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
技术介绍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在中医治疗时需要对病人进行针灸,在对穴位进行针灸时不容易定位,需要使用到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现有的中医内科诊疗装置不能够对穴位进行定位,不能够在针灸时进行辅助诊疗工作,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不便,不利于内科诊疗工作的进行,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解决了中医内科诊疗装置不能够对穴位进行定位以及不能够在针灸时进行辅助诊疗工作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顶部前段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一侧的上段均固定连接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顶部前段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2)相对一侧的上段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3)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壳体(3)内腔两侧的上段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贯穿第一壳体(3)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5),所述第一壳体(3)内腔两侧的下段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6),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圆周螺纹套接有第一传动体(7),所述第一滑杆(6)的圆周与第一传动体(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诊疗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顶部前段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2)相对一侧的上段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3)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壳体(3)内腔两侧的上段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贯穿第一壳体(3)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5),所述第一壳体(3)内腔两侧的下段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6),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圆周螺纹套接有第一传动体(7),所述第一滑杆(6)的圆周与第一传动体(7)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体(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8),所述床板(1)顶部后段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9),所述第二连接板(9)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10),所述第二壳体(10)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壳体(10)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11),所述第二滑杆(11)的圆周滑动连接有第二传动体(12),所述第二传动体(12)贯穿第二壳体(10),所述第一连接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壳体(13),所述第二传动体(12)的正面与第三壳体(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壳体(13)的顶部开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壳体(13)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4),所述第二螺纹杆(14)的一端贯穿第三壳体(13)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二螺纹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盘(15),所述第二螺纹杆(14)的圆周螺纹套接有第三传动体(16),所述第三传动体(16)贯穿第二壳体(10),所述第三传动体(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7),所述第二连接杆(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8),所述安装板(18)底部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9)和第二伸缩杆(20),所述第一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博,陈婷婷,黄鹏,李慧芳,祝超,
申请(专利权)人:高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