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下套种苦荞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1044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林下套种苦荞的栽培方法,包括目标林地整理、播种、施肥和日常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充分利用园地空闲土地,可有效防控杂草,节约了空闲地锄草的成本,也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本方法提高了林地覆盖度,可减少园地土壤水分蒸发,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林地开垦时被破坏的土壤,提高了林地地力水平,进而提高了作物产量,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弥补林地前期无收入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下套种苦荞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下套种苦荞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新建的茶园、油茶基地、猕猴桃果园等,在开垦时林地的自然植被收到损坏,表土被破坏,地表覆盖度差,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茶园、油茶基地、猕猴桃果园的土壤水分蒸发严重,茶树或油茶树或猕猴桃树的生长艰难,进而导致前期投入大,又因前期投入困难,易造成园地失管。并且在茶树、果树、油茶的幼龄期,园地既没有产出又杂草众生,需要大量的劳力锄草,进而严重影响了果农、茶农的种植积极性。苦荞耐旱、耐贫瘠、适应能力强,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不高,且营养价值高,有不可替代的保健功能,苦荞长期以来都是出口频繁的农产品,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销售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规模化种植苦荞有助于实现脱贫致富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目前的茶园、油茶基地和猕猴桃果园等的种植困境,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园地种植土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研发了一种林下套种苦荞的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林下套种苦荞的栽培方法,本方法可降低人力成本,有效防控杂草,可减少园地土壤水分蒸发,减少水土流失,还可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农民收入。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林下套种苦荞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目标林地,目标林地为油茶林或茶树林或猕猴桃林,将距离目标林地内树根部20-30cm内的空闲地翻耕并修整好,按500-800斤/亩撒施有机肥,按6-10kg/亩撒施复合磷肥,回土,待播;S2:每年的3月中旬-3月底、8月中下旬,选择子粒饱满的苦荞种子,在太阳底下晒种,之后将苦荞种子撒播在经步骤S1处理后的空闲地上;S3:在苦荞的始花期至末花期用500-8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喷施苦荞或用0.3-0.5%的草木灰浸出液对苦荞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S4:目标林地的树木的日常管理和苦荞生长时期的其他日常管理均与常规管理方式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目标林地为1-3年的幼龄区。进一步的,步骤S2中的苦荞种子的撒播量根据目标林地种植的林木果树密度来选择,3000-3500株/亩的茶树林地的苦荞种子撒播量为4斤/亩,60-70株/亩的油茶林地的苦荞种子撒播量为5.5斤/亩,80-100株/亩的猕猴桃林地的苦荞种子撒播量为5.0斤/亩。进一步的,步骤S2中的苦荞种子是树高为90-110cm的苦荞品种的种子。进一步的,所述苦荞品种为凤苦1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充分利用园地空闲土地,可有效防控杂草,节约了空闲地锄草的成本,也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本方法提高了林地覆盖度,可减少园地土壤水分蒸发,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林地开垦时被破坏的土壤,提高了林地地力水平,进而提高了作物产量,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弥补林地前期无收入的空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林下套种苦荞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目标林地,本实施例的目标林地为油茶林或茶树林或猕猴桃林,由于苦荞耐旱、耐贫瘠、适应力强,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也不高,因而油茶、茶树、猕猴桃适种区皆可套种苦荞,且最好选择交通便利、1-3年的幼龄区;将距离目标林地内树根部20-30cm内的空闲地翻耕并修整好,按500-800斤/亩撒施有机肥,按6-10kg/亩撒施复合磷肥,回土,待播;将苦荞和茶树或猕猴桃树或油茶树套种,是因为茶树、猕猴桃树、油茶树等前期的生长量不大且生长速度不快,使苦荞作物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且苦荞不会阻碍茶树、猕猴桃树、油茶树的生长;本实施例的苦荞品种选择凤苦1号,因为凤苦1号的株高为90-110cm,其不会影响目标林地的树木的生长;S2:每年的3月中旬-3月底、8月中下旬,选择子粒饱满的苦荞种子,在太阳底下晒种,之后将苦荞种子撒播在经步骤S1处理后的空闲地上;本实施例的苦荞种子的撒播量根据目标林地种植的林木果树密度来选择,3000-3500株/亩的茶树林地的苦荞种子撒播量为4斤/亩,60-70株/亩的油茶林地的苦荞种子撒播量为5.5斤/亩,80-100株/亩的猕猴桃林地的苦荞种子撒播量为5.0斤/亩,亦可根据目标林地的树木的生长情况减少苦荞的播种量;S3:在苦荞的始花期至末花期用500-8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喷施苦荞或用0.3-0.5%的草木灰浸出液对苦荞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S4:目标林地的树木的日常管理和苦荞生长时期的其他日常管理均与常规管理方式相同;苦荞害虫主要有波纹蛾、钩翅蛾,若发现虫害及时防治,做到治早、治小;苦荞花期长,成熟不一致,早花先实、晚花迟实,当全株70%以上的子实成熟时为适宜收获期,应适时收割,采收时一定要注意茶树、猕猴桃、油茶等,不要毁坏了果园。本实施例将苦荞与油茶或茶树或猕猴桃套种,可有效防控杂草,在油茶或茶树或猕猴桃树的整个生育期基本不用锄草,节约了空闲地锄草的成本,也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套种后提高了林地覆盖度,减少了水分蒸发,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套种苦荞后,幼龄油茶、茶树、猕猴桃树的生长环境均得到明显改善,表明本专利技术有利于改善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可提高林地地力水平,能显著促进作物生长。本实施例在茶树林套种苦荞春秋两茬的荞籽产量达550-600斤/亩,油茶林套种苦荞后的荞籽产量达650-700斤/亩,猕猴桃套种苦荞后的荞籽产量达600-650斤/亩,以市场售价4元/kg计,产值为1200-1300元/亩。套种苦荞后,减少对油茶、茶树、猕猴桃树肥料投入300-400元/亩,减少人工除草用工800-1000元/亩,弥补了种植油茶、猕猴桃、茶树前期无回报的空缺,经济效益较明显。苦荞在茶树林、油茶林、猕猴桃下套种是一种新型林下旱杂粮经营模式,可为林下旱粮复合经营模式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积极开展林下旱粮套种,既增加经济收入,又能改善新垦造林地生态环境,促进茶、油茶、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上即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专利技术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林下套种苦荞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选择目标林地,目标林地为油茶林或茶树林或猕猴桃林,将距离目标林地内树根部20-30cm内的空闲地翻耕并修整好,按500-800斤/亩撒施有机肥,按6-10kg/亩撒施复合磷肥,回土,待播;/nS2:每年的3月中旬-3月底、8月中下旬,选择子粒饱满的苦荞种子,在太阳底下晒种,之后将苦荞种子撒播在经步骤S1处理后的空闲地上;/nS3:在苦荞的始花期至末花期用500-8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喷施苦荞或用0.3-0.5%的草木灰浸出液对苦荞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nS4:目标林地的树木的日常管理和苦荞生长时期的其他日常管理均与常规管理方式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下套种苦荞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目标林地,目标林地为油茶林或茶树林或猕猴桃林,将距离目标林地内树根部20-30cm内的空闲地翻耕并修整好,按500-800斤/亩撒施有机肥,按6-10kg/亩撒施复合磷肥,回土,待播;
S2:每年的3月中旬-3月底、8月中下旬,选择子粒饱满的苦荞种子,在太阳底下晒种,之后将苦荞种子撒播在经步骤S1处理后的空闲地上;
S3:在苦荞的始花期至末花期用500-8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喷施苦荞或用0.3-0.5%的草木灰浸出液对苦荞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S4:目标林地的树木的日常管理和苦荞生长时期的其他日常管理均与常规管理方式相同。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睿周美亮李基光王艳兰张凯旋王素华邓晶向兰舟朱建宇彭美纯田仁广熊振友王利群田肖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