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136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三夹板、第四夹板、用于将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固紧到人体手臂上的束带以及横向联结装置,横向联结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夹板进行定位的第一塑形轨道和用于对所述第三夹板进行定位的第二塑形轨道,第一塑形轨道和第二塑形轨道穿入所述第二夹板,第二夹板位于第一夹板和第三夹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可以方便调节夹板的位置,方便外固定操作,保持约束力环灵敏度,通过组合式单织带控制模式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和操作的简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中医小夹板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夹板体的组合技术仅考虑到与人体肢体的适应性,没有注意到组合后的夹板构件的正交各向异性特征以及夹板构件与所固定部位骨骼生物力学相容性和适配性已受影响,夹板刚度与骨痂强度的适应性和避免应力遮挡等尚不完善;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由四片夹板构成,现有的装置体系,无法解决四片夹板的纵向长度匹配性调节和横向塑形调节的问题,联结体与夹板构件的组合适应人群范围较小;而且采用的毛、勾带约束捆扎模式很难通过微调得到精确的张力值。织带捆扎是较好的选择,但夹板易移动,织带尾处理困难,尤其采用单条织带容易导致夹板滑动和外固定松弛;外固定操作尚不能高度简洁。因此,中医小夹板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必须继续创新和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目的是方便外固定操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三夹板、第四夹板、用于将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固紧到人体手臂上的束带以及横向联结装置,横向联结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夹板进行定位的第一塑形轨道和用于对所述第三夹板进行定位的第二塑形轨道,第一塑形轨道和第二塑形轨道穿入所述第二夹板,第二夹板位于第一夹板和第三夹板之间。所述第一夹板包括第一夹板本体以及设置于第一夹板本体上的第一扣环和第一限位件,所述束带穿过第一扣环且第一限位件位于第一夹板本体和束带之间,第一限位件位于两个第一扣环之间,且第一限位件在两个第一扣环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夹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板本体上的第一卡接座以及设置于第一卡接座上的第一中扣环和第一中限位件,所述第一塑形轨道从第一中限位件和第一卡接座之间穿过,所述束带和第一塑形轨道穿过第一中扣环且第一中限位件位于第一塑形轨道和束带之间,第一中限位件位于两个第一中扣环之间,且第一中限位件在两个第一中扣环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第一夹板本体的长度可改变,第一夹板本体包括第一外侧夹板和第一内侧夹板,第一外侧夹板包括第一夹板上段和第一夹板下段,第一卡接座与第一夹板上段和第一夹板下段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夹板包括第二夹板本体以及设置于第二夹板本体上的第二扣环和第二限位件,所述束带穿过第二扣环且第二限位件位于第二夹板本体和束带之间;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扣环之间,且第二限位件在两个第二扣环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夹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板本体上的第二卡接座以及设置于第二卡接座上的第二中扣环和第二中限位件,所述第一塑形轨道和/或所述第二塑形轨道从第二中限位件和第二卡接座之间穿过,所述束带穿过第二中扣环且第二中限位件位于第二卡接座和束带之间,第二中限位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中扣环之间,且第二中限位件在两个第二中扣环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第二夹板本体的长度可改变,第二夹板本体包括第二外侧夹板和第二内侧夹板,第二外侧夹板包括第二夹板上段和第二夹板下段,第二卡接座与第二夹板上段和第二夹板下段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横向联结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板上的导向件,所述第一塑形轨道和第二塑形轨道穿过导向件且第一塑形轨道和第二塑形轨道固定连接,导向件夹在所述第二中限位件和所述第二卡接座之间。所述第三夹板包括第三夹板本体以及设置于第三夹板本体上的第三扣环和第三限位件,所述束带穿过第三扣环且第三限位件位于第二塑形轨道和束带之间,第三限位件位于两个第三扣环之间,且第三限位件在两个第三扣环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第三夹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夹板本体上的第三卡接座以及设置于第三卡接座上的第三中扣环和第三中限位件,所述第二塑形轨道从第三中限位件和第三卡接座之间穿过,所述束带和第二塑形轨道穿过第三中扣环且第三中限位件位于第二塑形轨道和束带之间,第三中限位件位于两个第三中扣环之间,且第三中限位件在两个第三中扣环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第三夹板本体的长度可改变,第三夹板本体包括第三外侧夹板和第三内侧夹板,第三外侧夹板包括第三夹板上段和第三夹板下段,第三卡接座与第三夹板上段和第三夹板下段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内侧夹板与所述第一夹板上段和第一夹板下段为插接连接,所述第一卡接座被构造为使第一内侧夹板与第一夹板上段和第一夹板下段固定,第一内侧夹板具有刚度大小和/或长度大小不同的多种规格;或,所述第二内侧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上段和第二夹板下段为插接连接,所述第二卡接座被构造为使第二内侧夹板与第二夹板上段和第二夹板下段固定,第二内侧夹板具有刚度大小和/或长度大小不同的多种规格;或,所述第三内侧夹板与所述第三夹板上段和第三夹板下段为插接连接,所述第三卡接座被构造为使第三内侧夹板与第三夹板上段和第三夹板下段固定,第三内侧夹板具有刚度大小和/或长度大小不同的多种规格。所述的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还包括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包括插片、与插片连接的锁紧支座和可旋转的设置于锁紧支座上且用于与锁紧支座相配合以夹紧束带的夹紧件,锁紧支座具有让束带穿过的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夹紧件包括与锁紧支座转动连接的旋转板以及设置于旋转板上且用于插入第一避让孔中的第一夹紧板、用于插入第二避让孔中的第二夹紧板和用于使夹紧件与锁紧支架保持在扣合状态的锁钩板。本技术的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通过设置横向联结装置对夹板进行定位,可以方便调节夹板的位置,方便外固定操作,保持约束力环灵敏度,通过组合式单织带控制模式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和操作的简洁性。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本技术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限位件与导向件配合处示意图;图3是限位件、导向件与束带的配合处示意图;图4是第一塑形轨道和第二塑形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限位件与扣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一外侧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二外侧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第三外侧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第四外侧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第一种第一夹板的截面示意图;图11是第一种第二夹板的截面示意图;图12是第一种第三夹板的截面示意图;图13是第一种第四夹板的截面示意图;图14是第二种第一夹板的截面示意图;图15是第二种第二夹板的截面示意图;图16是第二种第三夹板的截面示意图;图17是第二种第四夹板的截面示意图;图18是第三种第一夹板的截面示意图;图19是第三种第二夹板的截面示意图;图20是第三种第三夹板的截面示意图;图21是第三种第四夹板的截面示意图;图22是第四种第一夹板的分解示意图;图23是第四种第二夹板的分解示意图;图24是第四种第三夹板的分解示意图;图25是第四种第四夹板的分解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三夹板、第四夹板以及用于将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固紧到人体手臂上的束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联结装置,横向联结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夹板进行定位的第一塑形轨道和用于对所述第三夹板进行定位的第二塑形轨道,第一塑形轨道和第二塑形轨道穿入所述第二夹板,第二夹板位于第一夹板和第三夹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三夹板、第四夹板以及用于将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固紧到人体手臂上的束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联结装置,横向联结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夹板进行定位的第一塑形轨道和用于对所述第三夹板进行定位的第二塑形轨道,第一塑形轨道和第二塑形轨道穿入所述第二夹板,第二夹板位于第一夹板和第三夹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包括第一夹板本体以及设置于第一夹板本体上的第一扣环和第一限位件,所述束带穿过第一扣环且第一限位件位于第一夹板本体和束带之间,第一限位件位于两个第一扣环之间,且第一限位件在两个第一扣环之间至少设置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板本体上的第一卡接座以及设置于第一卡接座上的第一中扣环和第一中限位件,所述第一塑形轨道从第一中限位件和第一卡接座之间穿过,所述束带和第一塑形轨道穿过第一中扣环且第一中限位件位于第一塑形轨道和束带之间,第一中限位件位于两个第一中扣环之间,且第一中限位件在两个第一中扣环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第一夹板本体的长度可改变,第一夹板本体包括第一外侧夹板和第一内侧夹板,第一外侧夹板包括第一夹板上段和第一夹板下段,第一卡接座与第一夹板上段和第一夹板下段为可拆卸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板包括第二夹板本体以及设置于第二夹板本体上的第二扣环和第二限位件,所述束带穿过第二扣环且第二限位件位于第二夹板本体和束带之间;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扣环之间,且第二限位件在两个第二扣环至少设置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医小夹板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板本体上的第二卡接座以及设置于第二卡接座上的第二中扣环和第二中限位件,所述第一塑形轨道和/或所述第二塑形轨道从第二中限位件和第二卡接座之间穿过,所述束带穿过第二中扣环且第二中限位件位于第二卡接座和束带之间,第二中限位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中扣环之间,且第二中限位件在两个第二中扣环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第二夹板本体的长度可改变,第二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雁群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普敦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