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云强专利>正文

用于腹腔镜的血管缝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333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进行血管缝线的用于腹腔镜的血管缝线。该用于腹腔镜的血管缝线,包括缝线、缝合针,缝合针的尾端与缝线的前端固定相连,缝线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尾线和第二尾线,第一尾线的前端和末端均与缝线的末端固定相连组成一个圆环,第二尾线的前端与缝线的末端固定相连。在使用时,缝合针第一次穿过缝合组织后从圆环穿过后直接进行继续缝合即可,无需将缝线末端打结,节约了打结的时间,缩短了血管缝线的时间,减少血液的渗漏,而且由于第二尾线的存在,医护人员只需拉起第二尾线便可以准确找到缝线的末端所在,可以保证医护人员能够将开口完全缝合,避免开口出血,使得血管缝线更加方便快捷。适合在医疗器械领域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腹腔镜的血管缝线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腹腔镜的血管缝线。
技术介绍
目前,在腹腔镜手术中,血管缝线被广泛使用,在使用血管缝线进行血管缝合时,现有的血管缝线一般包括一根75cm长的缝线,缝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缝合针,在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剪取所需长度的缝线,剪切完成后变为一个缝合针带一截缝线,在进行血管缝合时,需要将缝线的末端固定,目的是为了避免在拉紧缝线时容易将缝线末端拉到缝合的组织内,目前将缝线的末端固定采取的方式是在末端打结,虽然缝线末端打结可以避免缝线末端拉到缝合的组织内,但是,由于缝合组织具有弹性,在拉紧缝线时,缝线末端打的结仍然会嵌入缝合的组织内,同时由于缝线浸染了血液,使得医护人员很难找到缝线的末端所在,由于缝合是缝合一圈,如果找不到缝线末端,医护人员无法判断是否将开口完全缝合,一旦开口缝合不完全,后期很容易造成出血,使得血管缝线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进行血管缝线的用于腹腔镜的血管缝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腹腔镜的血管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腹腔镜的血管缝线,包括缝线(1)、缝合针(2),所述缝合针(2)的尾端与缝线(1)的前端固定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尾线(3)和第二尾线(4),所述第一尾线(3)的前端和末端均与缝线(1)的末端固定相连组成一个圆环(5),所述第二尾线(4)的前端与缝线(1)的末端固定相连,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缝合针(2)穿过圆环(5)且缝线(1)的末端至缝线(1)与圆环(5)相交位置的一段缝线(1)围成一个直径为2-5cm的过线孔(6)。/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腹腔镜的血管缝线,包括缝线(1)、缝合针(2),所述缝合针(2)的尾端与缝线(1)的前端固定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尾线(3)和第二尾线(4),所述第一尾线(3)的前端和末端均与缝线(1)的末端固定相连组成一个圆环(5),所述第二尾线(4)的前端与缝线(1)的末端固定相连,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缝合针(2)穿过圆环(5)且缝线(1)的末端至缝线(1)与圆环(5)相交位置的一段缝线(1)围成一个直径为2-5cm的过线孔(6)。


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云强彭兵
申请(专利权)人:蔡云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