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腔镜手术中牵拉组织的牵拉器,包括牵拉管、与所述牵拉管相适配的穿刺针芯以及用于固定牵拉管的约束部件,其中,所述牵拉管构造有用于穿过所述穿刺针芯的内部通道,且牵拉管前端的外侧构造有若干倒刺;所述穿刺针芯的前端构造有针尖,所述穿刺针芯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内部通道的内径,且所述穿刺针芯的长度大于牵拉管的长度;所述约束部件设置于所述牵拉管的外侧,用于固定在牵拉管上所设定的位置处;本牵拉器,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不仅可以在腔镜下牵拉需要切除的肿瘤组织,有利于充分暴露手术野,而且牵拉过程简便、操作方便,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腔镜手术中牵拉组织的牵拉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腔镜手术牵拉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腔镜手术中牵拉组织的牵拉器。
技术介绍
腔镜手术有着创伤少,患者所受痛苦少,切口感染及不愈合风险小,术后恢复快,伤口隐秘,愈后美观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医生及患者愿意选择在腔镜下进行手术,使得腹腔镜在各种手术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暴露手术野,在现有的腹腔镜手术中,通常需要对手术部位及附近处的组织或器官进行牵拉,例如,在对于一些需要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通常需要事先牵拉肿瘤组织,以改变肿瘤组织的位置,从而有利于充分暴露手术野,更便于切除肿瘤组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牵拉方式是:利用传统的缝针从皮肤穿刺进腔隙,再缝起覆盖肿瘤组织后拉起,最后从腹膜穿出皮肤,并固定在皮肤之外,从而达到牵拉肿瘤组织的目的,然而,这种牵拉方式存在牵拉过程复杂、危险性高,且操作不便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也有利用牵拉夹夹持肿瘤组织,再配合缝针的方式来悬挂牵拉夹,也能达到牵拉肿瘤组织的目的,这种牵拉方式不仅存在前述弊端,而且由于现有腔镜手术中,穿刺孔的直径越来越小,导致牵拉夹还存在不便于通过穿刺孔放置于患者体内的问题;而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简单、方便牵拉肿瘤组织的牵拉器,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的牵拉器,不仅可以在腔镜下牵拉需要切除的肿瘤组织,以便充分暴露手术野,而且牵拉过程简便、使用方便,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腔镜手术中牵拉组织的牵拉器,包括牵拉管、与所述牵拉管相适配的穿刺针芯以及用于固定牵拉管的约束部件,其中,所述牵拉管构造有用于穿过所述穿刺针芯的内部通道,且牵拉管前端的外侧构造有若干倒刺;所述穿刺针芯的前端构造有针尖,所述穿刺针芯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内部通道的内径,且所述穿刺针芯的长度大于牵拉管的长度;所述约束部件设置于所述牵拉管的外侧,用于固定在牵拉管上所设定的位置处。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穿刺针芯的前端构造针尖,并使得穿刺针芯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牵拉管内部通道的内径,且穿刺针芯的长度大于牵拉管的长度,使得穿刺针芯可以插在牵拉管中;使用时,可以利用穿刺针芯前端的针尖沿从外到内的方向穿过患者的皮肤,并携带牵拉管一同穿过患者的皮肤,而后,可以继续进针到所需要切除的肿瘤组织处,然后使穿刺针前端的针尖插入肿瘤组织中,以同步带动牵拉管的前端插入肿瘤组织所设定的深度,穿刺到位后,可以通过穿刺针芯的尾端反向拉动穿刺针芯,使得穿刺针芯可以反向退出牵拉管,而由于牵拉管前端倒刺的存在,倒刺可以插入肿瘤组织内,防止牵拉管脱离肿瘤组织,使得牵拉管与肿瘤组织可以连接为一起,以便利用牵拉管将肿瘤组织牵拉到所需的方位;最后,使用者可以通过牵拉管的尾端向外拉动牵拉管,以便将肿瘤组织牵拉到所需的位置处,从而可以充分暴露手术野,以便后续顺利、安全的切除肿瘤组织;而当牵拉到位后,使用者可以将约束部件卡在贴近患者皮肤的位置处,以便稳定的固定牵拉管,防止牵拉管向内移动,而后使用者只需利用剪刀剪掉约束部件外侧多余的牵拉管即可完成牵拉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使用本牵拉器有利于牵拉过程更加简便,操作更加方便,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在穿刺的过程中,防止外侧的牵拉管相对于内部的穿刺针芯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针芯的后端设置有握持把手;所述穿刺针芯的长度大于牵拉管的长度0.5mm-3mm。在本方案中,由于穿刺针芯的长度大于牵拉管的长度0.5mm-3mm,当牵拉管套从穿刺针芯的前端套设于穿刺针芯,且当牵拉管套的后端与所述握持把手相接触时,握持把手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穿刺针芯前端的针尖正好可以超出牵拉管套0.5mm-3mm,使得穿刺针芯前端的针尖可以暴露在外,以便利用穿刺针芯前端的针尖进行穿刺,并可以带动外侧的牵拉管同步穿过皮肤并穿入对应的肿瘤组织内,以便后续进行牵引;此外,握持把手的设置,还便于使用者在穿刺过程中施加穿刺力,有利于使用更加方便。优选的,所述握持把手包括与所述穿刺针芯相连的基部、及设置于所述基部一端的拉环;或,所述握持把手包括与所述穿刺针芯相连的基部、及设置于所述基部一端并相互对称设置的支耳,所述支耳为弧形折弯结构。通过设置基部,使得穿刺针芯与握持把手可以连接为一体,而通过设置拉环或支耳,既可以有效阻挡牵拉管,防止牵拉管向后移动,达到限位的目的,又便于使用者从牵拉管内拔出穿刺针芯,便于推针。优选的,所述穿刺针芯为钢针,和/或,所述牵拉管为软管。优选的,所述牵拉管采用聚氯乙烯、橡胶或硅胶制成。既可以有效防止损伤皮肤,又便于在牵拉到位后,利用剪刀方便的剪掉多余的牵拉管。优选的,所述牵拉管包括设置于前端的第一管段和设置于后端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相连,所述第一管段为硬管,且所述倒刺构造于所述第一管段,第一管段为直管或具有设定弧度的弯管;所述第二管段为软管。通过将第一管段构造为硬管,便于对第一管段进行造型,如可以将第一管段构造为直管,也可以将第一管段构造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弯管,以便适用于不同场合的需求,而通过将第二管段构造为软管,既可以起到牵拉的作用,又具有柔性,以便弯曲,从而可以绕开牵拉路径上的其余组织或器官。为更加稳定的牵拉肿瘤组织,优选的,所述倒刺沿牵拉管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以便在穿刺到位后,可以利用沿圆周方向布置的倒刺沿圆周方向勾住肿瘤组织,以便实现更好的牵拉效果。优选的,所述倒刺与牵拉管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8-35度。既便于顺向穿刺,又便于反向勾住肿瘤组织。为解决牵拉管的约束和固定问题,优选的,所述约束部件为夹子、卡子或卡箍。为便于操作,优选的,所述夹子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以及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互铰接,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的前端分别构造为与所述牵拉管相适配的弧形结构,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之间,用于为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前端的闭合提供弹力,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的前端分别构造有凸起,且所述凸起分别与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互垂直。在本方案中,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前端可以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夹紧牵拉管,防止牵拉管向患者体内移动,从而达到约束和固定牵拉管的目的,而通过构造凸起,并使得凸起分别与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互垂直,从而使得当夹子夹持于牵拉管后,凸起可以分别与患者的皮肤相垂直,更便于使用者着力和操作。为增加牵拉管与约束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内侧分别构造有弹力层,所述弹力层为橡胶层、硅胶层或乳胶层;和/或,沿所述牵拉管的长度方向,牵拉管的两侧分别构造有若干间距相等的凹槽。利用弹力层的弹性变形、以及利用构造的凹槽,均可以有效增加约束部件与牵拉管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更有利于稳定的约束和固定牵拉管,达到稳定牵拉的目的。为解决气胸/气腹时漏气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封闭牵拉管后端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为橡胶塞或密封盖的一端构造有橡胶塞。通过设置密封盖,使得当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腔镜手术中牵拉组织的牵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牵拉管、与所述牵拉管相适配的穿刺针芯以及用于固定牵拉管的约束部件,其中,/n所述牵拉管构造有用于穿过所述穿刺针芯的内部通道,且牵拉管前端的外侧构造有若干倒刺;/n所述穿刺针芯的前端构造有针尖,所述穿刺针芯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内部通道的内径,且所述穿刺针芯的长度大于牵拉管的长度;/n所述约束部件设置于所述牵拉管的外侧,用于固定在牵拉管上所设定的位置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腔镜手术中牵拉组织的牵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牵拉管、与所述牵拉管相适配的穿刺针芯以及用于固定牵拉管的约束部件,其中,
所述牵拉管构造有用于穿过所述穿刺针芯的内部通道,且牵拉管前端的外侧构造有若干倒刺;
所述穿刺针芯的前端构造有针尖,所述穿刺针芯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内部通道的内径,且所述穿刺针芯的长度大于牵拉管的长度;
所述约束部件设置于所述牵拉管的外侧,用于固定在牵拉管上所设定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腔镜手术中牵拉组织的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芯的后端设置有握持把手;
所述穿刺针芯的长度大于牵拉管的长度0.5mm-3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腔镜手术中牵拉组织的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把手包括与所述穿刺针芯相连的基部、及设置于所述基部一端的拉环;
或,
所述握持把手包括与所述穿刺针芯相连的基部、及设置于所述基部一端并相互对称设置的支耳,所述支耳为弧形折弯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用于腔镜手术中牵拉组织的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芯为钢针;
和/或,
所述牵拉管为软管;或,所述牵拉管包括设置于前端的第一管段和设置于后端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相连;所述第一管段为硬管,且所述倒刺构造于所述第一管段,第一管段为直管或具有设定弧度的弯管;所述第二管段为软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腔镜手术中牵拉组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