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74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05
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固持的若干导电端予以及与导电端子连接且延伸出绝缘本体一侧的若干线缆。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每一线缆包括本体部以及一端收容于本体部内且另一端露出于本体部外的芯线,所述芯线包括信号线芯和接地线芯。所述信号线芯与信号端子连接。线缆连接器还包括连接于接地线芯和接地端子之间的接地片,所述接地片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一体延伸的腿部,所述主体部与接地线芯连接,所述腿部与接地端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简单的接地片,实现了良好的接地效果且满足正、反向与线缆焊接的需求,接地片的主体部相对于腿部隆起的高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提高了焊接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是一种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线缆连接器作为一种低成本短距离连接方案,广泛应用于SATA(Serial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存储设备、RADI(RedundantArraysofIndependentDrives,磁盘阵列)系统场景、核心路由器、10G或40G以太网等数据中心互连场景中。高速线缆具有优良的衰减性能、低延时以及抗干扰性,可以实现高频宽带传输。高速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线缆和遮蔽壳体。导电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但是将导电端子与线缆之间电连接的同时如何实现接地的功能,是线缆连接器产品中一直在研究探讨的重点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线缆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将导电端子与线缆之间电连接的同时能够实现接地的功能,且具有连接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固持的若干导电端予以及与导电端子连接且延伸出绝缘本体一侧的若干线缆,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每一线缆包括本体部以及一端收容于本体部内且另一端露出于本体部外的芯线,所述芯线包括信号线芯和接地线芯,所述信号线芯与信号端子连接,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连接于接地线芯和接地端子之间的接地片,所述接地片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一体延伸的腿部,所述主体部与接地线芯连接,所述腿部与接地端子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部相对于腿部隆起从而包覆本体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部设有凹槽,所述接地线芯嵌设于凹槽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地线芯向前延伸出本体部且向后反向延伸至本体部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主体部在上下方向上夹持于本体部和接地线芯之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基部、自基部横向弯折的抵接部以及自基部向下继续延伸的插板部,所述抵接部的一侧与接地片接触且相对的另一侧与接地端子接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均错开的第一组接地端子和第二组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片包括与第一组接地端子电连接的第一接地片以及与第二组接地端子电连接的第二接地片,所述抵接部包括夹持于第一组接地端子和第一接地片之间的第一抵接部以及夹持于第二组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片之间的第二抵接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三组接地端予以及第四组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片包括与第三组接地端子电连接的第三接地片以及与第四组接地端子电连接的第四接地片,所述抵接部包括夹持于第三组接地端子和第三接地片之间的第三抵接部以及夹持于第四组接地端子和第四接地片之间的第四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三抵接部于基部前部的上下两端相对于基部朝向内侧延伸并从上下两侧包围住绝缘本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抵接部和第四抵接部于基部后部的上下两端相对于基部朝向内侧延伸并从上下两侧包围住绝缘本体的另外一部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抵接部、基部和第三抵接部之间形成位于前方的第一C形空间,所述第二抵接部、基部和第四抵接部之间形成位于后方的第二C形空间,所述第一C形空间大于第二C形空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基部设有定位孔,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设有凸伸入定位孔内的凸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片为两个,所述两个金属片在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均垂直的左右方向上为轴对称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接地片将接地线芯和接地端子电连接,实现接地;所述接地片的结构简单,支持正、反向与线缆焊接,且接地片的主体部相对于腿部隆起的高度,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焊接的灵活性和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中除去第二绝缘本体、前绝缘外壳、后绝缘外壳和防水板外其他部分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图3的部分放大图。图5为图3的俯视图。图6为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6的部分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中接地端子、接地片和线缆的组合状态图。图9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中接地端子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中接地片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另一角度的视图。图12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中金属片的立体图。图13为图12另一角度的视图。图1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器中除去第二绝缘本体、前绝缘外壳、后绝缘外壳和防水板外其他部分的立体组合图。图15为图14的部分放大图。图16为图14的俯视图。图17为沿图16中B-B线的剖视图。图18为图17的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至图18,一种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与绝缘本体1固持的若干导电端子2以及与导电端子2连接且延伸出绝缘本体1一侧的若干线缆3。本技术中,至少包括一组导电端子2和线缆3连接的传输单元;优选实施方式中,包括四组所述的传输单元。请参考图2,所述绝缘本体1除了包括将每一个组内的导电端子2和线缆3固持的第一绝缘本体11,所述线缆连接器100还包括将所有组的导电端子2和线缆3固定为一个整体的第二绝缘本体12。请参考图3和图4,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信号端子21和接地端子22,每一线缆3包括本体部31以及一端收容于本体部31内且另一端露出于本体部31外的芯线32。所述芯线32包括信号线芯321和接地线芯322,所述信号线芯321与信号端子21连接。请参考图4、图7、图10和图11,本技术线缆连接器100还包括连接于接地线芯322和接地端子22之间的接地片4。所述接地片4包括主体部41以及自主体部41一体延伸的腿部42。所述主体部41与接地线芯322连接,所述腿部42与接地端子22连接。所述主体部41相对于腿部42隆起从而包覆本体部31。所述主体部41设有凹槽410,所述接地线芯322嵌设于凹槽410内。所述接地线芯322向前延伸出本体部31且向后反向延伸至本体部31的上方(具体请参考图4和图7)或者下方(具体请参考图15和图18),所述主体部41在上下方向上夹持于本体部31和接地线芯322之间。即,本技术线缆连接器100中的接地片4既可以正向与线缆3焊接(具体请参考图10),也可以反向与线缆3焊接(具体请参考图11),增加了焊接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另外,所述主体部41相对于腿部42隆起的高度,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即,进一步增强了焊接的灵活性和便利性。请参考图3、图4、图12和图13,本技术线缆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与绝缘本体(1)固持的若干导电端子(2)以及与导电端子(2)连接且延伸出绝缘本体(1)一侧的若干线缆(3),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信号端子(21)和接地端子(22),每一线缆(3)包括本体部(31)以及一端收容于本体部(31)内且另一端露出于本体部(31)外的芯线(32),所述芯线(32)包括信号线芯(321)和接地线芯(322),所述信号线芯(321)与信号端子(2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连接于接地线芯(322)和接地端子(22)之间的接地片(4),所述接地片(4)包括主体部(41)以及自主体部(41)一体延伸的腿部(42),所述主体部(41)与接地线芯(322)连接,所述腿部(42)与接地端子(2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与绝缘本体(1)固持的若干导电端子(2)以及与导电端子(2)连接且延伸出绝缘本体(1)一侧的若干线缆(3),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信号端子(21)和接地端子(22),每一线缆(3)包括本体部(31)以及一端收容于本体部(31)内且另一端露出于本体部(31)外的芯线(32),所述芯线(32)包括信号线芯(321)和接地线芯(322),所述信号线芯(321)与信号端子(2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连接于接地线芯(322)和接地端子(22)之间的接地片(4),所述接地片(4)包括主体部(41)以及自主体部(41)一体延伸的腿部(42),所述主体部(41)与接地线芯(322)连接,所述腿部(42)与接地端子(2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41)相对于腿部(42)隆起从而包覆本体部(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41)设有凹槽(410),所述接地线芯(322)嵌设于凹槽(4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线芯(322)向前延伸出本体部(31)且向后反向延伸至本体部(31)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主体部(41)在上下方向上夹持于本体部(31)和接地线芯(32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金属片(5),所述金属片(5)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基部(51)、自基部(51)横向弯折的抵接部(52)以及自基部(51)向下继续延伸的插板部(53),所述抵接部(52)的一侧与接地片(4)接触且相对的另一侧与接地端子(22)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均错开的第一组接地端子(221)和第二组接地端子(22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生玉申欢欢陈宏基郭荣哲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