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268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环,所述底环的上端设置有外膜和内膜,所述内膜的外侧与外膜的内侧之间设置有夹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夹层内侧安装卡座,卡座内部嵌入的纽扣电池通过电极片与灯珠电性连接,这种结构能够在手术过程中无需额外设备就能够对伤口进行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外膜的外周设置防护垫,防护垫的上端设置有吸血垫,这种结构能够将防护垫粘接在伤口的外周,溅出的血就会被吸血垫吸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顶环的外侧安装内部贯穿有橡胶杆的橡胶套管,管腔内壁通过弹簧与顶环的外侧连接,这种结构通过松开拉紧的拉片利用弹簧的弹性带动活动弧形块移动,从而实现对肠道的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
技术介绍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切口保护套也是医疗器械的一种。现有技术的存在以下问题:常规的切口保护套都为单层膜,在使用时会使膜紧贴伤口的侧壁,在利用保护套进行相关手术操作时为了便于更清晰观察伤口内部情况通常需要用到额外的灯照设备利用手持电灯等,这样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并不太方便,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伤口血溅到膜与伤口之间可能形成的缝隙内,这样比较不利于伤口的恢复,另外在手术过程中会对肠道等组织进行相关操作,常规保护套的内部并没有设置任何限位结构,这样还需医护人员手动对其进行限位,操作麻烦。<br>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包括底环(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环(6)的上端设置有外膜(3)和内膜(7),所述内膜(7)的外侧与外膜(3)的内侧之间设置有夹层(5),且内膜(7)的顶端设置有顶环(1),所述夹层(5)的内部设置有发光组件(4),所述发光组件(4)包括纽扣电池(41)、卡座(42)和灯珠(44),其中,所述夹层(5)的内侧安装有卡座(42),所述卡座(42)的内部设置有纽扣电池(41),所述纽扣电池(41)的外侧设置有灯珠(4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包括底环(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环(6)的上端设置有外膜(3)和内膜(7),所述内膜(7)的外侧与外膜(3)的内侧之间设置有夹层(5),且内膜(7)的顶端设置有顶环(1),所述夹层(5)的内部设置有发光组件(4),所述发光组件(4)包括纽扣电池(41)、卡座(42)和灯珠(44),其中,所述夹层(5)的内侧安装有卡座(42),所述卡座(42)的内部设置有纽扣电池(41),所述纽扣电池(41)的外侧设置有灯珠(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纽扣电池(41)嵌接在卡座(42)的凹槽内,且纽扣电池(41)与灯珠(44)之间通过电极片(43)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膜(3)的外周设置有防沾组件(2),所述防沾组件(2)包括防护垫(22)和通孔(23),其中,所述防护垫(22)的内部设置有通孔(23),所述外膜(3)贯穿通孔(2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沾组件(2)还包括吸血垫(24),其中,所述防护垫(22)的顶端粘接有吸血垫(2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华李莹李志伟桑小林张玲薛辉蒋易良张佳锴陈政赵红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安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