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态电离室及X射线诊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66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态电离室及X射线诊断设备。气态电离室包括壳体、泡棉夹层、碳膜、银膜及信号传输电缆;碳膜、银膜及泡棉夹层均位于壳体内;碳膜位于两个泡棉夹层之间,银膜位于壳体和泡棉夹层之间;泡棉夹层内设置有感应区域,感应区域内涂覆有导电材料层,且泡棉夹层与感应区域相邻的边缘具有缓冲区,缓冲区的厚度沿远离感应区域的方向逐渐增大;信号传输电缆与碳膜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善的结构设计,在感应区域设置导电材料层,以使感应区域与其周围具有大体相同的对X射线的透光率,同时在泡棉夹层的边缘形成缓冲区,由此可以有效避免感应区域在曝光图像上形成残影,有助于提高曝光图像质量,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态电离室及X射线诊断设备
本技术涉及医用诊断治疗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态电离室及X射线诊断设备。
技术介绍
X射线诊断技术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的非刨伤性的内脏检查技术。由于X射线穿过人体时,不同部位的吸收程度不同,比如骨骼吸收的X射线量比肌肉吸收的量要多,因而通过人体后不同部位的X射线量不一样,这些不同的X射线量便携带了人体各部位的密度分布信息,在荧光屏上或摄影胶片上引起的荧光作用或感光作用的强弱就有较大差别,因而在荧光屏上或摄影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将显示出不同密度的阴影。根据阴影浓淡的对比,结合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和病理诊断,即可判断人体某一部位是否正常。随着医疗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X射线诊断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离室是X射线诊疗设备中的一种常见组件。使用时,其被放置在患者和成像部件之间,通过测量入射到其内的X射线剂量来实现自动曝光控制。电离室会累计其入射的X射线的剂量,并将累计剂量转化成电信号进行输出,X射线数字摄影系统得到表征该累计剂量的电信号,并在电信号与预定值一致时关闭X射线发射设备以停止X射线的射出,从而实现自动曝光控制,以使X射线图像最优质的同时患者接收的辐射量最小,所以电离室在X射线诊疗设备领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件。现有的气态电离室的感应区域内是空气,在曝光图像上会有电离空气腔室的残影,这会导致曝光图像质量下降,容易导致诊断结果出错,甚至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态电离室及X射线诊断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的气态电离室因感应区内是空气,在曝光图像上会有电离空气腔室的残影,这会导致曝光图像质量下降,容易导致诊断结果出错,甚至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态电离室,所述气态电离室包括壳体、泡棉夹层、碳膜、银膜及信号传输电缆;所述碳膜、银膜及泡棉夹层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碳膜位于两个所述泡棉夹层之间,所述银膜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泡棉夹层之间;所述泡棉夹层内设置有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内涂覆有导电材料层,且所述泡棉夹层与所述感应区域相邻的边缘具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的厚度沿远离所述感应区域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信号传输电缆与所述碳膜电连接。可选地,所述导电材料层包括导电银浆层和导电碳浆层中的一种。更可选地,所述导电银浆层的厚度为2±0.5μm,所述导电碳浆层的厚度为10±1μm。可选地,所述感应区域为3个,其中一个所述感应区域位于所述气态电离室的中央,3个感应区域的中心点构成一等腰三角形。在一可选方案中,所述感应区域为矩形区域。可选地,所述气态电离室还包括信号放大器,所述信号放大器与所述碳膜及所述信号传输电缆均相连接。可选地,所述气态电离室还包括电磁屏蔽层,所述电磁屏蔽层位于所述壳体外表面。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碳纤维板和位于所述碳纤维板周向的碳纤维边条。本技术还提供一种X射线诊断设备,所述X射线诊断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气态电离室。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气态电离室及X射线诊断设备通过改善的结构设计,在感应区域设置导电材料层,以使感应区域与其周围具有大体相同的对X射线的透光率,同时在泡棉夹层与感应区域相邻的边缘形成缓冲区,该缓冲区与感应区域边缘接触,以避免感应区域边缘形成突变,由此可以有效避免感应区域在曝光图像上形成残影,有助于提高曝光图像质量,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气态电离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图1沿AA’线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图1沿BB’线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气态电离室的泡棉夹层和感应区域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1壳体12泡棉夹层121缓冲区13碳膜131感应区域132接地区域14信号传输电缆16信号放大器17银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现有的气态电离室容易在曝光图像上出现电离空气腔室的残影。专利技术人经长期研究发现,这是因为气态电离室的感应区域是空气,没有填充实体材料(故感应区域通常也被称之为感应空气腔),周边为泡沫填充物,感应区域对X射线的吸收减小而导致出现残影。残影会导致曝光图像质量下降,容易导致诊断结果出错,甚至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故本申请对此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态电离室,所述气态电离室包括壳体11、泡棉夹层12、碳膜13、银膜17及信号传输电缆14;所述碳膜13、银膜17及泡棉夹层12均位于所述壳体11内,所述银膜17、碳膜13和泡棉夹层12为组成设备的基本结构;所述碳膜13位于两个所述泡棉夹层12之间,所述银膜17位于所述壳体11和所述泡棉夹层12之间;所述泡棉夹层12内设置有感应区域131,也即感应空气腔,即该感应区域内没有填充泡棉夹层,所述感应区域131内涂覆/印刷有导电材料层(未图示),且所述泡棉夹层12与所述感应区域131相邻的边缘具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的厚度沿远离所述感应区域的方向逐渐增大(从零增加到泡棉夹层的最大厚度);所述信号传输电缆14与所述碳膜13电连接。具体地,所述银膜17可以通过双面胶贴置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所述泡棉夹层12可以通过双面胶贴置于所述银膜17表面,所述碳膜13位于两个所述泡棉夹层12之间,且所述碳膜13围成多个感应区域131和接地区域132,且所述感应区域131和接地区域132表面均印刷有所述导电材料层,包括但不限于导电银浆层和导电碳浆层中的一种,所述感应区域131可以延伸至所述银膜17,即所述感应区域131内没有填充所述泡棉夹层12而充满气体,比如空气、氩气等,或者说所述泡棉夹层12位于所述感应区域131的外围,且所述泡棉夹层12与所述感应区域131相邻的边缘具有缓冲区121(即缓冲区121是泡棉夹层12的一部分),所述缓冲区121的厚度沿远离所述碳膜13的方向逐渐增大而在与所述碳膜13相接触的方向上形成一个倾斜坡面(或者说所述泡棉夹层12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态电离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电离室包括壳体、泡棉夹层、碳膜、银膜及信号传输电缆;所述碳膜、银膜及泡棉夹层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碳膜位于两个所述泡棉夹层之间,所述银膜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泡棉夹层之间;所述泡棉夹层内设置有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内涂覆有导电材料层,且所述泡棉夹层与所述感应区域相邻的边缘具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的厚度沿远离所述感应区域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信号传输电缆与所述碳膜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态电离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电离室包括壳体、泡棉夹层、碳膜、银膜及信号传输电缆;所述碳膜、银膜及泡棉夹层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碳膜位于两个所述泡棉夹层之间,所述银膜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泡棉夹层之间;所述泡棉夹层内设置有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内涂覆有导电材料层,且所述泡棉夹层与所述感应区域相邻的边缘具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的厚度沿远离所述感应区域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信号传输电缆与所述碳膜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态电离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层包括导电银浆层和导电碳浆层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态电离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银浆层的厚度为2±0.5μm,所述导电碳浆层的厚度为10±1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态电离室,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念凌宇
申请(专利权)人:飞瑞医疗器械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