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643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结构,所述开关结构包括:电路板;接触件,所述接触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接触时实现电性连接;开关件,所述开关件可相对于所述弹性件运动,所述开关件与所述弹性件抵接并运动时,将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接触的一端推离所述接触件,以使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断开连接。所述开关结构可以适用于诸多电器产品或者电路中,可以提高标准件的应用率,也可以提高复用率,且所述开关结构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以提高所述电路板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结构
本技术属于开关
,特别涉及一种开关结构。
技术介绍
机械式开关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个ON/OFF开关机构来决定电子产品功能的开启与关闭,其主要缺陷在于:机械式开关零部件较多且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开关结构,旨在解决上述提出的机械式开关零部件较多且结构复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开关结构,所述开关结构包括:电路板;接触件,所述接触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接触时实现电性连接;开关件,所述开关件可相对于所述弹性件运动,所述开关件与所述弹性件抵接并运动时,将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接触的一端推离所述接触件,以使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断开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的中部位置还凸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开关件上凸设有第二抵接部;其中,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并运动时,将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接触的一端推离所述接触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相互抵接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个表面为弧面,另一个表面为斜面。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片状且弯折设置,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弹性件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接触凸起;所述接触件上设置有第二接触凸起,所述第一接触凸起与所述第二接触凸起接触时实现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盖设于第一壳体上,所述开关件设置有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开关件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壳体外。进一步地,所述开关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第二抵接部凸设于所述限位板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限位板呈阶梯状连接设置;操作板,所述操作板与所述连接板呈阶梯状连接设置,所述操作板穿过所述第二壳体露出所述第二壳体外,以供人手通过所述操作板进行开关操作。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背离所述第二抵接部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滑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滑轨,所述限位滑槽与所述限位滑轨滑动配合;和/或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滑动窗口,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滑动窗口内并可相对所述滑动窗口的两个侧壁滑动。进一步地,在所述限位滑轨的两侧,自所述第一壳体内壁延伸出两个包围翼,两个所述包围翼包裹所述限位板在其运动方向上的两个侧边,并延伸至所述限位板设置有所述第二抵接部的表面;所述第二抵接部自两个所述包围翼之间形成的缺口伸出,以实现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板上开设有供人手推拉的推拉槽。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板上设置有一卡扣,所述开关件将所述第二接触凸起推离所述第一接触凸起后,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壳体卡接固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接触件,且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接触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在所述开关件与所述弹性件抵接并运动时,所述开关件将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接触的一端推离所述接触件,以使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断开连接;在所述开关件不与所述弹性件抵接后,所述开关件对所述弹性件的作用力消失,所述弹性件利用自身的弹性恢复力恢复与所述接触件的连接。所述开关结构可以适用于诸多电器产品或者电路中,可以提高标准件的应用率,也可以提高复用率,且所述开关结构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以提高所述电路板的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开关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开关结构去掉开关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开关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开关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开关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开关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的开关结构的开关件拉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的开关结构的开关件按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5的开关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5的开关结构的第一壳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一并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开关结构100,所述开关结构100包括:电路板101;接触件10,所述接触件10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01上并与所述电路板101电性连接;弹性件20,所述弹性件20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01上并与所述电路板101电性连接,且所述弹性件20与所述接触件10接触时实现电性连接;开关件30,所述开关件30可相对于所述弹性件20运动,所述开关件30与所述弹性件20抵接并运动时,将所述弹性件20与所述接触件10接触的一端推离所述接触件10,以使所述弹性件20与所述接触件10断开连接。由于一些电器产品功能的需求,及/或出于产品安全的考虑,有些电器产品的断开开关必须是手动机械式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结构100用于通过手动实现电器产品电路的电性连通或者断开功能。所述电路板101可以是用于电源管理的电路板101,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路板101,所述电路板101与外部电源连通,例如,所述电路板101通过零线和火线与市电连通。所述接触件10与所述弹性件20可以通过自动化SMT(SurfaceMounted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技术焊接在所述电路板101上进行固定,从而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所述接触件10与所述弹性件20焊接在所述电路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结构包括:/n电路板;/n接触件,所述接触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n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接触时实现电性连接;/n开关件,所述开关件可相对于所述弹性件运动,所述开关件与所述弹性件抵接并运动时,将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接触的一端推离所述接触件,以使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断开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结构包括:
电路板;
接触件,所述接触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接触时实现电性连接;
开关件,所述开关件可相对于所述弹性件运动,所述开关件与所述弹性件抵接并运动时,将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接触的一端推离所述接触件,以使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断开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的中部位置还凸设有第一抵接部;
所述开关件上凸设有第二抵接部;
其中,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并运动时,将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件接触的一端推离所述接触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相互抵接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个表面为弧面,另一个表面为斜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片状且弯折设置,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弹性件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接触凸起;所述接触件上设置有第二接触凸起,所述第一接触凸起与所述第二接触凸起接触时实现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盖设于第一壳体上,所述开关件设置有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国海
申请(专利权)人: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