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1364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固定圈和通槽,装置主体的外围固定连接有固定圈,固定圈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通槽,装置主体的表面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屏,装置主体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有敷贴,装置主体的后部固定连接有软胶垫,软胶垫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杆,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母,第二防菌套的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触感器,悬挂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卡环,固定圈提高了装置主体的实用性,显示屏提高了装置主体的便利性,敷贴提高了装置主体的实用性,软胶垫提高了装置主体的舒适性,螺杆提高了装置主体的稳固性,触感器提高了装置主体的实用性,适用于保护装置的使用,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装置
本实用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尿毒症患者在透析治疗时,需要有一个血管通路连接血液管路进行透析。通常患者在透析前,先由医生通过外科手术将动静脉吻合,形成动静脉内瘘,4-8周内瘘成熟以后,便可用于穿刺进行透析。现有的动静脉内瘘保护装置在病人使用过程中,不能过重的将装置压在病人的手部,导致静脉萎缩,影响装置的使用,并且装置在使用时,不能更加方便的将病人的手臂进行放入,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当患者在操作键盘、伏案写作、进食等过程中对手臂进行了压迫,这种压迫也仅仅是作用在外套上的,外套受压变形后,会造成患者的困扰。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使用不方便、造成患者的困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固定圈和通槽,所述装置主体的外围固定连接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通槽,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固定圈(2)和通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围固定连接有固定圈(2),所述固定圈(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通槽(3),所述装置主体(1)的表面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屏(4),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有敷贴(7),所述装置主体(1)的后部固定连接有软胶垫(8),所述软胶垫(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杆(9),所述螺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母(10),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菌套(12),所述第二防菌套(12)的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触感器(13),所述触感器(1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悬挂绳(14),所述悬挂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固定圈(2)和通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围固定连接有固定圈(2),所述固定圈(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通槽(3),所述装置主体(1)的表面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屏(4),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有敷贴(7),所述装置主体(1)的后部固定连接有软胶垫(8),所述软胶垫(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杆(9),所述螺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母(10),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菌套(12),所述第二防菌套(12)的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触感器(13),所述触感器(1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悬挂绳(14),所述悬挂绳(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卡环(15),所述弹性卡环(15)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6),所述固定柱(16)的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壳(17),所述防护壳(17)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栓(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外边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片(19),所述第一弹性片(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片(20),所述第二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娅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