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颈椎牵引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27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颈椎牵引椅,包括座椅、支撑架和头部托架;支撑架包括竖直杆以及固定连接于竖直杆上端的水平杆,竖直杆固定于座椅的后面且水平杆位于座椅中间的上方;头部托架通过牵引绳悬挂于水平杆的下方且头部托架往前下方倾斜,座椅设有与所述牵引绳传动连接驱动机构;所述头部托架包括下巴托,铰接于下巴托左边的左支撑架以及铰接于下巴托右边的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均包括前托条、中托条和后托条;所述前托条设有与下颌体的下边缘的前部适配的凹槽,中托条设有与下颌体的下边缘的中部适配的凹槽,以及后托条设有与下颌体的下边缘的后部适配的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保持了在矫正过程中头部与颈椎之间的正确姿势,提高矫正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颈椎牵引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颈椎牵引椅。
技术介绍
颈椎的矫正治疗方法主要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其中非手术治疗属于保守治疗,有的也是为颈椎手术做准备。颈椎牵引椅是在现有的座椅上增加了拉力式牵引器,具体是在座椅上固定一根立柱,拉力式牵引器悬挂在立柱下方。现有的拉力式牵引器结构简单,其主要包括固定支架,连接于固定支架与立柱之间的缓冲绳,以及连接于固定支架的布带。通过布带将头部挂在固定支架的下方,拉动缓冲绳以带动头部往上拉伸。上述颈椎牵引椅的使用过程中,布带是直接包裹头部,而实际上主要的受力部位在于下巴,即下巴挂在布带上。人体正确的坐姿是眼睛保持平视,而下颌体是处于往前下方倾斜的一个状态,即下颌体与颈椎之间的夹角是小于90°。但上述颈椎牵引椅的在上拉的过程中,因下颌体受力而使头部会上仰,使得下颌体与颈椎之间的夹角趋于90°,矫正姿势不良,导致颈椎的矫正效果不理想。另外,布带勒紧下巴会压迫部分咽喉,这时无法实现吞口水的动作,矫正时间较长,无法吞口水使得患者非常难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以保持头部与颈椎之间的正确姿势,提高矫正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颈椎牵引椅,包括座椅、支撑架和头部托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竖直杆以及固定连接于竖直杆上端的水平杆,所述竖直杆固定于座椅的后面且水平杆位于座椅中间的上方;所述头部托架通过牵引绳悬挂于水平杆的下方且头部托架往前下方倾斜,所述座椅设有与所述牵引绳传动连接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牵引绳移动进而使头部托架同步升降;所述头部托架包括下巴托,铰接于下巴托左边的左支撑架以及铰接于下巴托右边的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均包括前托条、中托条和后托条;所述前托条设有与下颌体的下边缘的前部适配的凹槽,中托条设有与下颌体的下边缘的中部适配的凹槽,以及后托条设有与下颌体的下边缘的后部适配的凹槽;所述左支撑架的后托条和右支撑架的后托条之间可拆分连接,通过下巴托拖住下巴,以及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分别拖住下颌体的下边缘的左边和右边,并且左支撑架的后托条和右支撑架的后托条连接以捆紧于后颈,进而使头部托架拖住头部且咽喉悬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坐在座椅上后,上体正立,然后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张开以卡在下颌骨,而下颌骨的下边缘的整个左边卡在左支撑架的前托条的凹槽、中托条的凹槽和后托条的凹槽中,同理,下颌骨的下边缘的整个右边卡在右支撑架的前托条的凹槽、中托条的凹槽和后托条的凹槽中,下巴则卡在下巴托中,最后将两个后托条连接以捆紧于后颈,头部托架将下颌骨卡住。驱动机构间歇性地拉动牵引绳以带动头部托架和头部上移,在上移过程中,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始终与往前倾斜的下颌骨的下边缘贴合,即保持头部在处于正视前方的姿态升降,避免了下巴受力过大而出现头部上仰的问题,保证了以正确姿势矫正颈椎,提升矫正效果。另外,头部托架只拖住下颌骨的下边缘的两边以及下巴,而咽喉悬空,在整个矫正过程中均不会压迫咽喉,咽喉可以自由活动,更不会阻碍吞口水的动作,相比现有的布带拖住下巴的固定方式,大幅度提升了舒适性,减轻了患者的为难情绪。优选地,包括左前直杆、左后直杆、右前直杆和右后直杆;所述左前直杆的上端、左后直杆的上端、右前直杆的上端以及右后直杆的上端分别与牵引绳的下端连接;所述左前直杆和右前直杆的长度相等,且右前直杆的下端与左支撑架的前托条固定连接,以及右前直杆的下端与右支撑架的前托条固定连接;所述左后直杆和右后直杆的长度相等并且左后直杆短于左前直杆,所述右后直杆的下端与左支撑架的后托条固定连接,以及右后直杆的下端与右支撑架的后托条固定连接。左前直杆和右前直杆均长于左后直杆和右后直杆,与牵引绳连接后,使得头部托架始终处于往前下方倾斜的状态。这在升降过程中便能保持了下颌骨处于前下倾斜的姿势,即头部处于正视前方的状态,保证了正确的矫正姿势。优选地,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外部均包裹海绵或者硅胶。头部与海绵或者硅胶接触,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增加舒适感。优选地,每个中托条的内部设有沿着凹槽方向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传动轴且中托条的外部设有与传动轴转动连接的电机;所述传动轴的两端从通孔的两端伸出,每个前托条的后端以及后托条的前端分别设有朝向中托条的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内均设有适配的螺纹杆;每个前托条的螺纹杆以及后托条的螺纹杆分别与传动轴的前端和后端铰接,且前托条的螺纹杆的螺纹与后托条的螺纹杆的螺纹相反,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轴和两个螺纹杆转动,进而调整前托条与中托条之间的间距以及中托条和后托条之间的间距。成年人和儿童的下颌骨的下边缘长度明显不同,男人和女人的下颌骨的下边缘长度也有区别,为了使头部托架适用于不同的人,即适用于下颌骨长度不同的人,传动轴随着电机的转动而带动两个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螺纹将前托条和后托条往中间拉动或者反向推动,从而调整了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在的长度,以适应不同的人群。优选地,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传动轴轴向移动的转盘;两个转盘的直径大于通孔直径且两个转盘分别与传动轴同轴固定。转盘随着传动轴同步转动,由于转盘卡在中托条的两端,则传动轴只能转动而不能沿着通孔移动。优选地,每个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通过万向节联轴与对应的螺纹杆铰接。由于下颌骨的下边缘并不是位于一条直线上,为了完全贴合下颌骨的下边缘,前托条和中托条之间以及中托条和后托条之间均具有一定的夹角,万向节联轴保证了传动轴和螺纹杆之间转动关系,又能保持夹角关系。优选地,每个传动轴的中部均设有同轴转动的从动齿轮,对应电机的输出轴设有驱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和驱动齿轮之间设有中间齿轮,且驱动齿轮、中间齿轮和从动齿轮依次啮合,从而形成了减速齿轮组;所述中托条的外部设有用于罩住对应驱动齿轮、中间齿轮以及电机的输出轴的保护罩。优选地,每个所述后托条的后端延伸至下颌角,且后拖条的后端设有沿着下颌支延伸的护条,两个护条通过弹力绳或者绑带可拆分连接。护条沿着下颌支延伸,即护条往后托条的后上方倾斜,护条贴合下颌支后再捆紧于后颈,使得头部托架与下颌骨贴合更加紧密。优选地,每个所述前托条的前端沿着下颌骨的下边缘延伸至下巴托,且前托条的前端与下巴托铰接,进而使两个前托条均能沿着与下颌骨的下边缘的垂直方向摆动。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可以沿着铰接轴摆动,即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可以相对张开和相对闭合,适应不同人群。优选地,每个前托条和中托条之间,以及每个中托条与后托条之间均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对应的螺纹杆分别位于对应凹槽的两边。螺纹杆伸出的过程中前托条或者后托条按照伸缩杆的伸缩方向的移动,伸缩杆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传动更加平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颈椎牵引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支撑架和头部托架;/n所述支撑架包括竖直杆以及固定连接于竖直杆上端的水平杆,所述竖直杆固定于座椅的后面且水平杆位于座椅中间的上方;/n所述头部托架通过牵引绳悬挂于水平杆的下方且头部托架往前下方倾斜,所述座椅设有与所述牵引绳传动连接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牵引绳移动进而使头部托架同步升降;/n所述头部托架包括下巴托,铰接于下巴托左边的左支撑架以及铰接于下巴托右边的右支撑架;/n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均包括前托条、中托条和后托条;所述前托条设有与下颌体的下边缘的前部适配的凹槽,中托条设有与下颌体的下边缘的中部适配的凹槽,以及后托条设有与下颌体的下边缘的后部适配的凹槽;/n所述左支撑架的后托条和右支撑架的后托条之间可拆分连接,通过下巴托拖住下巴,以及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分别拖住下颌体的下边缘的左边和右边,并且左支撑架的后托条和右支撑架的后托条连接以捆紧于后颈,进而使头部托架拖住头部且咽喉悬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颈椎牵引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支撑架和头部托架;
所述支撑架包括竖直杆以及固定连接于竖直杆上端的水平杆,所述竖直杆固定于座椅的后面且水平杆位于座椅中间的上方;
所述头部托架通过牵引绳悬挂于水平杆的下方且头部托架往前下方倾斜,所述座椅设有与所述牵引绳传动连接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牵引绳移动进而使头部托架同步升降;
所述头部托架包括下巴托,铰接于下巴托左边的左支撑架以及铰接于下巴托右边的右支撑架;
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均包括前托条、中托条和后托条;所述前托条设有与下颌体的下边缘的前部适配的凹槽,中托条设有与下颌体的下边缘的中部适配的凹槽,以及后托条设有与下颌体的下边缘的后部适配的凹槽;
所述左支撑架的后托条和右支撑架的后托条之间可拆分连接,通过下巴托拖住下巴,以及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分别拖住下颌体的下边缘的左边和右边,并且左支撑架的后托条和右支撑架的后托条连接以捆紧于后颈,进而使头部托架拖住头部且咽喉悬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颈椎牵引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前直杆、左后直杆、右前直杆和右后直杆;所述左前直杆的上端、左后直杆的上端、右前直杆的上端以及右后直杆的上端分别与牵引绳的下端连接;
所述左前直杆和右前直杆的长度相等,且右前直杆的下端与左支撑架的前托条固定连接,以及右前直杆的下端与右支撑架的前托条固定连接;
所述左后直杆和右后直杆的长度相等并且左后直杆短于左前直杆,所述右后直杆的下端与左支撑架的后托条固定连接,以及右后直杆的下端与右支撑架的后托条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颈椎牵引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外部均包裹海绵或者硅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颈椎牵引椅,其特征在于:每个中托条的内部设有沿着凹槽方向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云山朱金文陈博安婧王晓东郝定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红会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