煤矿井下煤泥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144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煤泥水处理技术领域。一种煤矿井下煤泥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布设的第一固液分离机、煤水浓缩装置、第二固液分离机、管路输送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固液分离机包括第一支撑架、筛体、激振电机和水箱,所述水箱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煤水浓缩装置包括罐体、设置在所述罐体内的滤篮网和刮料刷组件,第二固液分离机包括底座、底格筒体、筛格筒体、筛盘和振动电机。本申请能够在煤泥水入水仓前实现煤水分离;该系统可以实现大于0.05mm级别颗粒的煤水分离;较大颗粒处理后,小于0.05mm颗粒沉降速度较慢,可以通过悬浊液形式进入水仓水泵输送至地面。可以达到沉淀池、水沟、水仓煤泥长期不清理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矿井下煤泥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煤泥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煤泥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底抽巷水力冲孔、采掘工作面等作业产生固液混合物(煤、岩粉与工作用水和涌水混合后)沿排水系统排放。由于固体混合物逐渐沉积从而会导致以下问题:一是造成排水系统堵塞,影响排水系统正常运行;二是煤水混合物溢流,造成巷道环境脏乱差;三是水仓沉积物短时间大量沉积,减少水仓有效容积,存在安全隐患。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水仓的空仓容量必须经常保持在总容量的50%以上,水仓、沉淀池和水沟中的淤泥,应及时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1次),如果不加以清理煤泥厚度随着积累不断增加,占有水仓有效容积,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煤泥水处理系统,其整体设计合理,能够在煤泥水入水仓前实现煤水分离;该系统可以实现大于0.05mm级别颗粒的煤水分离;较大颗粒处理后,小于0.05mm颗粒沉降速度较慢,可以通过悬浊液形式进入水仓水泵输送至地面。可以达到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煤泥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布设的第一固液分离机、煤水浓缩装置、第二固液分离机、管路输送系统和控制系统;/n所述第一固液分离机包括第一支撑架、通过弹性支撑单元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筛体、设置在所述筛体上的激振电机、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筛体下部的第一支撑架上的水箱,所述水箱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n所述煤水浓缩装置包括罐体、设置在所述罐体内的滤篮网和刮料刷组件,所述滤篮网呈圆筒形,所述滤篮网的外壁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出水腔,所述罐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第二出水口,所述刮料刷组件与所述滤篮网的内壁贴合设置,所述罐体上部还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罐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煤泥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布设的第一固液分离机、煤水浓缩装置、第二固液分离机、管路输送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第一固液分离机包括第一支撑架、通过弹性支撑单元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筛体、设置在所述筛体上的激振电机、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筛体下部的第一支撑架上的水箱,所述水箱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
所述煤水浓缩装置包括罐体、设置在所述罐体内的滤篮网和刮料刷组件,所述滤篮网呈圆筒形,所述滤篮网的外壁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出水腔,所述罐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第二出水口,所述刮料刷组件与所述滤篮网的内壁贴合设置,所述罐体上部还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罐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口,在所述第一排污口设置有电动球阀,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差压变送器;
第二固液分离机包括底座、依次布设在所述底座上的底格筒体和筛格筒体、设置在所述底格筒体和所述筛格筒体之间的筛盘、以及振动电机,所述底格筒体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减震弹簧连接支撑,所述筛格筒体侧部设置有第二排污口,所述筛格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料口,所述底格筒体侧部设置有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一排污口对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煤泥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输送系统包括管道和泵体,所述泵体为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煤泥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体的进料端较所述筛体的出料端低,在所述筛体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弹性支撑单元为支撑弹簧,在所述筛体的进料端还设置有布料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煤泥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飞陈会峰张庆王小生杨丰收禹明哲常云飞蔡青峰康义赵惊民王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煤科院科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