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成组率固态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699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成组率固态电池模组,包括固定框架和多个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采用铝塑膜对称无底封封装成型,多个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并排设置,固定框架套设于所有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的外周。相对于市场主流方形铝壳电芯模组,该模组设计方案采用方形铝壳电芯模组外框架,结合结构胶的使用,通过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采用铝塑膜对称无底封封装成型,去除了单体电芯的铝壳,通过铝塑膜对单个电芯进行封装,从而大幅降低了该电池模组的铝合金用量,大大提升了该电池模组的整体成组率,实现了固态软包电池成组≥92%的超高成组率;其电池模组尺寸可通过并联结构完成不同车型参数匹配应用,相对于方形铝壳电池应用更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成组率固态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固态软包电池模组,特别涉及一种高成组率固态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软包锂离子电池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成组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成组效率直接决定了软包锂离子电池在应用时与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的竞争力大小。目前市场上软包锂离子电池成组时需要的附加结构件比方形铝壳电池多,以至于目前市场上软包锂离子电池成组时效率普遍低于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完全限制了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优势。而市面上大容量方形铝壳电池存在热均匀性差、散热效率低的问题。鉴于固态电池技术的应用,优化软包电池结构设计,创新性的开发适用于固态软包电池成组技术,提升成组率,增强固态软包电池成组优势,是目前固态电池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成组率固态电池模组,采用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解决了现有软包锂离子电池成组率低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成组率固态电池模组,包括固定框架,还包括多个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所述单头出极耳软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成组率固态电池模组,包括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1),所述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1)采用铝塑膜对称无底封封装成型,多个所述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1)并排设置,所述固定框架套设于所有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1)的外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成组率固态电池模组,包括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1),所述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1)采用铝塑膜对称无底封封装成型,多个所述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1)并排设置,所述固定框架套设于所有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1)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组率固态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1)的底部均具有热交换面(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组率固态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束隔离板(2)和汇流排(3),所述线束隔离板(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矩形穿槽(21);
每个所述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1)均包括本体(11)、正极极耳(12)、负极极耳(13)和极耳封装部,所述正极极耳(12)和负极极耳(13)均由本体(11)内部延伸出所述本体(11)顶部,所述极耳封装部位于所述本体(11)顶部,所述极耳封装部纵向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正极极耳(12)和所述负极极耳(13)伸出所述本体(11)外的长度,用于封装所述正极极耳(12)和负极极耳(13),所述极耳封装部于所述正极极耳(12)和所述负极极耳(13)的两侧均设有缺口,该缺口与线束隔离板(2)配合装配,从而降低模组Z轴空间使用量,并形成宽度大于正极极耳(12)的正极极耳封装部(14)和宽度大于负极极耳(13)的负极极耳封装部(15);
所述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1)的正极极耳(12)和负极极耳(13)分别对应穿过不同的第一矩形穿槽(21)后与汇流排(3)连接,并使所述正极极耳封装部(14)和负极极耳封装部(15)可以对应卡于线束隔离板(2)的第一矩形穿槽(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成组率固态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包括两个端板(41)和两个侧板(42),所述端板(41)和所述侧板(42)围绕所有单头出极耳软包电芯(1)的外侧依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雄刘听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