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量低位排种的油莎豆垄作播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1006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量低位排种的油莎豆垄作播种方法,通过拖拉机带动的精量低位排种播种机对土地进行旋耕作业,然后开沟起垄进行施肥,接着开沟进行每穴种子数量相同的精确播种,之后进行二次起垄并定型镇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了油莎豆垄作种植模式,并将传统的单粒精播和每穴1‑3粒播种改为每穴3粒精确播种,实现油莎豆密植的效果,从而保证出苗率和出苗均匀性,提高油莎豆的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精量低位排种的油莎豆垄作播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播种
,尤其是涉及一种精量低位排种的油莎豆垄作播种方法。
技术介绍
油莎豆是一种适合生长在沙地的莎草科根茎类植物,其在替代大豆作为油料作物弥补我国食用油缺口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目前,油莎豆常采用平作种植模式,这种种植模式不利于后期田间管理,且收获时行作业难度较大。油莎豆起垄种植的垄作种植模式便于排涝、灌溉,也有利于后期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收获作业,但由于与缺少一次完成起垄施肥的精量播种机械,难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精量低位排种的油莎豆垄作播种方法,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精量低位排种的油莎豆垄作播种方法,通过拖拉机带动的精量低位排种播种机对土地进行旋耕作业,然后开沟起垄进行施肥,接着开沟进行每穴种子数量相同的精确播种,之后进行二次起垄并定型镇压,一次完成,联合作业。所述二次起垄的垄底宽60cm,垄高15cm,相邻两垄中心距60cm,每垄均进行双行种植,且按照行距20cm、穴距15cm、每穴均为3粒播种。所述精量低位排种播种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前端设置有旋耕装置,机架上设置有位于前侧的施肥箱和位于后侧的排种器,所述施肥箱下方对应设置有并排设置的第一起垄器和施肥开沟器,所述排种器下方对应设置有播种开沟器,机架的后端则设置有第二起垄器和定型镇压装置。所述排种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清种刷、护种板、刮种器和窝眼轮组件,所述窝眼轮组件包括第一转轴,其与壳体相连;窝眼轮排,包括依次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左窝眼轮、至少一个中窝眼轮和右窝眼轮,所述左窝眼轮、中窝眼轮和右窝眼轮均由左轮和右轮组成,所述左轮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上,所述右轮与对应的左轮套接相连并在两者的配合面上形成多个沿周向排列的窝眼,左窝眼轮、中窝眼轮和右窝眼轮上的所述窝眼数量相等且沿轴向对应设置成多排;联动间距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窝眼的左右间距,包括连接杆,用于将左窝眼轮、中窝眼轮和右窝眼轮的右轮连成一体;调节螺杆,套接在第一转轴的右端,其左端与右窝眼轮的左轮固定相连,右端延伸至右窝眼轮的右轮右侧;压缩弹簧,套接在所述调接螺杆上,并位于右窝眼轮的左轮和右轮之间;调节螺母,旋接在右窝眼轮右轮右侧的调节螺杆上。所述护种板和刮种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窝眼轮排两侧,且在窝眼轮排底部处间隔单排窝眼的宽度进行设置。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位于窝眼轮组件下方的低位投种轮,所述低位投种轮的表面沿周向设置有多条轴向储种槽,每一所述轴向储种槽均包括位于中部的集种位和位于两端的导种位,所述导种位的底面由外向内倾斜设置,所述集种位和导种位的交界处则设置有隔种板,所述隔种板和轴向储种槽的底面间隙设置构成过种通道。所述护种板的背部设置有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穿设在壳体上并通过蝶形螺母固定。所述刮种器包括与壳体固定相连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轴向滑槽内设置有与左窝眼轮、中窝眼轮、右窝眼轮的窝眼分别对应的清种片。所述排种器在机架上分成前后两排设置,每排设置3个,且前后两排的排种器交错设置。每一所述窝眼式精量低位排种器的中窝眼轮为一个。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了油莎豆垄作种植模式,可以低位投种和强制清种,并将传统的单粒精播和每穴1-3粒播种改为每穴3粒精确播种,实现油莎豆密植的效果,从而保证出苗率和出苗均匀性,提高油莎豆的产量。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技术中的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窝眼式精量低位排种器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3中窝眼轮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轴测图(不包含第一转轴)。图6是图3中低位投种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中刮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播种机的垄作模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精量低位排种的油莎豆垄作播种方法,通过拖拉机带动的精量低位排种播种机对土地进行旋耕作业,然后开沟起垄进行施肥,接着开沟进行每穴种子数量相同的精确播种,之后进行二次起垄并定型镇压。通常情况下,二次起垄后的垄底宽60cm,垄高15cm,相邻两垄中心距60cm,每垄均进行双行种植,且按照行距20cm、穴距15cm、每穴均为3粒播种。如图1所示,上述播种机包括机架1,机架1前端安装有旋耕装置2,机架1上安装有位于前侧的施肥箱3和位于后侧的排种器4,施肥箱3下方对应安装有并排设置的第一起垄器5和施肥开沟器6,排种器4下方对应安装有播种开沟器7,机架1的后端则安装有第二起垄器8和定型镇压装置9。上述排种器4采用能够实现等量精投的窝眼式精量低位排种器,机架1上共安装6个,按照每排3个分为前后两排并交错设置,其具体结构如图2-7所示,包括壳体41,壳体41内安装有清种刷42、护种板43、刮种器44和窝眼轮组件45,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窝眼轮组件45下方安装低位投种轮46。上述窝眼轮组件45由第一转轴、窝眼轮排和联动间距调节机构组成。具体地,第一转轴451安装在壳体41上,其上套接有左窝眼轮452、中窝眼轮453和右窝眼轮454构成的窝眼轮排,其中,中窝眼轮453的数量根据每穴播种数量确定,当油莎豆每穴播种3粒时,中窝眼轮453为一个。上述左窝眼轮452、中窝眼轮453和右窝眼轮454均由左轮和右轮组成,每个左轮均通过卡箍固定在第一转轴451上,每个右轮与对应的左轮套接相连并在两者的配合面上形成多个沿周向排列的窝眼455,左窝眼轮452、中窝眼轮453和右窝眼轮454的窝眼455数量相等且沿轴向对应设置成多排;为了调节窝眼455的左右间距,窝眼轮排的各零件之间还设置有联动间距调节机构,其包括用于将左窝眼轮452、中窝眼轮453和右窝眼轮454的右轮连成一体的连接杆456,上述连接杆456可以为贯穿窝眼轮排的长杆,也可以采用图5中分段设置的方式,无论是哪一种,其穿过右轮时均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联动间距调节机构还包括套接在第一转轴451右端的调节螺杆457,调节螺杆457的左端与右窝眼轮454的左轮固定相连,右端则延伸至右窝眼轮454的右轮右侧;调节螺杆457上套接有位于右窝眼轮454左轮和右轮之间的压缩弹簧458,调节螺杆457的右端部旋接有调节螺母459。当旋拧调节螺母459时,左窝眼轮452、中窝眼轮453和右窝眼轮454上的窝眼455左右间距均同步变化。护种板43和刮种器44分别安装在窝眼轮排两侧,且在窝眼轮排底部处间隔单排窝眼455的宽度进行设置,使种子的单次出料数量与单排窝眼455的数量相等。上述护种板43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其背部连接有支撑螺杆431,支撑螺杆431穿设在壳体41上并通过蝶形螺母432固定,可以根据实际调节护种板43和窝眼轮排的间距,防止出现卡中,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量低位排种的油莎豆垄作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拖拉机带动的精量低位排种播种机对土地进行旋耕作业,然后开沟起垄进行施肥,接着开沟进行每穴种子数量相同的精确播种,之后进行二次起垄并定型镇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量低位排种的油莎豆垄作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拖拉机带动的精量低位排种播种机对土地进行旋耕作业,然后开沟起垄进行施肥,接着开沟进行每穴种子数量相同的精确播种,之后进行二次起垄并定型镇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量低位排种的油莎豆垄作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起垄的垄底宽60cm,垄高15cm,相邻两垄中心距60cm,每垄均进行双行种植,且按照行距20cm、穴距15cm、每穴均为3粒播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量低位排种的油莎豆垄作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量低位排种播种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前端设置有旋耕装置,机架上设置有位于前侧的施肥箱和位于后侧的排种器,所述施肥箱下方对应设置有并排设置的第一起垄器和施肥开沟器,所述排种器下方对应设置有播种开沟器,机架的后端则设置有第二起垄器和定型镇压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精量低位排种的油莎豆垄作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清种刷、护种板、刮种器和窝眼轮组件,所述窝眼轮组件包括
第一转轴,其与壳体相连;
窝眼轮排,包括依次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左窝眼轮、至少一个中窝眼轮和右窝眼轮,所述左窝眼轮、中窝眼轮和右窝眼轮均由左轮和右轮组成,所述左轮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上,所述右轮与对应的左轮套接相连并在两者的配合面上形成多个沿周向排列的窝眼,左窝眼轮、中窝眼轮和右窝眼轮上的所述窝眼数量相等且沿轴向对应设置成多排;
联动间距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窝眼的左右间距,包括
连接杆,用于将左窝眼轮、中窝眼轮和右窝眼轮的右轮连成一体;
调节螺杆,套接在第一转轴的右端,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章屈哲何勋郭海钦张红梅丁力朱晨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