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硕专利>正文

一种被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25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家具用品领域内的一种被子,包括被面和被芯;所述被面包括第一被面和第二被面,所述第一被面与所述第二被面连接成腔体结构的所述被面,所述第一被面与所述第二被面的连接边中设有一个或多个内合边;所述被芯填充于所述被面的腔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对被子结构的优化,通过被子侧边的连接处设置有内合边,内合边的结构设计可消除因外突棱边等原因造成的对人体颈部产生的不适感或异物感,提高被子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被子
本技术涉及家具用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被子。
技术介绍
被子是床上用品的一种,一般用作睡眠时保暖。当前,现有的被子结构中,大部分被子的两个面的接缝处采用外缝合的形式,简单方便,或者在被子四边连接有一周圈的带子,这使得人员使用被子时,缝合处的外边或带子等突出物容易引起人体颈部的不适,降低产品的体验感。另外,被子作为用于保温保暖的,用户对被芯的材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一般如棉、毛、丝等已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经现有技术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102764010A,公开了一种被子,属于床上用品
,它包括被套(1)和被芯(2),所述被芯(2)内置于可拆卸的所述被套(1)内,本专利技术就是在被芯的外表面上半部设置有4个布套(3),在布套(3)内设置装有对人体有益的中药包。此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人的睡眠,提升睡眠者的精神并且也为睡眠者提供理疗,从而保障了人们身体的健康,也为工作生活提供了保障。该专利技术专利就存在上述的相应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被子。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被子,包括被面和被芯;所述被面包括第一被面和第二被面,所述第一被面与所述第二被面连接成腔体结构的所述被面,所述第一被面与所述第二被面的连接边中设有一个或多个内合边;所述被芯填充于所述被面的腔体内。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侧带,所述侧带连接于所述被面的一个或多个侧边。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带为跑道型条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带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侧带的边沿闭环设置。一些实施方式中,两条所述侧带对称设置于所述被面的两侧边。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设置于所述被面的一个或多个侧边。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绗缝板,所述绗缝板用于固定所述被面和所述被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绗缝板为正多边形、圆形或弧形。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被芯为纤维材料,所述纤维材料形成多层的片层结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材料表面覆盖有片层碳纳米管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基于对被子结构的优化,于被子侧边的连接处设置有内合边,内合边的结构设计可消除因外突棱边等原因造成的对人体颈部产生的不适感或异物感,提高被子的舒适性。2、本技术通过在被子上设计有侧带结构,不仅提高了被子的结构强度,而且凸显了被子的外观立体感,提高产品的体验感。3、本技术通过对被芯材料以及结构的优化,使得被子不仅可提前升温,且具有升温快,能够持续蓄能锁温的功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被子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纤维材料形成的片层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为:1-被面,11-第一被面,12-第二被面,100-内合边,2-被芯,3-侧带,31-加强筋,4-固定带,5-绗缝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以矩形被子为例说明相应的结构,其矩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被子,包括被面1和被芯2。被面1包括第一被面11和第二被面12,第一被面11和第二被面12分别作为被面1的上下面,通过缝合工艺形成具有内腔结构的被面1。被芯2填充于被面1的腔体内后,可通过绗缝工艺将被芯2和被面1两者形成固定。第一被面11和第二被面12通过缝合工艺形成具有内腔结构的被面1时,在第一被面11和第二被面12的四个连接边中,至少一个连接边为内合边100。内合边100为两被面的边沿连接后多余的布料位于被面1的内腔中,即被面1的外表面无突出物。当被子盖和于人体后,被面1设有内合边100的一端位于人体的颈部位置,基本光滑面的结构设计,消除因外突棱边等原因造成的对人体颈部产生的不适感或异物感,提高被子的舒适性。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被面11和第二被面12形成的内合边100有两处,两处内合边100对称设置于被面1的两端,使得被子可调换方向使用,延长被面1的使用寿命。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被面1的边沿上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4用于和套设于被子外的被套上的绳、扣等构件相结合形成连接关系。被套套设于被子上,通过固定带4可有效防止被套与被子的相对运动,确保良好的使用效果。固定带4可设置于被面1的一个侧边,也可以为多个侧边。被面1上每一边设置的固定带4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当固定带4设置于内合边100上时,优选为设置于两侧,防止使用时对人体颈部产生异物感。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被芯2填充于被面1内后,通过绗缝板5将被芯2与被面1进行固定,防止被芯2在被面1内移动。绗缝板5的结构形可为正多边形、圆形、弧形等。为正多边形时优选为正六边形。绗缝板5于被面1上的排列方式可为等间距排列,也可为非等间距排列。实施例2本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形成,通过设置侧带提高被子的结构强度以及外观立体感。具体地:被面1连接有侧带3,侧带3为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带。侧带3长度方向的上、下边沿分别与第一被面11和第二被面12的边沿连接,侧带3宽度方向前后端的每一边与第一被面11和第二被面12均连接。被面1上的四个边中,至少一个边为内合边100,其余边可为侧带3,即连接于被面1四个边上的侧带3的数量可为1-3个。优选的,设置于被面1上的侧带3的数量为2个,对称设置于被面1的两侧边。在被芯2填充于被面1内后,侧带3的宽度不仅可有效降低因被芯2的膨胀而对被面1边沿连接缝的破坏弹力,提高被面1的整体结构强度,且侧带3在被芯2的膨胀弹力的作用下处于适度张紧的状态,使得被子的整体立体感得以更好的体现。优选的,侧带3为跑道型结构的环形条带,跑道型结构的侧带3两端为圆弧过渡,使得被面1的边角为圆弧角,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被子的拐角均为直角的设计,不仅提升被子的外观美感,被子的圆润感更强,且无需再于被子边角处通过绗缝等进行结构的加强,减少工艺环节。当被面1上设置的侧带3为两条且对称设置时,使得被面1上的四个角均为圆弧角,进一步提高被面1的整体立体感。进一步优选的,侧带3的边沿设置有加强筋31。加强筋31沿侧带3的边沿闭环设置。加强筋31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侧带3与第一被面11、第二被面12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被子的立体感。实施例3本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形成,主要通过对被芯材料以及相应结构的优化,使得被子不仅可提前升温,且具有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被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被面(1)和被芯(2);/n所述被面(1)包括第一被面(11)和第二被面(12),所述第一被面(11)与所述第二被面(12)连接成腔体结构的所述被面(1),所述第一被面(11)与所述第二被面(12)的连接边中设有一个或多个内合边(100);/n所述被芯(2)填充于所述被面(1)的腔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被面(1)和被芯(2);
所述被面(1)包括第一被面(11)和第二被面(12),所述第一被面(11)与所述第二被面(12)连接成腔体结构的所述被面(1),所述第一被面(11)与所述第二被面(12)的连接边中设有一个或多个内合边(100);
所述被芯(2)填充于所述被面(1)的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带(3),所述侧带(3)连接于所述被面(1)的一个或多个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带(3)为跑道型条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带(3)设置有加强筋(31),所述加强筋(31)沿所述侧带(3)的边沿闭环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傲男
申请(专利权)人:何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