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的经皮药物按压/离子泳控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1392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的经皮药物按压/离子泳控释装置,由下至上依次包括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防渗圈、海绵储药层、导电膜、固定部件;所述的防渗圈的中部设有镂空结构,所述的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的顶部与所述的防渗圈的镂空结构形成储药槽,所述的储药槽内放置海绵储药层,用于药物储存,通过按压使防渗圈与海绵储药层压缩,实现按压式给药;所述的导电膜设置在防渗圈的上方,所述的固定部件设置在导电膜的顶部,用于将所述的释控装置固定在生物体上;在使用时,所述的导电膜可用于与恒流源的阴极连接,将恒流源的阳极贴于生物体的皮肤上形成回路,实现离子电渗控释给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的经皮药物按压/离子泳控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工程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的经皮药物按压/离子泳控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健康问题愈受重视。目前,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病治疗方式,通常药物治疗的给药方式为注射治疗、口服治疗等。注射给药是最为直接的给药方式,但注射给药会给患者造成疼痛感,且无法做到药物的可控释放;口服给药会对胃肠道有副作用,进而会造成大分子药物的吸收困难,导致药物利用率低。经皮微针给药兼具了效率高、损伤低、可缓释等三大优势。因为经皮给药是药物透过皮肤,通过毛细血管吸收而进入人体循环,避免了胃肠道内的酶解以及肝脏的“首过效应”,通过控制经皮给药释放药物的速率,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增加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9885018U,公开日:2020.01.03,公开了一种可溶性微针贴片给药装置,包括:主体组件,以及与主体组件连接的微针药物导入组件;微针药物导入组件包括微针给药加速溶解部和微针给药压力感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的经皮药物按压/离子泳控释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包括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防渗圈、海绵储药层、固定部件;/n所述的防渗圈的中部设有镂空结构,所述的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的顶部与所述的防渗圈的镂空结构形成储药槽,所述的储药槽内放置海绵储药层,用于药物储存;所述的固定部件用于将所述的控释装置固定在生物体上,且将所述的海绵储药层封装在储药槽中;/n在使用时,可通过按压固定部件使防渗圈与海绵储药层压缩,实现按压式给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的经皮药物按压/离子泳控释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包括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防渗圈、海绵储药层、固定部件;
所述的防渗圈的中部设有镂空结构,所述的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的顶部与所述的防渗圈的镂空结构形成储药槽,所述的储药槽内放置海绵储药层,用于药物储存;所述的固定部件用于将所述的控释装置固定在生物体上,且将所述的海绵储药层封装在储药槽中;
在使用时,可通过按压固定部件使防渗圈与海绵储药层压缩,实现按压式给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的经皮药物按压/离子泳控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释装置还包括导电膜,所述的导电膜设置在防渗圈的镂空结构与固定部件之间;
在使用时,所述的导电膜可用于与恒流源的阴极连接,将恒流源的阳极贴于生物体的皮肤上形成回路,实现离子电渗控释给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的经皮药物按压/离子泳控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包括微针阵列基底、若干个微针,若干个所述的微针设置在微针阵列基底的底部形成微针阵列;所述的微针上设有贯穿所述的微针以及所述的微针阵列基底的针孔;所述的针孔的中心轴平行于所述微针的中心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3D打印空心微针阵列的经皮药物按压/离子泳控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针设置成圆锥形结构,其底部的直径为300~500μm,高度为600~1000μm,不同微针之间的间距为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乐伦杨治论郑颖陈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