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保存分类的肿瘤取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249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保存分类的肿瘤取样设备,包括样品保存装置和针芯控制装置,所述样品保存装置包括连接体、样品盘和限位环,所述连接体包括连接筒和连接板,所述样品盘套设在连接筒右部的外周壁上,所述样品盘包括盘体、样品管和螺纹帽,所述限位环旋装在样品盘左侧的连接筒外周壁上,所述针芯控制装置包括固定管、活动管和针芯,所述固定管左端同轴固定在连接板右侧面上,所述活动管为位于固定管内部的圆形管体,所述针芯包括连接杆、针芯主体和拉杆。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钙化或纤维化的肿瘤不便于穿刺取样,且取样后的病理组织分类过程繁琐的问题,能够在肿瘤取样时容易操作,取出的病理组织也便于分类保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保存分类的肿瘤取样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保存分类的肿瘤取样设备。
技术介绍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肿瘤的确诊需要作病理切片检查,为获得病理组织,尤其是隐藏在身体内部的病理组织,需要进行活检取样,在活检取样时,将针芯和套针同时推入病理组织内部,经B超等显像手段确认针芯到达病理位置,病理组织会嵌入钩槽内,此时,将套针迅速推向针尖,套针上的刃口将嵌入钩槽内的病理组织切下一块,退出针芯和套针,取出病理组织即可进行切片检查。但是一些肿瘤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钙化或纤维化,会使得肿瘤硬度过高,在活检取样时,针芯和套针不易穿入肿瘤内部,一般在针芯在切下一块病理组织后,需要针芯和套针同时脱出肿瘤外,对取下的病理组织进行分类保存,为了保证样本取样分析的准确性,肿瘤的活检穿刺需要在同一部位进行多次病理组织取样,现有肿瘤取样设备需要多次使针芯和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保存分类的肿瘤取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样品保存装置和针芯控制装置;/n所述样品保存装置包括连接体、样品盘和限位环(15),所述连接体包括连接筒(12)和连接板(20),所述连接筒(12)为左右两端均开口的筒体,所述连接筒(12)左部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右侧的连接筒(12)外周壁上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状的、开口朝外的U型槽(41),所述每个U型槽(41)内均设置有卡柱(40),所述卡柱(40)为中心轴线平行于连接筒(12)的中心轴线的圆柱形杆体,所述每个卡柱(40)朝向连接筒(12)中轴线一端为内端、另一端为外端,所述每个卡柱(40)内端均设置有多个连接所在U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保存分类的肿瘤取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样品保存装置和针芯控制装置;
所述样品保存装置包括连接体、样品盘和限位环(15),所述连接体包括连接筒(12)和连接板(20),所述连接筒(12)为左右两端均开口的筒体,所述连接筒(12)左部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右侧的连接筒(12)外周壁上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状的、开口朝外的U型槽(41),所述每个U型槽(41)内均设置有卡柱(40),所述卡柱(40)为中心轴线平行于连接筒(12)的中心轴线的圆柱形杆体,所述每个卡柱(40)朝向连接筒(12)中轴线一端为内端、另一端为外端,所述每个卡柱(40)内端均设置有多个连接所在U型槽(41)内部底面的第一压缩弹簧(42),所述每个卡柱(40)内端位于U型槽(41)内、外端位于连接筒(12)外,所述连接筒(12)内周壁左部设置有封闭连接筒(12)左端开口的密封体(11),所述密封体(11)为中轴线处设置有贯穿密封体(11)左右端面的第一圆形通孔的圆柱体,所述密封体(11)的外周壁和连接筒(12)的内周壁连接,密封体(11)的左端和连接筒(12)的左端平齐,所述密封体(11)的左端设置有连通第一圆形通孔的套针(2),所述密封体(11)右侧的连接筒(12)底端设置有贯穿连接筒(12)周壁的第一方形通孔(6),所述第一方形通孔(6)右侧的连接筒(12)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板(8),所述第一弹性板(8)为倾斜设置的弧形板体,所述第一弹性板(8)下端连接于第一方形通孔(6)右侧的连接筒(12)内周壁上、上端向左倾斜,第一弹性板(8)的弧形凸起朝向右上方,所述第一弹性板(8)的弧形开口正对应下方的第一方形通孔(6),所述连接板(20)为同轴设置于连接筒(12)右端的直径大于连接筒(12)的圆形板体,所述连接板(20)圆心处设置有贯穿连接板(20)左右侧面的第二圆形通孔;
所述样品盘套设在连接筒(12)右部的外周壁上,所述样品盘包括盘体、样品管(19)和螺纹帽,所述盘体包括内筒体(13)和外筒体(16),所述内筒体(13)和外筒体(16)均为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外筒体(16)的直径大于内筒体(13)的直径,所述内筒体(13)位于外筒体(16)内部,内筒体(13)和外筒体(16)的左右两端平齐,所述内筒体(13)和外筒体(16)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内筒体(13)的外周壁和外筒体(16)的内周壁之间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连接环(14),所述内筒体(13)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多个和连接筒(12)上的卡柱(40)对应的、开口朝向内筒体(13)中轴线的纵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39),所述每个凹槽(39)的左右两端均贯穿内筒体(13)的左右端面,所述每相邻两个凹槽(39)之间均设置有贯穿内筒体(13)周壁的第二方形通孔(5),所述外筒体(16)上设置有多个和内筒体(13)上第二方形通孔(5)内外对应的第三方形通孔(4),所述外筒体(16)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在第三方形通孔(4)外周的螺纹筒(18),所述螺纹筒(18)为两端开口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的圆筒体,所述每个第三方形通孔(4)位于外筒体(16)外周壁上的直角内接于相对应的螺纹筒(18)的内周壁,所述每个第三方形通孔(4)内均设置有样品管(19),所述样品管(19)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方形筒体,所述每个样品管(19)开口一端贴合内筒体(13)的外周壁上对应的第二方形通孔(5),每个样品管(19)封闭一端伸出对应的螺纹筒(18)端部位于螺纹筒(18)外部,所述每个螺纹筒(18)上均旋装有套装在样品管(19)封闭端外部的螺帽(17),内筒体(13)的内周壁和连接筒(12)外周壁右部滑动接触,连接筒(12)上的每个卡柱(40)外端位于内筒体(13)上的凹槽(39)内,内筒体(13)下端的第二方形通孔(5)和连接筒(12)上的第一方形通孔(6)相对应,样品盘的右端面和连接板(20)的左侧面滑动接触,所述限位环(15)旋装在样品盘左侧的连接筒(12)外周壁上;
所述针芯控制装置包括固定管(29)、活动管(28)和针芯,所述固定管(29)左端同轴固定在连接板(20)右侧面上,所述固定管(29)的上下两端均设置贯穿固定管(29)周壁的第一条形通孔(27),两个所述第一条形通孔(27)的左端均贯穿固定管(29)的左端面,所述活动管(28)为位于固定管(29)内部的圆形管体,所述活动管(28)的上下两端左部均设置贯穿活动管(28)周壁的第二条形通孔(36),两个所述第二条形通孔(36)的左端均贯穿活动管(28)的左端面,所述第二条形通孔(36)和第一条形通孔(27)内外相对,所述活动管(28)内周壁左端设置有封闭活动管(28)左端开口的封板(38),所述封板(38)为和活动管(28)同轴设置的、圆心处设置有第三圆形通孔的圆形板体,所述活动管(28)内设置有位于两个第二条形通孔(36)右端之间的驱动板(34),所述驱动板(34)为圆心处设置有第四圆形通孔的圆形板体,所述驱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亢春彦陈洁张秀芝王凌霄高风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