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车辆轴端接地装置。包括随车辆车轴转动的端盖组件,端盖组件外端是随动的导电芯轴,导电芯轴通过轴承与圆盘形结构的碳刷架转动结合;碳刷架径向设置多组导向槽,每组导向槽中后端设置弹簧、前端设置碳刷,碳刷前端面与导电芯轴轴周表面滑动接触;还有外罩与碳刷架联接固定,外罩两侧设置凸出的防转臂,防转臂与承载鞍下端部限位配合止动碳刷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可靠性、安全性程度高,组装和安装简单快捷,无逐个安装弹簧支撑的步骤,不需要采用任何焊接、钻孔等破坏原有结构的安装方式,避免了影响工程作业车辆原有结构强度的安全隐患,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工程作业车辆轴端接地装置技术方案的诸多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车辆轴端接地装置
本技术属于铁路车辆设计
,尤其属于铁路工程作业车辆电器安全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铁路车辆轴端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轴端接地装置是保证轨道交通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现有轨道交通工程作业车辆的轴端接地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安装困难,自重较重,芯轴及碳刷偏心磨损严重。轴端接地装置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固定碳刷架和旋转摩擦接触的导电芯轴,其主要作用是将车体上的泄漏电流通过接地电感线传递至碳刷架,再由碳刷架上的碳刷传递至车轴,再通过车轴传递至车轮和钢轨,并与钢轨预埋的接地装置形成闭合电路,以确保车载电气设备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铁路车辆轴端接地装置。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运行稳定、更方便检修维护的铁路车辆轴端接地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铁路车辆轴端接地装置,包括随车辆车轴转动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外端面中心固定设置随动的导电芯轴,导电芯轴通过轴承与圆盘形结构的碳刷架转动结合;圆盘形结构的碳刷架径向设置多组导向槽,每组导向槽中后端设置弹簧、前端设置碳刷,碳刷前端面在弹簧的驱动下与导电芯轴轴周表面滑动接触;与碳刷架形状匹配的外罩通过外罩螺栓与碳刷架联接固定,外罩两侧设置凸出的防转臂,防转臂与承载鞍下端部限位配合止动碳刷架。所述每组导向槽构成并联的一组泄漏电流回路,回路依次包括:与漏电电器电联接的外罩螺栓、碳刷架、碳刷架表面的导线螺钉、通过导线螺钉固定的导线、导线另一端联接的碳刷,碳刷再与导电芯轴、车轴、轮对、接地轨道连接导通。所述导向槽沿圆盘形结构的碳刷架径向对称设置四组。所述碳刷架中心两端面分别通过轴承与导电芯轴转动结合;其中,靠端盖组件一侧轴承一通过轴承盖固定于导电芯轴外周,靠外侧的轴承二通过中心安装螺栓和挡圈固定于导电芯轴中心孔内。所述外罩为一端开口结构,外罩四周通过对称设置的外罩螺栓与圆盘形结构的碳刷架侧壁紧固联接。本技术一种新型轴端接地装置,应用于轨道交通工程作业车辆安全防护领域,装置采用防腐防锈的304不锈钢或铜合金材料,解决了工程作业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耐腐蚀、可靠性及安全性的技术难题,适应了现代化、电气化高速铁路工程作业车辆的安全防护要求。本技术的应用可靠性、安全性程度高,组装和安装简单快捷,在进行轴端接地装置组装过程中,只需使用紧固件将碳刷装配在碳刷架组件上,就能使预紧弹簧挤压碳刷,省去了逐个安装弹簧支撑的步骤,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结构上设置不锈钢外罩组件,使轴端接地装置的密封性增强,防尘防污性能更好,电气性能更加稳定。本技术装置在安装时不需要采用任何焊接、钻孔等破坏原有结构的安装方式,避免了影响工程作业车辆原有结构强度的安全隐患,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工程作业车辆轴端接地装置技术方案的诸多缺陷。本技术的性能大大优于现有的轴端接地装置。其防尘防污性能良好,安装维护简单,使用检查方便,接地连接可靠,安全防护等级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轴端接地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轴端接地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轴端接地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BB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CC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外罩,2是外罩螺栓,3是防转臂,4是端盖组件,5是轴承盖,6是轴承一,7是碳刷架,8是弹簧螺栓,9是弹簧,10是碳刷,11是安装螺栓,12是轴承二,13是挡圈,14是导电芯轴,15是导线螺钉,16是导线,17是轮对,18是承载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技术原理的进一步说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与本技术相同或类似技术均没有超出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附图。铁路车辆轴端接地装置,包括随车辆车轴转动的端盖组件4,端盖组件4外端面中心固定设置随动的导电芯轴14,导电芯轴14通过轴承与圆盘形结构的碳刷架7转动结合;圆盘形结构的碳刷架7径向设置多组导向槽,每组导向槽中后端设置弹簧9、前端设置碳刷10,碳刷10前端面在弹簧9的驱动下与导电芯轴14轴周表面滑动接触;与碳刷架7形状匹配的外罩1通过外罩螺栓2与碳刷架7联接固定,外罩1两侧设置凸出的防转臂3,防转臂3与承载鞍18下端部限位配合止动碳刷架7。每组导向槽构成并联的一组泄漏电流回路,回路依次包括:与漏电电器电联接的外罩螺栓2、碳刷架7、碳刷架7表面的导线螺钉15、通过导线螺钉15固定的导线16、导线16另一端联接的碳刷10、导电芯轴14、车轴、轮对17、接地轨道。本例导向槽沿圆盘形结构的碳刷架7径向对称设置四组。碳刷架7中心两端面分别通过轴承与导电芯轴14转动结合;其中,靠端盖组件4一侧轴承一6通过轴承盖5固定于导电芯轴14外周,靠外侧的轴承二12通过中心安装螺栓11和挡圈13固定于导电芯轴14中心孔内。外罩1为一端开口结构,外罩1四周通过对称设置的外罩螺栓2与圆盘形结构的碳刷架7侧壁紧固联接。如图所示,本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工程作业车辆安全防护的轴端接地装置,主要是由端盖组件4、轴承一6和轴承二12、碳刷架7、碳刷10、弹簧9、外罩1等零部件共同组成,作为轨道交通工程作业车辆的一个重要组件安装在车辆轴端的接地装置,参与工程作业车辆的安全作业及安全防护。本技术将碳刷架7用螺栓2将外罩1固定保护,能有效地防止雨水与灰尘进入碳刷架7,避免了对碳刷电气性能的影响。碳刷架7上开有四个方孔导向槽,内装碳刷10及预紧弹簧9,在预紧弹簧9的作用下,碳刷10在导向槽内能灵活地径向窜动,并保持在碳刷10磨损的情况下仍能以恒定压力与随端盖组件4转动的导电芯轴14紧密地接触。碳刷架7的四个导向槽开有导线穿线条形孔,碳刷导线16通过穿线条形孔用导电联接螺钉15压接在碳刷架7上。通过接地连接螺栓2、碳刷架7、导线16及碳刷10、端盖组件4联接的导电芯轴14及车辆自带的三个轴端盖联接螺栓,将主回路泄漏电流引到车辆轮轴上,再由轮轴把泄漏电流经轮对17引入钢轨回流至变电站。本技术采用车辆轴端式螺栓联接的接触方式,碳刷10与导电芯轴14采用圆周径向接触方式,并将四组碳刷10与碳刷架7机构联为一体,使装在碳刷架7内的碳刷10均布在导电芯轴14的圆周上,四组碳刷10并联使用,将四组碳刷10的软连接碳刷导线16都连接到碳刷架7上,避免了由于某一个碳刷10故障造成电气断路的现象,提高了接地装置的电流容量及碳刷10与导电芯轴14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接触电阻。本技术并联的四组碳刷10均布在导电芯轴14圆周上,其碳刷10的端平面与导电芯轴14径向接触点的旋转磨耗减小,延长了碳刷10的使用寿命。同时碳刷10在碳刷架7的导向槽内可加入锂基润滑脂,所产生的机械损耗也相应减小,减少故障维修工作量,适应了现代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车辆轴端接地装置,包括随车辆车轴转动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外端面中心固定设置随动的导电芯轴,导电芯轴通过轴承与圆盘形结构的碳刷架转动结合;圆盘形结构的碳刷架径向设置多组导向槽,每组导向槽中后端设置弹簧、前端设置碳刷,碳刷前端面在弹簧的驱动下与导电芯轴轴周表面滑动接触;与碳刷架形状匹配的外罩通过外罩螺栓与碳刷架联接固定,外罩两侧设置凸出的防转臂,防转臂与承载鞍下端部限位配合止动碳刷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车辆轴端接地装置,包括随车辆车轴转动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外端面中心固定设置随动的导电芯轴,导电芯轴通过轴承与圆盘形结构的碳刷架转动结合;圆盘形结构的碳刷架径向设置多组导向槽,每组导向槽中后端设置弹簧、前端设置碳刷,碳刷前端面在弹簧的驱动下与导电芯轴轴周表面滑动接触;与碳刷架形状匹配的外罩通过外罩螺栓与碳刷架联接固定,外罩两侧设置凸出的防转臂,防转臂与承载鞍下端部限位配合止动碳刷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轴端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导向槽构成并联的一组泄漏电流回路,回路依次包括:与漏电电器用电感线联接的外罩螺栓、碳刷架、碳刷架表面的导线螺钉、通过导线螺钉固定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志,吴文海,李沈,李攀,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西南交大驱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