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89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包括壳体、与壳体形成交换机外壳的上盖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PCB板,壳体包括前面板、与所述前面板相对的后面板以及与所述上盖体相对的底板,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前面板一侧设有与所述上盖体固定相连的顶部,所述底板包括与所述顶部相对的底部,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固定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与所述顶部固定的上端以及与所述底部固定的下端,所述下端与所述底部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固定下端的紧固件的顶面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所在的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交换机可以避免尺寸超过国际标准1U机箱的大小;可选择标准高度的boss柱,无需定制,可以节约成本,减少零部件的交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换机
本技术涉及交换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交换机。
技术介绍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和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由于现有的交换机尺寸受到国际标准限制,交换机的机壳尺寸基本要求机壳宽度和厚度保持在1U机箱尺寸(宽度19英寸、厚度44.45mm)。为了交换机操作的方便性,交换机的用户操作端口一般设计于前面板,而对具有高密度端口(端口数量>48,一般包括下联口48个、上联口4~6个、用于管理交换机层面的网口、串口、USB口、LED灯等都会设置于前面板)的交换机,其端口与端口之间的距离过近易导致交换机机壳的机械强度不足,甚至断裂,为了保证交换机机械强度,在前面板一侧的镂空区设2-3个加强筋起支撑作用。现有技术中,加强筋一般由一定厚度的板材冲压形成,再将其上下固定于机壳前面板一侧的镂空区位机箱前面板提供强度,现有固定加强筋的方式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将人工放置到前面板侧镂空区内的加强筋通过碰焊工艺将加强筋固定于交换机的机壳,由于人工放置加强筋有的位置有一定的放置误差,在批量生产时难以保持一致性,从而造成交换机在装配PCB板和机壳时易出现不匹配的现象,另外,碰焊工艺对技术工人的操作经验以及通电流的时间长短判断有一定的经验要求,在生产加工中易出现脱焊等不良;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在交换机的机壳和加强筋的固定位利用数字机床精确钻孔,再使用固定螺丝或固定钉将加强筋固定在交换机的机壳上,该方法相对于碰焊能精确的确定加强筋的固定位置,但是固定加强筋的固定件相对于加强筋凸出高度最短也大于5mm,该凸出高度将对交换机PCB板的安装产生干涉,使得PCB距离机壳壳底的高度增加,一方面导致不能使用高度标准为5.5mm的boss柱,需要特别定制固定PCB板的boss柱,另一方面,当凸出高度过高可能导致整体交换机的高度尺寸超出国际标准1U机箱的尺寸大小(44.45mm)。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交换机以改善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形成交换机外壳的上盖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PCB板,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与所述前面板相对的后面板以及与所述上盖体相对的底板,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前面板一侧设有与所述上盖体固定相连的顶部,所述底板包括与所述顶部相对的底部,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固定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与所述顶部固定的上端以及与所述底部固定的下端,所述下端与所述底部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固定下端的所述紧固件的顶面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所在的平面。优选地,所述PCB板通过boss柱固定于所述壳体且部分PCB板悬置于所述下端的上方,所述boss柱高度为5mm-6mm。优选地,所述PCB板距离所述底板2mm-4mm。优选地,所述紧固件的顶面为平面。优选地,所述紧固件包括与所述顶面相对的底面,固定下端的紧固件的所述底面与所述底板的外表面平齐。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平铆铆钉。优选地,所述平铆铆钉通过拉铆的方式将所述加强筋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底部。优选地,所述加强筋还包括连接所述上端与所述下端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垂直于所述底板,且所述上端与所述下端分别平行于所述底板。优选地,所述上端通过平铆铆钉固定于所述顶部。优选地,所述前面板上设有下联口、上联口、网口用于连接交换机内外电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交换机中固定加强筋下端的紧固件的顶面的最高点不高于底板的内表面所在的平面,从而避免交换机尺寸超过1U机箱的尺寸;进而可选择标准高度的boss柱,无需定制额外加高的boss柱,进一步节约了成本,减少零部件的交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交换机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交换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紧固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图9为图1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10为图9中D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换机100,如图1-10所示,包括外壳10、加强筋20和紧固件30,还包括固定于壳体11内的PCB板40、绝缘垫50、开关电源60、风扇70以及电源接入端80。如图1-3所示,壳体11、扩展板13以及与壳体11装配形成交换机100外壳10的上盖体12,壳体11包括与上盖体12相对的底板113、前面板111、后面板112、和两个侧板114,前面板111、后面板112以及侧板114均与底板113一体成型且两个侧板114分别连接前面板111和后面板112,前面板111与后面板112相对且扩展板13连接于前面板111一侧。前面板111上开设有下联口1111、上联口1112、网口1113、串口1114,用于连接交换机100内外电路。后面板112上开设有供风扇70通风的通风口1121和供电源接入端80嵌入的电源口1122,PCB板40和开关电源60固定于壳体11内,开关电源60设置于靠近电源口1122一侧,风扇70设置于壳体11内靠近后面板112的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风扇70包括四个。在一个实施例中,下联口1111包括48个,上联口1112有6个,网口1113和串口1114各一个;后面板112上开设有通风口1121和一个电源口1122,在一个实施例中,通风口1121有四个与风扇70位置对应。底板113上固定有用于固定PCB板40的boss柱,PCB板40距底板113的距离为2~4mm,boss柱的高度在5mm~6mm,PCB板40通过boss柱固定于壳体11上且部分PCB板40悬置于下端22的上方,如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boss柱的采用标准尺寸的高度为5.5mm,PCB板40通过M3螺丝锁在boss柱上,PCB板40距底板113的距离为3mm。由于现有技术中固定加强筋20的固定件引起的凸出高度导致需要拉大PCB板40与底板113的距离,从而导致需要定制一定高度的boss柱用于避免PCB板40与该凸出高度之间引起的干涉,导致零件交期长,成本高。本技术可选择使用标准高度的5.5mm的boss柱用于固定PCB板40,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减少了boss柱零件的交期;另一方面由于固定下端22的紧固件30的顶面31的最高点不高于底板113的内表面所在的平面,避免了由于凸出高度可能导致的交换机100的高度超过1U机箱尺寸的问题。更进一步地,壳体11靠近前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形成交换机外壳的上盖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PCB板,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与所述前面板相对的后面板以及与所述上盖体相对的底板,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前面板一侧设有与所述上盖体固定相连的顶部,所述底板包括与所述顶部相对的底部,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固定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与所述顶部固定的上端以及与所述底部固定的下端,所述下端与所述底部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固定下端的所述紧固件的顶面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所在的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形成交换机外壳的上盖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PCB板,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与所述前面板相对的后面板以及与所述上盖体相对的底板,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前面板一侧设有与所述上盖体固定相连的顶部,所述底板包括与所述顶部相对的底部,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固定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与所述顶部固定的上端以及与所述底部固定的下端,所述下端与所述底部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固定下端的所述紧固件的顶面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所在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通过boss柱固定于所述壳体且部分PCB板悬置于所述下端的上方,所述boss柱高度为5mm-6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距离所述底板2mm-4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根刘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浩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