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海亮专利>正文

一种养殖用可精准配料饲料颗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15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饲料颗粒机,尤其涉及一种养殖用可精准配料饲料颗粒机。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够精准配料且能够将滞留的饲料较好的刮下的养殖用可精准配料饲料颗粒机。一种养殖用可精准配料饲料颗粒机,包括:底板,底板顶部设有支撑块;外壳,支撑块顶部设有外壳;滑板,外壳下部设有滑板;收集框,底板顶部设有收集框,滑板下部位于收集框内侧;挤压机构,外壳上设有挤压机构;拌料机构,外壳上设有拌料机构。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实现第一转轴转动,接着通过挤压机构与拌料机构的配合,实现将精准配制好的原料,高效制作成饲料,其中,收集框可对饲料更好的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殖用可精准配料饲料颗粒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饲料颗粒机,尤其涉及一种养殖用可精准配料饲料颗粒机。
技术介绍
饲料,一般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饲料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鱼粉、饲料添加剂等十余个品种的饲料原料。人们通常需要根据家畜的需求对饲料进行配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使各组份的原料均匀分散,提高饲料营养成分的均匀性。传统的饲料配制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设备,加工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在各设备中转运饲料,降低了整体的生产效率,而由于是多种设备进行配合,如此就需要多人分别对不同的设备进行操作,加之配制好的饲料有一定的粘性,如此就容易使加工设备上滞留较多的饲料,但传统的加工设备无法较好的对滞留的饲料进行清理,这样就需要后期人工对滞留的饲料进行清理。因此,针对上述缺点,我们需要研发一种操作简单、能够精准配料且能够将滞留的饲料较好的刮下的养殖用可精准配料饲料颗粒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配制饲料时需要使用多种设备、需要多人进行操作和无法较好的对滞留的饲料进行清理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够精准配料且能够将滞留的饲料较好的刮下的养殖用可精准配料饲料颗粒机。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养殖用可精准配料饲料颗粒机,包括:底板,底板顶部设有支撑块;外壳,支撑块顶部设有外壳;滑板,外壳下部设有滑板;收集框,底板顶部设有收集框,滑板下部位于收集框内侧;挤压机构,外壳上设有挤压机构;拌料机构,外壳上设有拌料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挤压机构包括:斜板,外壳内部下侧设有斜板;第一转杆,外壳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穿过斜板,并与斜板转动式连接;第二转杆,第一转杆上部设有第二转杆;挤压杆,第二转杆两端均转动式设有挤压杆;漏板,外壳内侧下部之间设有漏板,挤压杆与漏板配合;第一转轴,支撑块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一转轴和第一转杆上均设有第一锥齿轮,两个第一锥齿轮啮合;伺服电机,底板顶部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拌料机构包括:第三转杆,外壳上部对称转动式设有第三转杆;装料框,第三转杆上均设有装料框,装料框与第三转杆转动式连接;下料棒,第三转杆上均设有下料棒,下料棒位于装料框内侧;第一皮带传送装置,第三转杆之间设有第一皮带传送装置;摇柄,一侧的第三转杆上设有摇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底板顶部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转轴,第一支撑板上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第二皮带传送装置,第二转轴与一侧的第三转杆之间设有第二皮带传送装置;第二支撑板,底板顶部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三转轴,第二支撑板上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缺齿轮,第三转轴上设有缺齿轮;第一圆齿轮,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一圆齿轮,缺齿轮与第一圆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第三转轴与第一转轴上均设有第二锥齿轮,两个第二锥齿轮啮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转杆,外壳上部对称转动式设有第四转杆,第四转杆穿过装料框,并与装料框转动式连接;搅拌器,第四转杆上均对称设有搅拌器,搅拌器位于下料棒下方的装料框内侧;第二圆齿轮,第四转杆上均设有第二圆齿轮,两侧的第二圆齿轮啮合;第三皮带传送装置,一侧的第四转杆与第一转轴之间设有第三皮带传送装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刮板,第一转杆上设有刮板,刮板与斜板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实现第一转轴转动,接着通过挤压机构与拌料机构的配合,实现将精准配制好的原料,高效制作成饲料,其中,收集框可对饲料更好的进行收集。2、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实现第三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进而通过第二皮带传送装置带动第三转杆转动,如此就无需人们手动转动摇柄。3、第一转轴转动通过第三皮带传送装置带动第四转杆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器转动,从而实现对原料的均匀搅拌,接着通过设有刮板,进而将滞留在斜板上的饲料刮下,从而使饲料更好的滑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挤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拌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底板,2、支撑块,3、外壳,4、滑板,5、收集框,6、挤压机构,61、斜板,62、第一转杆,63、第二转杆,64、挤压杆,65、漏板,66、第一转轴,67、第一锥齿轮,68、伺服电机,7、拌料机构,71、装料框,72、第三转杆,73、下料棒,74、第一皮带传送装置,75、摇柄,8、第一支撑板,9、第二转轴,10、第二皮带传送装置,11、第二支撑板,12、第三转轴,13、缺齿轮,14、第一圆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第四转杆,17、搅拌器,18、第二圆齿轮,19、第三皮带传送装置,20、刮板。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要指出,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能够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上。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下、侧向等等也参考直接描述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位置上。实施例1一种养殖用可精准配料饲料颗粒机,如图1-4所示,包括有底板1、支撑块2、外壳3、滑板4、收集框5、挤压机构6和拌料机构7,底板1顶部左侧设有支撑块2,支撑块2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3,外壳3右侧下部设有滑板4,底板1顶部右侧设有收集框5,滑板4下部位于收集框5内侧,外壳3上设有挤压机构6,外壳3上设有拌料机构7。当人们需要使用本机器时,首先人们将不同的制作饲料的原料倒入拌料机构7中,接着就可启动挤压机构6,使挤压机构6运作,同时人们转动拌料机构7,使得拌料机构7内的原料落入挤压机构6中,如此挤压机构6就可对原料进行挤压,接着挤压完成的饲料由挤压机构6落至滑板4上,最后再由滑板4落至收集框5中,进而便于人们对饲料的收集,当人们不需要使用本机器时,就可停止转动拌料机构7和关闭挤压机构6。挤压机构6包括有斜板61、第一转杆62、第二转杆63、挤压杆64、漏板65、第一转轴66、第一锥齿轮67和伺服电机68,外壳3内部下侧设有斜板61,外壳3中间以转动的方式设有第一转杆62,第一转杆62穿过斜板61,并与斜板61转动式连接,第一转杆62上部设有第二转杆63,第二转杆63两端均转动式设有挤压杆64,外壳3内侧下部之间设有漏板65,挤压杆64与漏板65配合,漏板65位于斜板61上方,支撑块2左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66,第一转轴66右端和第一转杆62下部均设有第一锥齿轮67,两个第一锥齿轮67啮合,底板1顶部左侧设有伺服电机68,伺服电机68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66连接。当人们需要使用本机器配制饲料时,首先人们将不同的原料倒入拌料机构7中,接着就可启动伺服电机68,伺服电机68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一转轴66转动,第一转轴66通过第一锥齿轮67带动第一转杆62转动,第一转杆62带动第二转杆63转动,第二转杆63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养殖用可精准配料饲料颗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1),底板(1)顶部设有支撑块(2);/n外壳(3),支撑块(2)顶部设有外壳(3);/n滑板(4),外壳(3)下部设有滑板(4);/n收集框(5),底板(1)顶部设有收集框(5),滑板(4)下部位于收集框(5)内侧;/n挤压机构(6),外壳(3)上设有挤压机构(6);/n拌料机构(7),外壳(3)上设有拌料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用可精准配料饲料颗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底板(1)顶部设有支撑块(2);
外壳(3),支撑块(2)顶部设有外壳(3);
滑板(4),外壳(3)下部设有滑板(4);
收集框(5),底板(1)顶部设有收集框(5),滑板(4)下部位于收集框(5)内侧;
挤压机构(6),外壳(3)上设有挤压机构(6);
拌料机构(7),外壳(3)上设有拌料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用可精准配料饲料颗粒机,其特征在于,挤压机构(6)包括:
斜板(61),外壳(3)内部下侧设有斜板(61);
第一转杆(62),外壳(3)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杆(62),第一转杆(62)穿过斜板(61),并与斜板(61)转动式连接;
第二转杆(63),第一转杆(62)上部设有第二转杆(63);
挤压杆(64),第二转杆(63)两端均转动式设有挤压杆(64);
漏板(65),外壳(3)内侧下部之间设有漏板(65),挤压杆(64)与漏板(65)配合;
第一转轴(66),支撑块(2)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66);
第一锥齿轮(67),第一转轴(66)和第一转杆(62)上均设有第一锥齿轮(67),两个第一锥齿轮(67)啮合;
伺服电机(68),底板(1)顶部设有伺服电机(68),伺服电机(68)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6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养殖用可精准配料饲料颗粒机,其特征在于,拌料机构(7)包括:
第三转杆(72),外壳(3)上部对称转动式设有第三转杆(72);
装料框(71),第三转杆(72)上均设有装料框(71),装料框(71)与第三转杆(72)转动式连接;
下料棒(73),第三转杆(72)上均设有下料棒(73),下料棒(73)位于装料框(71)内侧;
第一皮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黄海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