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刺激和神经导管技术结合的周围神经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139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刺激和神经导管技术结合的周围神经修复装置,具体涉及周围神经修复技术领域,包括驱动电源和导管主体,且导管主体设置在外周神经缺损的桥接处,所述驱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光源设备,且光源设备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输出输入端均连接有连接电缆,所述连接器通过连接电缆电性连接有LED照射插针,所述LED照射插针的端部设有多个呈环形设置的灯珠,所述LED照射插针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医用电缆,且医用电缆远离LED照射插针的一端连接有接座。整个周围神经修复装置将神经导管与光遗传技术进行结合,增强或补充手术修复后的神经再生,有效提高导管主体与神经残端的再生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刺激和神经导管技术结合的周围神经修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周围神经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光刺激和神经导管技术结合的周围神经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周围神经损伤在现代战争和社会中都是神经外科和骨科面临的复杂挑战,战争创伤、机动车事故、骨折、撕裂伤等等都是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还有糖尿病、肿瘤及手术因素也是导致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医源性的外周神经损伤也经常出现,据报道世界范围内每年每10万人中约有13~23人罹患周围神经损伤,这些患者83%为男性,且59%的年龄为18-35岁,伤后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导致的神经痛和瘫痪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而且周围神经损伤者住院时间长、康复慢,医疗支出也远远高出其他患者,目前,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现有技术主要有:(1)电磁刺激(2)神经引导导管(3)细胞移植(4)光遗传学;当周围神经损伤导致长距离缺损时,无张力神经缝合(神经残端缝合)是不能完全实现,需要在神经残端之间插入某种形式的移植物来桥接间隙并支持轴突再生,自体神经移植物的植入通常是从自体的另一个部位功能不太重要的神经段捐赠的,被认为是周围神经间隙修复的金标准疗法,然而,自体神经移植有其固有的缺点,包括供体神经供应有限、需要二次手术、供体部位病态、供体神经与受体部位不匹配,应用效果差;损伤后的周围神经再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不同阶段的神经元激活、沃勒变性、炎症反应、血运重建、轴突生长和髓鞘形成(Cattin和Lloyd2016)。电磁刺激作用于所有类型的细胞(神经元、雪旺细胞和其他细胞),光遗传学可以用不同的光选择性地刺激不同阶段的特殊细胞(雪旺细胞(SCs)是神经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周围神经再生中起重要作用,光刺激激活神经元诱导的神经生长因子和BDNFs对神经元细胞体和SCs具有积极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光刺激和神经导管技术结合的周围神经修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刺激和神经导管技术结合的周围神经修复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自体神经移植的供体神经与受体部位不匹配,周围神经修复再生慢且恢复效果不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刺激和神经导管技术结合的周围神经修复装置,包括驱动电源和导管主体,且导管主体设置在外周神经缺损的桥接处,所述驱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光源设备,且光源设备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输出输入端均连接有连接电缆,所述连接器通过连接电缆电性连接有LED照射插针,所述LED照射插针的端部设有多个呈环形设置的灯珠,所述LED照射插针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医用电缆,且医用电缆远离LED照射插针的一端连接有接座,所述接座与连接器一端的连接电缆电性连接,所述LED照射插针刺穿人体表皮层指向外周神经缺损的桥接处的导管主体处,所述LED照射插针的外部设有敷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的结构设置成旋转连接式,连接结构安装快速可靠。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电缆与光源设备相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医用电缆由内往外依次由内导体、第一绝缘层、绕包带、热敏线、填充部、第二绝缘层以及外护套组成,具有高能量传输的特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为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为聚四氟乙烯。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设置为7/0.08镀银铜线。进一步的,所述导管主体的结构为单一内腔空心圆柱形管,且导管主体的内部设有神经引导通道,所述导管主体的外部沿着导管主体外侧壁呈线性分布有多个通孔,在神经引导通道中加入物理填充物,以模拟自体神经移植物中常见的神经内膜样结构,增加周围神经修复的微环境,导管主体为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主要是引导和保护受损神经的轴突再生。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源的外部设有显示屏、调节旋钮、指示灯以及开关键,调整合适参数的光源。进一步的,所述敷贴的一侧设有与LED照射插针相套接的限位套筒,且敷贴靠近限位套筒的一侧外侧壁设有多个粘接部,敷贴与人体表皮接触并通过粘接部形成粘接。进一步的,所述敷贴远离限位套筒的一侧设有气囊,且气囊的内部设有与限位套筒相连通的通槽,所述LED照射插针插设通槽内,所述气囊端部设有充气管,从充气管的一端对敷贴一侧的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气囊鼓起后对敷贴产生挤压。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中,整个周围神经修复装置将神经导管与光遗传技术进行结合,增强或补充手术修复后的神经再生,有效提高导管主体与神经残端的再生修复效果;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敷贴和气囊,LED照射插针植入人体后,敷贴与人体表皮接触并通过粘接部形成粘接,同时,从充气管的一端对敷贴一侧的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气囊鼓起后对敷贴产生挤压,使得除LED照射插针位置处均处于紧压的状态,可有效保证LED照射插针的植入结构,提高照射过程的稳定性,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图1中A部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图1中B-B部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LED照射插针的立体图;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管主体的立体图;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敷贴的主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囊的立体图;图中:1、驱动电源;2、光源设备;3、连接器;4、连接电缆;5、接座;6、医用电缆;7、LED照射插针;8、灯珠;9、导管主体;10、通孔;11、神经引导通道;12、敷贴;13、气囊;14、通槽;15、充气管;16、粘接部;17、限位套筒;18、外护套;19、第二绝缘层;20、内导体;21、第一绝缘层;22、绕包带;23、热敏线;24、填充部;25、显示屏;26、调节旋钮;27、指示灯;28、开关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一种光刺激和神经导管技术结合的周围神经修复装置,包括驱动电源1和导管主体9,且导管主体9设置在外周神经缺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刺激和神经导管技术结合的周围神经修复装置,包括驱动电源(1)和导管主体(9),且导管主体(9)设置在外周神经缺损的桥接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源(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光源设备(2),且光源设备(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连接器(3),所述连接器(3)的输出输入端均连接有连接电缆(4),所述连接器(3)通过连接电缆(4)电性连接有LED照射插针(7),所述LED照射插针(7)的端部设有多个呈环形设置的灯珠(8),所述LED照射插针(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医用电缆(6),且医用电缆(6)远离LED照射插针(7)的一端连接有接座(5),所述接座(5)与连接器(3)一端的连接电缆(4)电性连接,所述LED照射插针(7)刺穿人体表皮层指向外周神经缺损的桥接处的导管主体(9)处,所述LED照射插针(7)的外部设有敷贴(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刺激和神经导管技术结合的周围神经修复装置,包括驱动电源(1)和导管主体(9),且导管主体(9)设置在外周神经缺损的桥接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源(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光源设备(2),且光源设备(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连接器(3),所述连接器(3)的输出输入端均连接有连接电缆(4),所述连接器(3)通过连接电缆(4)电性连接有LED照射插针(7),所述LED照射插针(7)的端部设有多个呈环形设置的灯珠(8),所述LED照射插针(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医用电缆(6),且医用电缆(6)远离LED照射插针(7)的一端连接有接座(5),所述接座(5)与连接器(3)一端的连接电缆(4)电性连接,所述LED照射插针(7)刺穿人体表皮层指向外周神经缺损的桥接处的导管主体(9)处,所述LED照射插针(7)的外部设有敷贴(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刺激和神经导管技术结合的周围神经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3)的结构设置成旋转连接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刺激和神经导管技术结合的周围神经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3)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电缆(4)与光源设备(2)相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刺激和神经导管技术结合的周围神经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电缆(6)由内往外依次由内导体(20)、第一绝缘层(21)、绕包带(22)、热敏线(23)、填充部(24)、第二绝缘层(19)以及外护套(18)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宁张开元陈图南王化斌冯华马康杨川艳赖颖王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