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护理用康复辅助训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术后康复辅助器械
,具体为一种医疗护理用康复辅助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一些下肢存在障碍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一般都是采取卧床休息,长期卧床休息不能进行有效的训练,会影响到患者下肢的康复,此时就需要患者在术后护理恢复的过程中进行一些下肢行走训练,提高患者下肢的恢复效果。当前的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医疗护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配合相应的装置使得患者能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以便于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而目前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通常需要在医护人员搀扶下进行行走康复训练,若做相应康复训练的患者较多,则会大大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且有些医院的占地面积有限,不利于患者的行走康复训练;且患者若仅仅依靠水平行走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会导致患者的训练效果有份有限,不利于患者提高患者康复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当前的康复训练装置的扶手高度较为固定,无法根据患者实际康复训练需要,自由快速调节扶手的高度,以便于患者能够更好的进行康复辅助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护理用康复辅助训练装置,包括U型外框(9),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外框(9)内两侧的底部对称分别安装有第一钢管(13)和第二钢管(7),所述第一钢管(13)和第二钢管(7)相互靠近的一侧共同安装有连接杆(11),所述第一钢管(13)顶部的两端对称安装有支撑杆(14),且两组支撑杆(14)的顶部共同安装有安装仓(4),所述安装仓(4)内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转轴(10),两组所述转轴(10)相互靠近的一端对称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18),所述安装仓(4)内部远离第二钢管(7)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两组第一锥形齿轮(18)相互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19),所述转轴(10)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护理用康复辅助训练装置,包括U型外框(9),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外框(9)内两侧的底部对称分别安装有第一钢管(13)和第二钢管(7),所述第一钢管(13)和第二钢管(7)相互靠近的一侧共同安装有连接杆(11),所述第一钢管(13)顶部的两端对称安装有支撑杆(14),且两组支撑杆(14)的顶部共同安装有安装仓(4),所述安装仓(4)内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转轴(10),两组所述转轴(10)相互靠近的一端对称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18),所述安装仓(4)内部远离第二钢管(7)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两组第一锥形齿轮(18)相互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19),所述转轴(10)外侧的两端对称安装有固定杆(2),且两组固定杆(2)远离转轴(10)的一端共同安装有U型架(3),所述U型架(3)的内侧设置有行走组件(1),所述第一钢管(13)顶部的两端对称铰接有伸缩气缸(12),且伸缩气缸(12)的顶端与U型架(3)的底部铰接,所述U型外框(9)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升降把手组件(5);
所述升降把手组件(5)包括转动杆(501)、方形通槽(502)、滑槽(503)、滑块(504)、第一轴承(505)、把手(506)、安装座(507)、固定杆(508)和固定槽(509),所述U型外框(9)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方形通槽(502),且方形通槽(502)的内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503),所述滑槽(503)的内部设置有滑块(504),所述滑块(504)的外侧安装有安装座(507),所述安装座(507)的外侧安装有第一轴承(505),且同一端两组第一轴承(505)的内侧共同安装有转动杆(501),所述转动杆(501)的外侧安装有把手(506),所述转动杆(501)外侧的两端对称安装有两组固定杆(508),所述U型架(3)两侧靠近方形通槽(502)的位置处均匀对称设置有与固定杆(508)相互配合的固定槽(509);
所述行走组件(1)包括跑带(101)、伺服电机(102)、安装板(103)、主动导向辊(104)、链条(105)和链轮(106),所述U型架(3)内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主动导向辊(104),且两组主动导向辊(104)的外侧共同套设有跑带(101),所述U型架(3)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对称安装有安装板(103),两组所述安装板(103)的内侧共同安装有伺服电机(102),且伺服电机(102)的输...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