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气凝胶透气隔热服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16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服装相关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气凝胶透气隔热服装。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衬层1、第一透气层2、隔热层3以及外防护层4;其中,隔热层3为二氧化硅气凝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隔热透气服饰利用二氧化硅气凝胶与聚氨酯的微孔、石墨烯的微孔结构共同作用,在实现透气性能条件下,增加气体传递路径,达到隔热、保暖的效果;此外,三层材料共同作用,利用不同梯度的孔径差以及密度差避免二氧化硅气凝胶在使用或穿着过程中粉体溢出的现象,同时利用石墨烯实现抗菌、通过体温激发远红外波、抗菌抑菌、超强祛湿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气凝胶透气隔热服装
本技术涉及服装相关的
,更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一种含气凝胶透气隔热服装。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与精神追求越来越高,在纺织品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面料不再局限于穿着基本特点,在市场上,性能较为单一、穿着不够舒适的面料已迅速被拥有多种复合效果的面料所代替。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用途,人们希望面料防水、透气,同时具备阻燃、保温、质轻的纺织面料纺织
正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透气的服饰是人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现代社会生活更加需要,具有把人体排出的汗气透过织物,向周围环境散逸的能力,亦称透气性。这类织物过去由于工艺复杂,成本昂贵,只能应用于特殊用途的地方,如飞行服、海难救生服、防护服等场合。但是注重了防水、耐水性的一面,透气舒适性的一面只能有所降低。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各项体育运动广泛普及,希望有高性能的室外运动服、滑雪衫、钓鱼服,漂亮的雨衣和晴雨两用的外套,从而促进了透气防水的纺织物研制工作,推出各种各式新型透气织物。在服饰实际使用过程中,对衣服的隔热效果同样是追求的一个方向,通过布料或材料的隔热效果一方面提高服饰的保温效果,另一方面提高衣服整体的阻燃性能,降低在穿着过程中意外发生的概率;因此基于上述对服饰的要求与希望,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含气凝胶透气隔热服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含气凝胶透气隔热服装,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衬层1、第一透气层2、隔热层3以及外防护层4;其中,隔热层3为二氧化硅气凝胶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隔热层3在25℃下的导热系数为0.013~0.023w/m.k。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隔热层3的厚度为1~5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第一透气层2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石墨烯涂覆层2-1与第一聚氨酯层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第一聚氨酯层2-2上设有微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第一聚氨酯层2-2的厚度为1~5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第一石墨烯涂覆层2-1的厚度为0.1~0.5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外防护层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防水层4-1以及装饰层4-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内衬层1内部设有凸起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内衬层1的厚度为0.5~2.5mm;凸起5的高度为0.05~0.1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隔热透气服饰利用二氧化硅气凝胶与聚氨酯的微孔、石墨烯的微孔结构共同作用,在实现透气性能条件下,增加气体传递路径,达到隔热、保暖的效果;此外,三层材料共同作用,利用不同梯度的孔径差以及密度差避免二氧化硅气凝胶在使用或穿着过程中粉体溢出的现象,同时利用石墨烯实现抗菌、通过体温激发远红外波、抗菌抑菌、超强祛湿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实施例2对应服装的组成示意图;图2:实施例4对应服装的组成示意图;1-内衬层;2-第一透气层;3-隔热层;4-外防护层;5-凸起;6-第二透气层;2-1-第一石墨烯涂覆层;2-2-第一聚氨酯层;4-1-防水层;4-2-装饰层;6-1-第二石墨烯涂覆层;6-2-第二聚氨酯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技术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本技术提供一种含气凝胶透气隔热服装,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衬层1、第一透气层2、隔热层3以及外防护层4;其中,隔热层3为二氧化硅气凝胶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隔热层3在25℃下的导热系数为0.013~0.023w/m.k。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隔热层3的厚度为1~5mm;优选地,隔热层3的厚度为2~4mm;更优选地,隔热层3的厚度为2.5mm。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隔热层3中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粒径为3.5~20μm;优选地,隔热层3中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粒径为5~15μm;更优选地,隔热层3中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粒径为5~8μm。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透气层2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石墨烯涂覆层2-1与第一聚氨酯层2-2;优选地,第一聚氨酯层2-2上设有微孔;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聚氨酯层2-2的厚度为1~5mm;更优选地,第一聚氨酯层2-2的厚度为1.5mm。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石墨烯涂覆层2-1的厚度为0.1~0.5mm;优选地,第一石墨烯涂覆层2-1的厚度为0.2~0.4mm;更优选地,第一石墨烯涂覆层2-1的厚度为0.3mm。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石墨烯涂覆层2-1中的石墨烯的粒径的为0.3~5μm;优选地,第一石墨烯涂覆层2-1中的石墨烯的粒径的为0.5~2μm;更优选地,第一石墨烯涂覆层2-1中的石墨烯的粒径的为0.8μm。气凝胶是是迄今为止密度最小、绝热性能最好的固体材料,因此气凝胶在航空航天和工业保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气凝胶在服装上应用较少,主要是由于气凝胶极易破碎而产生粉尘,产生的粉尘极其容易溢出,这是限制气凝胶在服装上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一般将气凝胶粉末复合在其他基材中,比较多的是将气凝胶粉末复合成气凝胶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气凝胶粉末溢出问题,但在加工裁剪过程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仍会有气凝胶粉溢出的问题。此外,气凝胶毡的重量比较重,且透气性与柔软性相对较差,这极大地降低了服装的穿着舒适性。本技术将二氧化硅气凝胶、含有聚氨酯层以及石墨烯涂覆层一起作用,利用二氧化硅气凝胶孔径尺寸低于常压下空气分子平均自由程,因此在气凝胶孔隙中空气分子近似静止,从而避免了空气的对流传热,而气凝胶极低的体积密度及纳米网络结构的弯曲路径也阻止了气态和固态热传导,趋于“无穷多”的孔隙壁可以使热辐射降至最低;同时与聚氨酯的微孔、石墨烯的微孔结构共同作用,在实现透气性能条件下,增加气体传递路径,达到隔热、保暖的效果;此外,三层材料共同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气凝胶透气隔热服装,其特征在于,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衬层(1)、透气层(2)、隔热层(3)以及外防护层(4);其中,隔热层(3)为二氧化硅气凝胶层;透气层(2)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石墨烯涂覆层(2-1)与聚氨酯层(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气凝胶透气隔热服装,其特征在于,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衬层(1)、透气层(2)、隔热层(3)以及外防护层(4);其中,隔热层(3)为二氧化硅气凝胶层;透气层(2)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石墨烯涂覆层(2-1)与聚氨酯层(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气凝胶透气隔热服装,其特征在于,隔热层(3)在25℃下的导热系数为0.013~0.023w/m.k。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气凝胶透气隔热服装,其特征在于,隔热层(3)的厚度为1~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气凝胶透气隔热服装,其特征在于,聚氨酯层(2-2)上设有微孔。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媛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毛牛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