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598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器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电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与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与电源模块连接的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红外接收与报警模块、串行时钟模块和射频通讯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控制装置实现一个装置多数据检测,电路结构紧凑,接口丰富,可进一步扩展,并且电路成本低廉,统一接口输出,后期维护非常方便;通过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的采集,能够实时获得温度数据,并通过数码管显示;通过设置红外接收及报警模块,实现对红外信号的检测并及时进行报警;通过设置RF射频通讯模块,能够实现对控制装置进行远程通信与操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器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器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电器,对于智能电器的控制需求也逐渐变为精确化和集成化。但是,对于需要进行多数据检测显示的控制电路较为复杂,不能很好的做到对于智能电器的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器控制装置,用以解决简化多数据检测显示电路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电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与电源模块、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红外接收与报警模块、串行时钟模块和RF射频通讯模块;所述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红外接收与报警模块、串行时钟模块和RF射频通讯模块都与所述控制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控制与电源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1和电源电路;所述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包括传感器芯片IC1和电阻R10;所述传感器芯片IC1的VDD引脚和GND引脚都与地连接,所述传感器芯片IC1的DQ引脚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P55连接,还通过电阻R10与+5V电源连接。进一步的,显示模块包括液晶显示电路和数码管显示电路;液晶显示电路包括液晶显示屏LCD1、电阻R9;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的第七引脚VDD与+5V电源连接,第六引脚VSS与地连接,第五引脚LEDA通过所述电阻R9与所述第七引脚VDD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的第八引脚SCLK、第九引脚SDA、第十引脚RS、第十一引脚RESET、第十二引脚CS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七引脚P14、第六引脚P13、第五引脚P12、第四引脚P11、第三引脚P10连接。进一步的,数码管显示电路包括数码管显示器U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一引脚D3_A和第十七引脚A都通过所述电阻R7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一引脚P36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三引脚D2_A和第七引脚D5D6_A都通过所述电阻R6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二引脚P37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四引脚D2_A和第十九引脚B都通过所述电阻R1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七引脚P24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九引脚D7_A和第十八引脚F都通过所述电阻R4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四引脚P21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十一引脚E0E1E2、第十二引脚D9_A和第二十一引脚E3都通过所述电阻R5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三引脚P20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二十三引脚D1_A和第二十二引脚G都通过所述电阻R3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五引脚P22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十五引脚D8_A和第二十引脚C都通过所述电阻R2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六引脚P23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六引脚D5D6_K、第十三引脚D9_K、第十四引脚D8_K、第十六引脚D7_K、第二十四引脚D1D2D3_K都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七引脚P14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十引脚COM0、第八引脚COM1、第五引脚COM2、第二引脚COM3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P10、第四引脚P11、第五引脚P12、第六引脚P13连接。进一步的,红外接收与报警模块包括扬声器LS1、红外传感器D3;红外传感器D3上连接有光电二极管;红外传感器D3的端口1与控制芯片U1的第十八引脚P33连接;红外传感器D3的端口2与扬声器LS1的正极一端连接,红外传感器D3的端口2还与+5V电源连接;扬声器LS1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P27连接;红外传感器D3的端口3接地。进一步的,串行时钟模块包括第三芯片U3、电阻R8、二极管D2、二极管D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晶振X1、干电池CR1;第三芯片U3的第二引脚与晶振X1的一端连接,所述晶振X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三引脚X2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二引脚X1还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和地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三引脚X2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RST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和+5V电源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干电池CR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干电池CR1的负极和地连接;所述电容C1与所述二极管D1和D2连接的一端,还与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八引脚VDD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四引脚VSS接地;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六引脚I/O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九引脚P16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七引脚SCLK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P15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还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十引脚P17连接。进一步的,RF射频通讯模块包含有射频芯片U3;射频芯片U3的第一引脚VCC接+5V电源,所述射频芯片U3的第二引脚DOUT与第三引脚DOUT都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十七引脚P32连接。进一步的,电源电路包括接口JP1、电容C4、发光二极管LED2以及接口J2;所述接口JP1的端口1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VCC连接,并外接+5V电源;所述接口JP1的端口2和3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十五引脚P31和第十六引脚P32连接;所述接口JP1的端口4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十四引脚GND连接,并接地;所述接口JP1的端口1和4还通过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连接,其中所述接口JP1的端口1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所述接口JP1的端口4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4并联接在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两端,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两端还连接有接口J2,所述接口J2的端口1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所述接口J2的端口2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连接。进一步的,控制芯片U1的第十五引脚还与按键SW2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键SW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十六引脚还与按键SW1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键SW1的另一端接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包含以下有益效果:(1)该控制装置实现一个装置多数据检测,电路结构紧凑,接口丰富,可进一步扩展,并且电路成本低廉,统一接口输出,后期维护非常方便;(2)通过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的采集,能够实时获得温度数据,并通过数码管显示;(3)通过设置红外接收及报警模块,实现对红外信号的检测并及时进行报警;(4)通过设置RF射频通讯模块,能够实现对控制装置进行远程通信与操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与电源模块的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的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模块的电路图;图5是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与电源模块、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红外接收与报警模块、串行时钟模块和RF射频通讯模块;所述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红外接收与报警模块、串行时钟模块和RF射频通讯模块都与所述控制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控制与电源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1和电源电路;/n所述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包括传感器芯片IC1和电阻R10;所述传感器芯片IC1的VDD引脚和GND引脚都与地连接,所述传感器芯片IC1的DQ引脚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P55连接,还通过电阻R10与+5V电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与电源模块、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红外接收与报警模块、串行时钟模块和RF射频通讯模块;所述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红外接收与报警模块、串行时钟模块和RF射频通讯模块都与所述控制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控制与电源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1和电源电路;
所述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包括传感器芯片IC1和电阻R10;所述传感器芯片IC1的VDD引脚和GND引脚都与地连接,所述传感器芯片IC1的DQ引脚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P55连接,还通过电阻R10与+5V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液晶显示电路和数码管显示电路;
所述液晶显示电路包括液晶显示屏LCD1、电阻R9;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的第七引脚VDD与+5V电源连接,第六引脚VSS与地连接,第五引脚LEDA通过所述电阻R9与所述第七引脚VDD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的第八引脚SCLK、第九引脚SDA、第十引脚RS、第十一引脚RESET、第十二引脚CS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七引脚P14、第六引脚P13、第五引脚P12、第四引脚P11、第三引脚P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管显示电路包括数码管显示器U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
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一引脚D3_A和第十七引脚A都通过所述电阻R7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一引脚P36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三引脚D2_A和第七引脚D5D6_A都通过所述电阻R6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二引脚P37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四引脚D2_A和第十九引脚B都通过所述电阻R1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七引脚P24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九引脚D7_A和第十八引脚F都通过所述电阻R4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四引脚P21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十一引脚E0E1E2、第十二引脚D9_A和第二十一引脚E3都通过所述电阻R5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三引脚P20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二十三引脚D1_A和第二十二引脚G都通过所述电阻R3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五引脚P22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十五引脚D8_A和第二十引脚C都通过所述电阻R2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十六引脚P23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六引脚D5D6_K、第十三引脚D9_K、第十四引脚D8_K、第十六引脚D7_K、第二十四引脚D1D2D3_K都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七引脚P14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器U2的第十引脚COM0、第八引脚COM1、第五引脚COM2、第二引脚COM3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P10、第四引脚P11、第五引脚P12、第六引脚P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与报警模块包括扬声器LS1、红外传感器D3;
所述红外传感器D3上连接有光电二极管;所述红外传感器D3的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宝祯冯荣浩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