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及窗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60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及窗户,所述降噪装置包括支撑结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次级声源;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次级声源和所述第二传感器沿噪声传播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次级声源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及所述次级声源隔开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及窗户,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次级声源,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降噪系统通过设置复杂的误差传感器系统,采用自适应方法保证在测点处获得降噪效果的缺陷,实现降噪的针对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空间降噪系统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及窗户
本技术涉及噪声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及窗户。
技术介绍
改善室内声环境是目前很多城市居民的一项迫切需求,其关键在于如何降低外来噪声对室内的影响,从室内的角度,窗口是噪声进入室内的主要途径,在开窗通风的同时能把噪声隔绝在外面是能解决该项需求的关键技术。综合现有的在通风降噪隔声窗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得到应用的通风隔声窗方案是半开式或多层窗户形成通道的形式,这些形式的窗户通风实际都受到较大限制,对于完全把窗户打开并实施主动降噪的技术是解决这项需求的一种技术方法,但涉及到室内空间的主动降噪技术尚不成熟,还在实验室阶段和工程试点阶段。在实际可操作层面,现有空间主动降噪(包括自由声场和封闭声场)技术一般是以有限点位按总的辐射声功率或均方声压和最小为控制目标,为了提高次级声场与初级声场的吻合性,目前的技术通过设置较多通道的次级声源阵列和复杂的误差传感器系统,采用自适应方法保证在测点处获得降噪效果,而次级声源阵列对参考传感器和误差传感器有着复杂的影响与干扰,导致降噪系统整体难以高效工作,甚至导致系统自适应过程失效,目前对人居环境全空间降噪的技术或装置实用效果较差,另一方面这种复杂系统的昂贵成本也是人居环境应用较难以承受的。有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降噪系统通过设置复杂的误差传感器系统,以及采用自适应方法保证在测点处获得降噪效果的缺陷,实现采用第二传感器对第一传感器和次级声源进行校准,进而获得第一传感器和次级声源之间的等效参数,次级声源根据等效参数发出与第一传感器获取的噪声等效的等效声源,实现降噪的效果。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窗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降噪系统对人居环境全空间降噪的技术或装置实用效果较差,同时复杂系统的昂贵成本也是人居环境应用较难以承受的缺陷,实现降噪的针对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空间降噪系统的实用性。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包括:支撑结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次级声源;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次级声源和所述第二传感器沿噪声传播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次级声源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及所述次级声源隔开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若干第一子传感器组成的第一传感矩阵;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若干第二子传感器组成的第二传感矩阵;所述次级声源包括若干子次级声源组成的次级声源矩阵;所述噪声传播的方向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传感矩阵、所述次级声源矩阵和所述第二传感矩阵形成的矩阵面。具体来说,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次级声源,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函数关系、第二传感器与次级声源之间的函数关系,推导出第一传感器与次级声源之间的等效参数,基于等效参数和第一传感器获取的噪声,次级声源通过发出等效声源可以实现空间声场的降噪。需要说明的是,等效参数取决于第一传感器与次级声源之间的设置关系,正常降噪工作状态下无需设置复杂的误差传感器系统,并且不需要采用自适应方法,便可实现对空间声场的降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传感器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子次级声源的数量。具体来说,能够通过第一传感器充分获取空间声场内的噪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传感器和所述子次级声源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声波波长的一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彼此间隔设置且通过连杆连接的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竖向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竖向框架之间的若干第一横向框架;所述第一子传感器均布于所述第一横向框架上形成所述第一传感矩阵;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竖向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竖向框架之间的若干第二横向框架;所述子次级声源均布于所述第二横向框架上形成所述次级声源矩阵。具体来说,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实现对第一传感器和次级声源之间距离的固定,能够实现对稳定的等效参数的提取,实现根据等效参数控制次级声源发射等效声源,通过等效声源对空间声场的噪音进行降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竖向框架、所述第一横向框架、所述第二竖向框架和所述第二横向框架均设置有能够调节伸长长度的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面积。具体来说,由于空间声场的噪音通道面积不同,因此通过设置能够调节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面积的伸缩结构,使得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能够根据不同噪音通道面积进行调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次级声源连接的架体;所述架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竖向筋,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竖向筋之间的若干第一横向筋;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次级声源均布于所述第一横向筋上形成所述第一传感矩阵和所述次级声源矩阵。具体来说,通过将第一传感器和次级声源设置于同一个架体上,实现了对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的不同设置方案,第一传感器和次级声源设置于同一个架体上时,第一传感器和次级声源的数量一一对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竖向筋和所述第一横向筋均设置有能够调节伸长长度的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用于调节所述架体的面积。具体来说,由于空间声场的噪音通道面积不同,因此通过设置能够调节架体面积的伸缩结构,使得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能够根据不同噪音通道面积进行调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第三支撑框架;所述第三支撑框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三竖向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竖向框架之间的若干第三横向框架;所述第二子传感器均布于所述第三横向框架上形成所述第二传感矩阵;所述第三竖向框架和所述第三横向框架均设置有能够调节伸长长度的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三竖向框架和所述第三横向框架组成的所述第三支撑框架的面积。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窗户,包括上述的一种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具体来说,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次级声源,并通过第二传感器计算出第一传感器与次级声源之间的等效函数,能够使第一传感器和次级声源形成基于固定的等效函数的降噪装置,并将降噪装置安装于窗户的窗框上,实现对窗户进入的噪音的降噪。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时第一传感器朝向窗户的外侧,次级声源朝向窗户的内侧,第二传感器设置于窗户的内侧,并在第一传感器和次级声源传播的路径上,为对第一传感器和次级声源之间等效参数的计算提供保证。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空间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结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次级声源;/n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次级声源和所述第二传感器沿噪声传播的方向依次设置;/n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次级声源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及所述次级声源隔开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结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次级声源;
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次级声源和所述第二传感器沿噪声传播的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次级声源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及所述次级声源隔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若干第一子传感器组成的第一传感矩阵;
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若干第二子传感器组成的第二传感矩阵;
所述次级声源包括若干子次级声源组成的次级声源矩阵;
所述噪声传播的方向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传感矩阵、所述次级声源矩阵和所述第二传感矩阵形成的矩阵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传感器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子次级声源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传感器和所述子次级声源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声波波长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空间声场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彼此间隔设置且通过连杆连接的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
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竖向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竖向框架之间的若干第一横向框架;
所述第一子传感器均布于所述第一横向框架上形成所述第一传感矩阵;
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竖向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竖向框架之间的若干第二横向框架;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宋瑞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