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桐专利>正文

一种凳顶面自组织具有柔软度的新型凳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235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凳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凳顶面自组织具有柔软度的新型凳子,包括四个侧板和一个顶板,四个所述侧板依次首尾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侧板共同组成长方体结构,所述顶板位于四个所述侧板的内部,且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与四个所述侧板的上表面齐平,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为正方形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当凳子顶面受到垂直压力的作用,弹性连接绳发生肉眼可见的形变,带动立方体结构的小木块在垂直方向上发生位移,立方体结构的小木块贴合人体臀部曲线向下形成凹陷,对凳子顶面的这一特殊设计增加了凳子顶面的柔软度,改善了现有技术方案凳子顶面硬度大的缺点,极大的改善了就坐体验,使使用者再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凳顶面自组织具有柔软度的新型凳子
本技术涉及凳子
,具体是一种凳顶面自组织具有柔软度的新型凳子。
技术介绍
在坐具当中,家具凳子,马扎是最早出现的,它是凳子的前身,在凳子上加一个靠背就演变成为了椅子,凳子在民间的称谓叫杌凳,最初用来踩踏上马、上轿时使用,所以也称马凳、轿凳,民间俗称的名字中,还有“武凳”,因为习武之人坐如钟,不需要倚靠什么,因此得名。凳子的用料简单,用途广泛,所以比椅子流传的数量大,凳子的形状很丰富,出现的早期是长方形,一直延续到明代,到了清代变成了方形,还出现了圆形、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等,形式各样。传统的凳子表面通常为光滑的木材,凳顶面通常是一块完整的木板,加之木材本身柔软度较低,硬度较大,因此,使用者长时间就坐,臀部与木材直接接触会产生一定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凳顶面自组织具有柔软度的新型凳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凳顶面自组织具有柔软度的新型凳子,包括四个侧板和一个顶板,四个所述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凳顶面自组织具有柔软度的新型凳子,包括四个侧板(1)和一个顶板(2),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侧板(1)依次首尾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侧板(1)共同组成长方体结构,所述顶板(2)位于四个所述侧板(1)的内部,且所述顶板(2)的上表面与四个所述侧板(1)的上表面齐平,所述顶板(2)的上表面为正方形结构,且所述顶板(2)由六十四个立方体结构的小木块(4)组成,每个所述小木块(4)的底部均纵横交错开设有第一孔隙(5)和第二孔隙(6),所述第一孔隙(5)和所述第二孔隙(6)的内部均贯穿设有连接绳(3),所述连接绳(3)的数量为十六个,十六个所述连接绳(3)的两端分别与四个所述侧板(1)的内侧面固定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凳顶面自组织具有柔软度的新型凳子,包括四个侧板(1)和一个顶板(2),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侧板(1)依次首尾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侧板(1)共同组成长方体结构,所述顶板(2)位于四个所述侧板(1)的内部,且所述顶板(2)的上表面与四个所述侧板(1)的上表面齐平,所述顶板(2)的上表面为正方形结构,且所述顶板(2)由六十四个立方体结构的小木块(4)组成,每个所述小木块(4)的底部均纵横交错开设有第一孔隙(5)和第二孔隙(6),所述第一孔隙(5)和所述第二孔隙(6)的内部均贯穿设有连接绳(3),所述连接绳(3)的数量为十六个,十六个所述连接绳(3)的两端分别与四个所述侧板(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桐
申请(专利权)人:郝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