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构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765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07
本申请具体公开了一种变电构架,包括:支撑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为复合绝缘材料;横梁组件,架设于相邻两个支撑组件之间,横梁组件为复合绝缘材料,横梁组件的径长在第一径长以下,第一支撑部位于横梁组件和第二支撑部之间;辅助支撑件,设置于相邻两个支撑组件之间,且支撑横梁组件,辅助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位于横梁组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第一支撑件为复合绝缘材料。通过将辅助支撑件设置于相邻两个支撑组件之间,且支撑横梁组件,横梁组件的径长可设置在第一径长以下,降低了横梁组件的成本,体现出复合绝缘材料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构架
本申请涉及输电绝缘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电构架。
技术介绍
变电构架作为变电站中的主要设备之一,用于悬挂导体、支撑导体或开关设备及其他电气设备等。目前有技术人员提出利用复合绝缘材料整体替换铁构架,实现接线方式的改变,进而减少土地占用面积,不过,单从材料成本上考虑,同等力学强度的复合绝缘材料要比钢材价格高出很多,复合绝缘材料在变电构架上的应用将导致建设成本相比于传统铁构架高出很多,虽然在占地上能够节约土地面积,但是整体上综合成本仍然高于传统方案,未能够体现出复合绝缘材料的真正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变电构架,能够解决利用复合绝缘材料替换铁构架造成的成本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电构架,包括:支撑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为复合绝缘材料;横梁组件,架设于相邻两个支撑组件之间,横梁组件为复合绝缘材料,横梁组件的径长在第一径长以下,第一支撑部位于横梁组件和第二支撑部之间;辅助支撑件,设置于相邻两个支撑组件之间,且支撑横梁组件,辅助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位于横梁组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第一支撑件为复合绝缘材料。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第二支撑部和/或第二支撑件为金属材料。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辅助支撑件与其第一侧相邻的支撑组件之间具有三个用于挂接导线的挂线点。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辅助支撑件与其第二侧相邻的支撑组件之间不挂接导线,第二侧与第一侧相背。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辅助支撑件与其第一侧相邻的支撑组件之间的横梁组件包括两个横梁段,相邻两个横梁段通过法兰连接,变电构架包括:第一挂线板,第一挂线板设置在相邻两个横梁段之间的法兰处,第一挂线板用于挂接导线。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两个横梁段的相背端分别与辅助支撑件和支撑组件之间设有法兰组件,两个横梁段的相背端分别与法兰组件连接,变电构架包括:第二挂线板,设置于横梁段与法兰组件的连接处,第二挂线板用于挂接导线。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变电构架为110kv变电构架,横梁组件的径长在第一径长以下包括:横梁组件的外径在220mm以下,横梁组件的内径在190mm以下。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变电构架为220kv变电构架,横梁组件的径长在第一径长以下包括:横梁组件的外径在370mm以下,横梁组件的内径在340mm以下。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包括:布线柱,与支撑组件和/或辅助支撑件对应设置,布线柱包括设置于支撑组件和/或辅助支撑件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二端的高度高于横梁组件的高度,所有布线柱的第二端之间电连接,至少一个布线柱用于挂接引地线。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包括:均压环,设置于挂线点的至少一侧。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辅助支撑件设置于相邻两个支撑组件之间,且用于支撑横梁组件,从而两个支撑组件之间距离一定的情况下,设置了辅助支撑件的横梁组件的径长可设置在第一径长以下,小于没有设置辅助支撑件时的横梁组件的径长,降低了横梁组件的成本。变电构架整体上综合成本降低,体现出复合绝缘材料的优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的一实施例中的联排变电构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的一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两个横梁段的连接;图4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横梁组件与支撑组件的连接;图5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的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抱箍和第三挂线板的结构;图6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的一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均压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构架100,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撑组件110和横梁组件120,支撑组件11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横梁组件120架设于相邻两个支撑组件110之间,支撑组件110对横梁组件120起到支撑作用。横梁组件120用于挂接导线。其中,至少一个支撑组件1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第一支撑部111位于横梁组件120和第二支撑部112之间,第一支撑部111为复合绝缘材料,第二支撑部112为金属材料。由于与横梁组件120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11为复合绝缘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从而可缩减导线与支撑组件110之间的电气安全距离,进而有效减小变电构架100宽度和征地费用,同时第二支撑部112采用金属材料,可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除此之外,上述复合结构的支撑组件110质量轻、不易生锈和开裂,相应解决了运输安装困难维护的问题,降低了运输安装费用。为了进一步减小变电构架100宽度,如图1和图2所示,所有支撑组件110均包括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第一支撑部111均采用复合绝缘材料,充分发挥其电气绝缘性能,最大程度缩减导线与支撑组件110之间的电气安全距离,从而减小变电架构宽度和征地费用。并且,横梁组件120为复合绝缘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可直接挂接导线,无需采用悬垂绝缘子等,由于导线的对地高度一定,在取消了悬垂绝缘子等挂接导线后,可整体降低变电构架100的高度,减少悬垂绝缘子等结构和支撑组件110的材料用量;并且,由于节省了耐张绝缘子串、悬垂绝缘子串和跳线,还能消除变电构架100可能存在的风偏放电的问题;采用复合绝缘材料的变电构架100质量轻、不易生锈和开裂,运输安装效率高,并能够实现全生命周期免维护,减少原有瓷绝缘子串的运维费用。由于传统变电构架中,横梁组件采用金属材料,需要采用耐张绝缘子串、悬垂绝缘子串或跳线的组合来挂接导线,变电构架整体高度较高。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横梁组件120为复合绝缘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可直接挂接导线,无需采用悬垂绝缘子等结构,由于导线的对地高度一定,在取消悬垂绝缘子等挂接导线后,可整体降低变电构架100的高度,减少悬垂绝缘子等结构和支撑组件110的材料用量;并且,由于节省了耐张绝缘子串、悬垂绝缘子串和跳线,还能消除变电构架100可能存在的风偏放电的问题;采用复合绝缘材料的变电构架100质量轻、不易生锈和开裂,运输安装效率高,并能够实现全生命周期免维护,减少原有瓷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复合绝缘材料;/n横梁组件,架设于相邻两个支撑组件之间,所述横梁组件为复合绝缘材料,所述横梁组件的径长在第一径长以下,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横梁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n辅助支撑件,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之间,且支撑所述横梁组件,所述辅助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横梁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复合绝缘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复合绝缘材料;
横梁组件,架设于相邻两个支撑组件之间,所述横梁组件为复合绝缘材料,所述横梁组件的径长在第一径长以下,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横梁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辅助支撑件,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之间,且支撑所述横梁组件,所述辅助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横梁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复合绝缘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为金属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件与其第一侧相邻的所述支撑组件之间具有三个用于挂接导线的挂线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件与其第二侧相邻的所述支撑组件之间不挂接导线,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件与其所述第一侧相邻的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所述横梁组件包括两个横梁段,相邻两个所述横梁段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变电构架还包括:
第一挂线板,所述第一挂线板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横梁段之间的所述法兰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奥运何振曹明阳黄从鹏金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