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9131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获得的治疗痤疮的组合物具有抑制皮脂分泌、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减轻炎性反应、减轻色素沉着及保湿与修护皮肤屏障等功效,作用全面、疗效较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治疗痤疮的组合物在祛痘的同时能保湿、减轻色素沉着与修护皮肤屏障,因而控油而皮肤舒适不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治疗痤疮的组合物的处方及生产工艺简单,所用原料均符合国家有关化妆品原料规定,使用安全性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护肤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少年人群,常见于面部,临床表现有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与囊肿等皮损形态。痤疮发生的最主要机制为:皮脂分泌旺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与堵塞、痤疮丙酸杆菌为主的微生物感染、炎症反应等,此外,也常常发生色素沉着与皮肤屏障受损现象。因此,防治痤疮产品的作用机理也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抑制皮脂分泌;(2)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3)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微生物;(4)抗炎以减轻炎性反应;(5)减轻色素沉着;(6)保湿与修护皮肤屏障。通常外用产品是防治痤疮的重要方法,目前,常用类别如下:1.维A酸类,代表性产品如: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凝胶等。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为抑制皮脂分泌、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虽然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有以下弊端:(1)皮肤刺激性与角质剥脱性较强,大批敏感肤质人群无法耐受而不能使用;(2)破坏皮肤屏障,不利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和辅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选自环糊精包裹壬二酸、环糊精包裹水杨酸、甘油磷酸肌醇胆碱盐、尿囊素、薄荷油、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痤疮的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和辅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选自环糊精包裹壬二酸、环糊精包裹水杨酸、甘油磷酸肌醇胆碱盐、尿囊素、薄荷油、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痤疮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中各成分质量百分比如下:
环糊精包裹壬二酸0.5-4%,环糊精包裹水杨酸1-5%,甘油磷酸肌醇胆碱盐0.01-0.1%,尿囊素0.05-0.5%,薄荷油0.01-0.1%,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0.05-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痤疮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包括水相、油相、乳化剂、增稠剂、保湿剂、防腐剂、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痤疮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中各成分质量百分比如下:水相4-12%、油相2-12%、乳化剂0.5-5%、增稠剂0.05-0.35%、保湿剂0.5-1%、防腐剂2-4%、溶剂75-8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包括双丙甘醇、1,2-己二醇、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痤疮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鲸蜡硬脂醇、异壬酸异壬酯、橄榄油、牛油果油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剑环王华君吕文杰苏红雷许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膜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