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恒温棉花育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103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恒温棉花育种系统,包括底盒、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在底盒的顶端敞口处,且底盒与上盖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底盒的中部垂直固定有中心筒,且底盒内水平设置有与中心筒固接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内周向开设若干环形的第二流道,放置板内还设置若干沿其径向设置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交汇处开设用于安置育苗筒的放置孔,所述育苗筒与其相邻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其中,放置板的底部开设与第一流道连通的连通管,所述放置板和底盒的底部之间形成储存营养液的储液区域,储液区域和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育苗使用,便于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恒温棉花育种系统
本申请涉及棉花育种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恒温棉花育种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以优质、高产、高效益为目标的现代化农业转化阶段。温度控制工程作为农业生物速生、优质、高产的手段,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种子活力是农业育种家较为关注的农艺性状,其与作物生长潜力、产量、品质等密切相关。时下,我国农业育种控制仍然以人工经验为主,种子活力这一性状的检测主要参照大田出苗情况进行评价,由于年际间气候条件变化较大,且受播种条件影响,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影响甚至误导新品系的选育结果。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科学、合理的控制影响作物种子发芽率,通过计算机控制设备进行环境控制,以便给农作物前期创造一个最佳的环境条件,做到既能提高产品的质量、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尽量降低生产成本,这对于恒温育种的实施尤为必要。但是现有一般在种子培养过程中,培养装置都是固定的,而种子从发芽到生长过程中,是不断长高的,空间预留过小,影响种苗生长,预留空间过大,造成育种装置内空间拥挤。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恒温棉花育种系统,包括底盒(1)、上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可拆卸连接在底盒(1)的顶端敞口处,且底盒(1)与上盖(2)之间的距离可调;/n所述底盒(1)的中部垂直固定有中心筒(5),且底盒(1)内水平设置有与中心筒(5)固接的放置板(6),所述放置板(6)内周向开设若干环形的第二流道(18),放置板(6)内还设置若干沿其径向设置的第一流道(17),所述第一流道(17)和第二流道(18)的交汇处开设用于安置育苗筒(7)的放置孔;/n所述育苗筒(7)与其相邻的第一流道(17)和第二流道(18)连通,其中,放置板(6)的底部开设与第一流道(17)连通的连通管(16);/n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恒温棉花育种系统,包括底盒(1)、上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可拆卸连接在底盒(1)的顶端敞口处,且底盒(1)与上盖(2)之间的距离可调;
所述底盒(1)的中部垂直固定有中心筒(5),且底盒(1)内水平设置有与中心筒(5)固接的放置板(6),所述放置板(6)内周向开设若干环形的第二流道(18),放置板(6)内还设置若干沿其径向设置的第一流道(17),所述第一流道(17)和第二流道(18)的交汇处开设用于安置育苗筒(7)的放置孔;
所述育苗筒(7)与其相邻的第一流道(17)和第二流道(18)连通,其中,放置板(6)的底部开设与第一流道(17)连通的连通管(16);
所述放置板(6)和底盒(1)的底部之间形成储存营养液的储液区域,储液区域和第一流道(17)以及第二流道(18)之间通过连通管(16)连通,储液区域内设置挤压机构、以将储液区域内营养液挤入到育苗筒(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恒温棉花育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筒(5)的壳体沿纵向开设至少一个导向槽(502),导向槽(502)的内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至少一个卡槽(504),卡槽(504)远离导向槽(502)的一侧竖向延伸有卡口(503),所述上盖(2)的底面固定插接于中心筒(5)的插柱(4),所述插柱(4)上外凸有定位轴(401),定位轴(401)与其中一个卡槽(504)末端的卡口(503)配合、以固定上盖(2)和底盒(1)之间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恒温棉花育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内的插柱(4)外侧固定有安装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泗洪刘飞添长久路曦结王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