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成专利>正文

椎间盘端面假体固定用高效打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255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椎间盘端面假体固定用高效打孔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弧形的撑开条,撑开条与椎骨间距配合,撑开条外侧壁固定限位板,限位板的宽度大于椎骨间距,撑开条两端固定在导向筒上,导向筒上轴向设置条形的导向孔,导向筒内配合抽杆,导向孔内配合轴承,轴承外圈固定在抽杆上,轴承内圈同轴固定立轴,立轴与抽杆垂直。能够在椎间狭小空间内对椎骨端面进行打孔操作,方便用螺丝固定椎间盘假体,打孔效率高,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间盘端面假体固定用高效打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椎间盘端面假体固定用高效打孔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椎间融合手术是国内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融合术后会导致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因此,脊柱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作为传统融合术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脊柱退行性疾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手术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脊柱手术后,通常需要进行脊柱生物力学的重建,以防止手术引起的脊柱不稳等并发症。椎体间融合手术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脊柱生物力学重建方法之一。大量的临床观察研究发现,椎间融合手术近期疗效较好,但存在植骨块吸收、不融合、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问题。人工椎间盘是通过在椎间隙置入一个可以活动的人工假体,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以Bryan椎间盘系统为代表的各型人工椎间盘系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这种椎间盘通常包括上下两个固定板以及位于固定板之间的弹性体,两个固定板端面上固定凸起,依靠凸起与椎骨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间盘端面假体固定用高效打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的撑开条(2),撑开条(2)与椎骨(14)间距配合,撑开条(2)外侧壁固定限位板(1),限位板(1)的宽度大于椎骨(14)间距,撑开条(2)两端固定在导向筒(9)上,导向筒(9)上轴向设置条形的导向孔(10),导向筒(9)内配合抽杆(4),导向孔(10)内配合轴承(21),轴承(21)外圈固定在抽杆(4)上,轴承(21)内圈同轴固定立轴(17),立轴(17)与抽杆(4)垂直,立轴(17)上套有空心筒状的钻头(13),钻头(13)内壁上轴向设置滑槽(16),滑槽(16)内配合滑块(15),滑块(15)固定在立轴(17)外壁上,立轴(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盘端面假体固定用高效打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的撑开条(2),撑开条(2)与椎骨(14)间距配合,撑开条(2)外侧壁固定限位板(1),限位板(1)的宽度大于椎骨(14)间距,撑开条(2)两端固定在导向筒(9)上,导向筒(9)上轴向设置条形的导向孔(10),导向筒(9)内配合抽杆(4),导向孔(10)内配合轴承(21),轴承(21)外圈固定在抽杆(4)上,轴承(21)内圈同轴固定立轴(17),立轴(17)与抽杆(4)垂直,立轴(17)上套有空心筒状的钻头(13),钻头(13)内壁上轴向设置滑槽(16),滑槽(16)内配合滑块(15),滑块(15)固定在立轴(17)外壁上,立轴(17)上同轴固定从动轮(12),立轴(17)上套有弹簧(18),弹簧(18)位于从动轮(12)和钻头(13)之间,抽杆(4)尾部安装主动轮(7),主动轮(7)和从动轮(12)通过传动带(3)传动连接,主动轮(7)上端面垂直固定旋把(8),限位板(1)尾端固定把手(5),把手(5)尾端固定握把(6);
弹簧(18)处于收缩状态时,钻头(13)顶端不高于撑开条(2)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端面假体固定用高效打孔器,其特征在于:
a下压钻头(13),使得钻头(13)顶端不高于撑开条(2)上端面,将撑开条(2)从椎骨(14)一侧进入,避开脊髓,使得撑开条(2)卡入椎骨(14)间隙,直至限位板(1)与椎骨(14)接触配合,限位板(1)将撑开条(2)的位置固定,撑开条(2)保持椎骨(14)间距不变,然后向中间转动把手(5),限位板(1)也贴合椎骨(14)转动,使得待钻孔位置在导向筒(9)的延伸方向上,然后抽动抽杆(4),使得钻头(13)至待钻孔位置;
b手捏旋把(8)转动主动轮(7),主动轮(7)通过传动带(3)带动从动轮(12)转动,从动轮(12)带动立轴(17)转动,立轴(17)带动钻头(13)转动,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李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