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种鸭养殖笼具的清粪装置
本技术涉及种鸭养殖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种鸭养殖笼具的清粪装置。
技术介绍
自然状态下,种鸭产蛋一年左右便停产换羽,换羽期种鸭的羽根干枯,羽轴与毛囊易于脱离,种鸭自然换羽需3-4个月,而且换羽时间参差不齐,此期间,种鸭养殖笼具内会有脱落的羽毛落至粪带上,严重影响粪污的后续处理,即使采取人工强制换羽的方法进行集中换羽,这一问题也依然存在。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是本技术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后续粪污处理程序、提高粪污利用率、除羽效率高且效果好的适用于种鸭养殖笼具的清粪装置。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适用于种鸭养殖笼具的清粪装置,其中,包括粪带,设置在所述粪带尾端的清粪部件,开设在所述清粪部件正下方的粪道,设置在所述粪道一侧、且与所述粪道相连通的除羽室,设置在所述除羽室内的除羽部件,活动连接在所述粪道内、且与所述粪道内壁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的升降支撑部件,与所述升降支撑部件相配合、设置在所述粪道与所述除羽室之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种鸭养殖笼具的清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粪带(1),设置在所述粪带(1)尾端的清粪部件,开设在所述清粪部件正下方的粪道(8),设置在所述粪道(8)一侧、且与所述粪道(8)相连通的除羽室(9),设置在所述除羽室(9)内的除羽部件,活动连接在所述粪道(8)内、且与所述粪道(8)内壁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的升降支撑部件,与所述升降支撑部件相配合、设置在所述粪道(8)与所述除羽室(9)之间的筛网(3),以及控制所述筛网(3)在所述粪道(8)与所述除羽室(9)之间移动的平移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种鸭养殖笼具的清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粪带(1),设置在所述粪带(1)尾端的清粪部件,开设在所述清粪部件正下方的粪道(8),设置在所述粪道(8)一侧、且与所述粪道(8)相连通的除羽室(9),设置在所述除羽室(9)内的除羽部件,活动连接在所述粪道(8)内、且与所述粪道(8)内壁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的升降支撑部件,与所述升降支撑部件相配合、设置在所述粪道(8)与所述除羽室(9)之间的筛网(3),以及控制所述筛网(3)在所述粪道(8)与所述除羽室(9)之间移动的平移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种鸭养殖笼具的清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3)包括矩形的网体,沿所述网体边缘处设置筛网框(3-1),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筛网框(3-1)两端、齿面向外的齿条(3-2),以及设置在所述筛网框(3-1)一侧的挡板(3-3);
所述升降支撑部件包括:
第一支撑件(4-1),位于所述粪道(8)与所述除羽室(9)相通过的内壁内侧,与所述筛网框(3-1)远离所述挡板(3-3)的一侧相配合;
第二支撑件(4-2),位于与所述第一支撑件(4-1)相对的所述粪道(8)内壁内侧,与所述挡板(3-3)相配合;
两个第一丝杠(4-3),相对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4-1)两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4-1)相对应的端部螺纹配合;
两个第二丝杠(4-4),相对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4-2),且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件(4-2)相对应的端部螺纹配合;
第一锥齿轮机构(4-5),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丝杠(4-3)、两个所述第二丝杠(4-4)与第一电机(400)的输出轴之间,使得两个所述第一丝杠(4-3)、两个所述第二丝杠(4-4)随所述第一电机(400)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种鸭养殖笼具的清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4-1)包括底面中部开设第一通孔(4-1-4)的立板(4-1-1),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立板(4-1-1)两端、中部开设第二通孔(4-1-5)的滑块(4-1-3),设置在两个所述滑块(4-1-3)之间、顶面两端与所述立板(4-1-1)底面相对应端部之间设有插槽(4-1-7)的横板(4-1-2),以及贯穿所述滑块(4-1-3)顶、底两面、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丝杠(4-3)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4-1-6);所述插槽(4-1-7)与所述筛网...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