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390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护理床,包括床架、主床体以及陪护床体,主床体设置在床架上,陪护床体包括基板、床板和支撑机构,基板沿主床体的宽度方向可侧向滑动地安装在床架上;床板通过支撑机构与基板连接,支撑机构用于驱动床板沿高度方向运动并定位床板的高度位置;陪护床体具有非使用状态和使用状态,陪护床体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基板和床板均位于主床体的下方;陪护床体处于使用状态时,基板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床板滑动至主床体的侧方,支撑机构将床板支撑至预设高度并定位,从而可以供陪护人员休息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患者护理床没有多余的空间供陪护人员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护理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护理床。
技术介绍
在临床医疗领域,重症病人需要家属时刻在身边进行陪护,而医院内重症病房或危重病患病房内部空间有限,在夜晚陪护时,无法为陪护人员提供专用的陪护床,而现有的患者护理床又没有多余的空间供陪护人员使用,从而导致陪护人员无法得到良好的休息,使陪护人员精神疲惫,无法长时间坚持陪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理床,以至少解决现有的患者护理床没有多余的空间供陪护人员使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护理床,包括床架和主床体,主床体设置在床架上,护理床还包括陪护床体,陪护床体包括:基板,沿主床体的宽度方向可侧向滑动地安装在床架上;床板,床板通过支撑机构与基板连接,支撑机构用于驱动床板沿高度方向运动并定位床板的高度位置;其中,陪护床体具有非使用状态和使用状态,陪护床体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基板和床板均位于主床体的下方;陪护床体处于使用状态时,基板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床板滑动至主床体的侧方,支撑机构将床板支撑至预设高度并定位。进一步地,床架包括:第一支撑腿,第一支撑腿为四根,四根第一支撑腿的上端与主床体的四角处对应连接;底板,底板为两块,两块底板沿主床体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每块底板的第一侧边与对应的两根第一支撑腿的下端对应连接,两块底板的第二侧边相对并相互间隔预设距离;其中,底板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底板相对的两条侧边,基板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与两个底板的第二侧边对应可滑动连接以使基板沿主床体的宽度方向可侧向滑动地安装在床架上。进一步地,两个底板的第二侧边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基板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均设置有与第一滑槽相匹配的滑块;其中,基板两个相对的侧边上的滑块对应可滑动安装在两个底板的第二侧边的第一滑槽内以使基板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与两个底板的第二侧边对应可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支撑机构包括:液压缸,液压缸的缸筒部与基板固定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床板固定连接;其中,液压缸工作时将床板支撑至预设高度并定位。进一步地,支撑机构包括:平衡臂,平衡臂的第一端与床板沿宽度方向的侧边底面相互铰接;平衡滑块,平衡臂的第二端与平衡滑块相互铰接;其中,基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平衡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滑槽内;其中,床板沿高度方向移动过程中通过平衡臂带动平衡滑块沿第二滑槽滑动,床板移动至预设高度时平衡臂将床板的侧边固定以使床板保持平衡。进一步地,液压缸的缸筒部与基板的中心部位固定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床板的中心部位固定连接;平衡臂和平衡滑块均为两个,第二滑槽为两条,两条第二滑槽开设在基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其中,两个平衡臂的第一端与床板沿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底面相互铰接,两个平衡滑块对应可滑动地安装在两条第二滑槽内。进一步地,床板包括:固定板,固定板通过支撑机构与基板连接;翻板,翻板为两块,两块翻板的第一侧边通过转动连接件与固定板沿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个侧边可转动地连接,两块翻板的第二侧边为自由边;其中,陪护床体处于非使用状态时,两块翻板翻转至固定板的上方;陪护床体处于使用状态时,两块翻板翻转至其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平齐的位置。进一步地,床板包括:第二支撑腿,第二支撑腿为两组,两组第二支撑腿对应设置在两块翻板上;其中,每组的第二支撑腿为多个,每组的多个第二支撑腿的第一端与翻板的第二侧边相互铰接,每组的多个第二支撑腿的第二端用于在翻板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平齐时将翻板支撑。进一步地,床架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万向轮,第一万向轮为四个,四个第一万向轮对应设置在床架的四角处。进一步地,基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万向轮,第二万向轮为四个,四个第二万向轮对应设置在基板的四角处。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护理床,包括床架、主床体以及陪护床体,主床体设置在床架上,陪护床体包括基板、床板和支撑机构,基板沿主床体的宽度方向可侧向滑动地安装在床架上;床板通过支撑机构与基板连接,支撑机构用于驱动床板沿高度方向运动并定位床板的高度位置;陪护床体具有非使用状态和使用状态,陪护床体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基板和床板均位于主床体的下方;陪护床体处于使用状态时,基板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床板滑动至主床体的侧方,支撑机构将床板支撑至预设高度并定位,从而可以供陪护人员休息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患者护理床没有多余的空间供陪护人员使用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护理床的陪护床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护理床的陪护床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床架;11、第一支撑腿;12、底板;13、第一万向轮;121、第一滑槽;20、主床体;30、陪护床体;31、基板;311、滑块;312、第二滑槽;313、第二万向轮;32、床板;321、固定板;322、翻板;323、第二支撑腿;33、支撑机构;331、液压缸;332、平衡臂;333、平衡滑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护理床,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床架10、主床体20以及陪护床体30,主床体20设置在床架10上,陪护床体30包括基板31、床板32和支撑机构33,基板31沿主床体20的宽度方向可侧向滑动地安装在床架10上;床板32通过支撑机构33与基板31连接,支撑机构33用于驱动床板32沿高度方向运动并定位床板32的高度位置;陪护床体30具有非使用状态和使用状态,陪护床体30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基板31和床板32均位于主床体20的下方;陪护床体30处于使用状态时,基板31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床板32滑动至主床体20的侧方,支撑机构33将床板32支撑至预设高度并定位,从而可以供陪护人员休息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患者护理床没有多余的空间供陪护人员使用的问题。具体实施时,基板31和床板32均为矩形结构,床架10包括第一支撑腿11、底板12以及第一万向轮13,第一支撑腿11为四根,四根第一支撑腿11的上端与主床体20的四角处对应连接;第一万向轮13也为四个,四个第一万向轮13对应设置在四根第一支撑腿11的下端,从而使床架10连通主床体20可以方便移动;底板12为矩形板体,底板12为两块,两块底板12与主床体20的下表面相互平行且沿主床体2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其中一块底板12的第一侧边与床架10一端对应的两根第一支撑腿11的下端对应连接,另一块底板12的第一侧边与床架10另一端对应的两根第一支撑腿11的下端对应连接,两块底板12的第二侧边相对并相互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理床,包括床架(10)和主床体(20),所述主床体(20)设置在所述床架(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床还包括陪护床体(30),所述陪护床体(30)包括:/n基板(31),沿所述主床体(20)的宽度方向可侧向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床架(10)上;/n床板(32),所述床板(32)通过支撑机构(33)与所述基板(31)连接,所述支撑机构(33)用于驱动所述床板(32)沿高度方向运动并定位所述床板(32)的高度位置;/n其中,所述陪护床体(30)具有非使用状态和使用状态,所述陪护床体(30)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基板(31)和所述床板(32)均位于所述主床体(20)的下方;所述陪护床体(30)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基板(31)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床板(32)滑动至所述主床体(20)的侧方,所述支撑机构(33)将所述床板(32)支撑至预设高度并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床,包括床架(10)和主床体(20),所述主床体(20)设置在所述床架(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床还包括陪护床体(30),所述陪护床体(30)包括:
基板(31),沿所述主床体(20)的宽度方向可侧向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床架(10)上;
床板(32),所述床板(32)通过支撑机构(33)与所述基板(31)连接,所述支撑机构(33)用于驱动所述床板(32)沿高度方向运动并定位所述床板(32)的高度位置;
其中,所述陪护床体(30)具有非使用状态和使用状态,所述陪护床体(30)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基板(31)和所述床板(32)均位于所述主床体(20)的下方;所述陪护床体(30)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基板(31)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床板(32)滑动至所述主床体(20)的侧方,所述支撑机构(33)将所述床板(32)支撑至预设高度并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0)包括:
第一支撑腿(11),所述第一支撑腿(11)为四根,四根所述第一支撑腿(11)的上端与所述主床体(20)的四角处对应连接;
底板(12),所述底板(12)为两块,两块所述底板(12)沿所述主床体(2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每块所述底板(12)的第一侧边与对应的两根第一支撑腿(11)的下端对应连接,两块所述底板(12)的第二侧边相对并相互间隔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底板(12)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所述底板(12)相对的两条侧边,所述基板(3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与两个所述底板(12)的第二侧边对应可滑动连接以使所述基板(31)沿所述主床体(20)的宽度方向可侧向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床架(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底板(12)的第二侧边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21),所述基板(3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21)相匹配的滑块(311);
其中,所述基板(31)两个相对的侧边上的滑块(311)对应可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底板(12)的第二侧边的第一滑槽(121)内以使所述基板(3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与两个所述底板(12)的第二侧边对应可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33)包括:
液压缸(331),所述液压缸(331)的缸筒部与所述基板(31)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331)的活塞杆与所述床板(32)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液压缸(331)工作时将所述床板(32)支撑至预设高度并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33)包括:
平衡臂(332),所述平衡臂(332)的第一端与所述床板(32)沿宽度方向的侧边底面相互铰接;
平衡滑块(333),所述平衡臂(3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