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62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包括呈上下设置的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一侧转动连接,第一遮蔽罩呈内外双层结构,与第二遮蔽罩顶部阶梯式结构相互配合扣合,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相互扣合后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分别位于第二容纳腔的两侧,第二容纳腔容纳直线杆绝缘子瓷瓶。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达到一次操作到位,有效屏蔽电击穿,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作业的整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
本技术涉及带电作业
,具体涉及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
技术介绍
当今带电作业已成为送变电设备测试、检修、改造的重要手段,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带电作业技术为电力的安全可靠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工器具设备和防护用具的原因,以往的配电带电作业大都采用屏蔽服,利用高架绝缘斗臂车或低电位间接作业,依据规程所确定的安全距离和配电带电作业的现场环境、电气设备结构条件。现在随着国内外带电作业技术的发展,绝缘服的各项性能和指标越做越好,而国内常规带电作业一般是利用导线遮蔽罩、绝缘毯和绝缘毯夹等基本绝缘遮蔽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可以达到一次操作到位,有效屏蔽电击穿,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作业的整体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所述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包括呈上下设置的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所述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遮蔽罩呈内外双层结构,与所述第二遮蔽罩顶部阶梯式结构相互配合扣合,所述第一遮蔽罩和所述第二遮蔽罩相互扣合后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两侧,第二容纳腔容纳直线杆绝缘子瓷瓶。其中,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外顶壁和外底壁分别设置有把手。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的外直径分别为D1、D2和D3,且D2>D1>D3。<br>其中,当直线杆绝缘子为多个时,多个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两两分别通过第三容纳腔插入第一容纳腔内套接连接。其中,多个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套接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罩,所述连接罩包括上下扣合的第一连接罩和第二连接罩,所述第一连接罩和所述第二连接罩一端通过旋转结构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结构上下扣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罩和所述第二连接罩一侧分别通过拱形旋转件和圆柱形旋转件相互配合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外顶壁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一连接罩内壁设置有供所述凸块滑动的滑动轨道。其中,所述滑动轨道外端设置有挡块。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罩被第一空腔进行连接包裹,所述第一空腔的端部内侧设置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二连接罩被第二空腔进行包裹,所述第二空腔端部内侧设置有第二缝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包括呈上下设置的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一侧转动连接,第一遮蔽罩呈内外双层结构,与第二遮蔽罩顶部阶梯式结构相互配合扣合,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相互扣合后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分别位于第二容纳腔的两侧,第二容纳腔容纳直线杆绝缘子瓷瓶。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达到一次操作到位,有效屏蔽电击穿,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作业的整体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带电作业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遮蔽罩的细节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二遮蔽罩的细节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连接罩的细节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二连接罩的细节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单个直线杆绝缘子时装置打开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单个直线杆绝缘子时装置闭合状态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两个直线杆绝缘子时装置打开状态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两个直线杆绝缘子时装置闭合状态图;图10是遮蔽罩夹层示意图;图11是遮蔽罩卡扣结构图;图12是遮蔽罩与连接罩配合的滑轨示意图;图13是遮蔽罩旋转结构图。图中标号说明:101、第一遮蔽罩;102、第二遮蔽罩;103、第一连接罩;104、第二连接罩;105、直线杆绝缘子;201、第一容纳腔;202、第二容纳腔;203、第三容纳腔;204、把手;205、凸块;206、旋转结构;207、双层结构;401、第一空腔;402、滑动轨道;403、卡扣结构;404、挡块;405、第一缝隙;501、第二空腔;502、第二缝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图13,如图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包括呈上下设置的第一遮蔽罩101和第二遮蔽罩102,第一遮蔽罩101和第二遮蔽罩102一侧转动连接,第一遮蔽罩101呈内外双层结构207,与第二遮蔽罩102顶部阶梯式结构相互配合扣合,第一遮蔽罩101和第二遮蔽罩102相互扣合后形成第一容纳腔201、第二容纳腔202和第三容纳腔203,第一容纳腔201和第三容纳腔203分别位于第二容纳腔202的两侧,第二容纳腔202容纳直线杆绝缘子105瓷瓶。其中,第二容纳腔202的外顶壁和外底壁分别设置有把手204。通过把手的设置,可以方便作业人员抓紧遮蔽罩进行带电作业。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其他有力支撑条或者其他支撑方式代替本技术的把手,只要能实现本技术把手的功能,本技术对于这种支撑结构的具体设置不做限定。其中,第一容纳腔201、第二容纳腔202和第三容纳腔203的外直径分别为D1、D2和D3,且D2>D1>D3。需要说明的是,当直线杆绝缘子为多个时,多个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两两分别通过第三容纳腔203插入第一容纳腔201内套接连接。具体地,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套接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罩,连接罩包括上下扣合的第一连接罩103和第二连接罩104,第一连接罩103和第二连接罩104一端通过旋转结构206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结构403上下扣合。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罩103和第二连接罩104一侧分别通过拱形旋转件和圆柱形旋转件相互配合转动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两边的容纳腔为了可以两两相互组合,将左右两边的容纳腔设置为不同尺寸的规格,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包括呈上下设置的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所述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遮蔽罩呈内外双层结构,与所述第二遮蔽罩顶部阶梯式结构相互配合扣合,所述第一遮蔽罩和所述第二遮蔽罩相互扣合后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两侧,第二容纳腔容纳直线杆绝缘子瓷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包括呈上下设置的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所述第一遮蔽罩和第二遮蔽罩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遮蔽罩呈内外双层结构,与所述第二遮蔽罩顶部阶梯式结构相互配合扣合,所述第一遮蔽罩和所述第二遮蔽罩相互扣合后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两侧,第二容纳腔容纳直线杆绝缘子瓷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外顶壁和外底壁分别设置有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的外直径分别为D1、D2和D3,且D2>D1>D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其特征在于,当直线杆绝缘子为多个时,多个直线杆绝缘子遮蔽罩两两分别通过第三容纳腔插入第一容纳腔内套接连接。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成陈勇何文峰方敏黄湛荣鲁永昌刘国礼滕德军张宇宣冯泽贤戚玉玲黄利娇郑伟洪冼雄铭张进均区国洪吕炳辉胡秋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立胜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