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5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窗帘,包含多个可折式遮片。每一遮片是可通过一操作机构,从一闭合状态调整为一展开状态,且包含一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以及一相对的第二横轴部分,其第二横轴部分具有一硬化的边缘部。当处于闭合状态时,窗帘的遮片间没有或仅有最小缝隙,使得光源可实质地或完全地被阻挡。又,从窗帘的正面或表面观看时,是看不见固定及开启元件。操作机构将第一横轴部分及其相对的第二横轴部分拉近,进而缩窄遮片。操作机构更使各遮片枢转,以将窗帘的开口放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窗帘。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窗帘,其包含多个遮片及一操作机构,其中这些遮片是可通过将其缩窄并枢转,从一闭合状态被调整为一展开状态。
技术介绍
装潢用窗帘是提供隐密性及阻挡光线的一普遍商品,其具有许多不同态样。此种窗帘的两种普遍商品是罗马帘及百叶帘。一般罗马帘是由一织物材料所构成,将其上缘依附于一上轨,并以固定之间隔聚集,以提供一是列的软折横跨织物的表面,呈现瀑布般或软折的外观。罗马帘的建构,是使得当其升起时,是从底部聚集成平行折,直到整帘位于窗帘的最上端。此窗帘是通过拉许多线,与依附于窗帘的引导物一同使用。然而,一般罗马帘的缺失,是如果想使光线进到屋内时,无法如百叶帘可通过倾斜百叶板般,在窗帘的整体表面建立开口,而不需升起其底部,或降低整体窗帘的顶端,导致隐密性的实质丧失。因此,需要的是,提供一种可在遮帘中开启缝隙的功能,允许光线穿过,但仍维持一相对较高的隐密性,而不需要将整个窗帘升高或降低。习知的百叶帘一般包含一上轨、一下轨、多个百叶板、一升起机制,其包含多个升绳、以及一包含多个梯绳(ladder strings)的倾斜或调整机制。升举元件一般包含侧向对称地设置于窗帘上的索线,以平衡下轨及百叶板,使其同步降低或升高。通过拉下升绳,下轨及百叶板可依照其所需,相对于上轨举起或放下。百叶板可通过倾斜机制的操作,调整梯绳,使其百叶板向上或向下倾斜。因此,每一梯状物通常包含一前面及后面,以及垂直延伸的元件或绳索经多个垂直间隔的横板(cross-rungs)相互连结。支撑于每一横板,在其梯状物的垂直延伸元件之间的是一横向百叶板。上轨通常包含此倾斜或调整机制,用以移动此梯状物,使得每一梯状物的垂直延伸的元件,朝相对于彼此是垂直相反的方向移动,以其长度的轴线枢转每一百叶板。通过倾斜上述百叶板成不同角度的斜角,从百叶帘投射至屋内的光线的量及方向,得以被控制且被调整。然而,由于当百叶帘处于闭合状态时,可从窗帘的表面及后面看到部分的梯状物,因而缺少美观。此梯状物阻碍了窗帘具有连续性的外观。再者,当百叶帘是闭合时,亦可看到升起及倾斜索线的孔洞。这再次地破坏了窗帘的美观,且当百叶帘闭合时,亦允许额外的光线进入屋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窗帘,以克服上述这些缺点,其可在窗帘中如百叶窗般形成缝隙,但仍隐藏其操作机构。本专利技术更是关于一种操作窗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窗帘其包含多个可折式遮片,是可从一闭合状态调整为一展开状态;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遮片包含一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及一相对的第二横轴部分,该第二横轴部分具有一硬化的边缘部;一操作机构,与该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及该第二横轴部分相固定,其中该操作机构通过将该遮片变窄并枢转该遮片,使该多个遮片中的至少一遮片从该闭合状态调整为该展开状态,以适用于控制调整该多个可折式遮片;以及在该展开状态下,该硬化的边缘部是邻接至少某些遮片的该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窗帘,包含多个可折式遮片。每一遮片皆可经由一操作机构从一闭合状态调整为一展开状态,且包含一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以及具有一硬化的边缘部的相对应的第二横轴部分。此第二横轴部份是以伸缩性材料(例如织物)构成,或包含例如可在第一横轴部分所找到的坚硬材料。横轴部分可以许多方式硬化,其包含加入使用一硬化的织物、喷洒覆盖式织物、或其类似的一硬化元件(例如一轻型的塑胶百叶板)。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操作机构包含一开启元件,与第二横轴部分的硬化边缘部相固定,以及一固定元件,与第一横轴部分固定。开启元件可为一索线、条状材料、或其类似者。类似地,固定元件可为一索线、条状材料、延伸于窗帘背面的一面板、或其类似者。当处于闭合状态时,窗帘没有或仅有最小的缝隙于遮片之间,使得光线可实质地或完全地被阻挡。再者,当从窗帘的正面或表面观察时,固定及开启元件较佳地被隐藏而不被看见。当处于展开状态时,窗帘较佳地具有百叶帘的外观,其多个百页板可调整为一全展开状态。换句话说,在展开状态下,每一遮片较佳地具有一实质扁平的外观,且是垂直地对齐窗帘的长度。在闭合状态及展开状态之间,窗帘具有一半展开状态。从窗帘的闭合状态到半展开状态的调整,是通过将多个遮片缩窄来运作。较佳地,这包含将第一横轴部分及多个遮片的硬化边缘部之间的距离减少。举例而言,当开启元件是固定于多个遮片的下缘时、当开启元件升起时,每一遮片的下缘亦相对于上缘升起,使固定元件固定于其上,且从遮片前端的背面被拉起,使得建立于窗帘表面的缝隙允许光线穿过。或者,开启元件可固定于每一遮片的上缘,而固定元件固定于下缘,使得开启元件是相对于固定元件降低,遮片因而缩窄。除了可以相对于固定元件移动开启元件外,亦可移动固定元件,而维持开启元件不动,或同时移动固定元件及开启元件两者、或单独移动固定元件及开启元件。多个遮片可通过任何这些方法缩窄,直到其位于半展开状态,此时第二横轴部分的硬化边缘部是邻接且较佳地接触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多个遮片从半展开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调整,是可通过相对于第一横轴部分的第一缘移动硬化边缘部,枢转每一遮片而达成。在一较佳型态中,遮片的第一坚硬横轴部分是与一重物操作性连接,以将每一遮片倾斜至展开状态。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窗帘,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多个可折式遮片;以及一操作机构,是与该多个遮片固定在一起,其中该操作机构是可操作以将该多个遮片从一闭合状态变窄为一半展开状态,以及将该多个遮片从该半展开状态枢转为一展开状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常实用的窗帘,使一使用者得以缩窄具有罗马帘的外观的窗帘的遮片之余,亦可倾斜许多遮片将窗帘完全展开。在某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亦提供一使用者选择欲展开或闭合的窗帘的特定遮片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窗帘处于闭合状态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图2是图1的窗帘的仰侧图。图3是图1的窗帘处于半展开状态的仰侧图。图4是图1的窗帘处于展开状态的仰侧图。图5是处于闭合状态的窗帘的较佳遮片的一实施例的放大剖面图。图6是第五图的遮片处于半展开状态的放大剖面图。图7是第五图的遮片处于展开状态的放大剖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窗帘的另一实施例其处于闭合状态且具有硬化的第二横轴部分的仰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窗帘的又一实施例其处于闭合状态且具有弧状第二横轴部分的仰侧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窗帘的遮片的另一实施例利用条状材料作为操作机构的放大前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窗帘的遮片的另一实施例利用一面板作为操作机构的放大前视图。图12是处于一闭合状态的窗帘的较佳遮片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剖面图。图13是图12的遮片处于半展开状态的放大剖面图。图14是图12的遮片处于展开状态的放大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此所揭露的本专利技术是可用于许多不同态样的实施例。以下所显示的图式及详细描述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然而,需要知道的是,本揭露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的一示范例,本专利技术并不受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参考图1及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窗帘的一较佳实施例,其是处于一闭合状态。窗帘100包含多个可折式遮片102,每一遮片是可通过一操作机构从一闭合状态调整为一展开状态。每一遮片102包含一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104及一相对的第二横轴部分106,其具有一硬化的边缘部108。多个遮片102是由一操作机构(例如一固定元件112及一开启元件114)从一首片110悬挂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窗帘,其包含:    多个可折式遮片,是可从一闭合状态调整为一展开状态;    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遮片包含一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及一相对的第二横轴部分,该第二横轴部分具有一硬化的边缘部;    一操作机构,与该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及该第二横轴部分相固定,其中该操作机构通过将该遮片变窄并枢转该遮片,使该多个遮片中的至少一遮片从该闭合状态调整为该展开状态,以适用于控制调整该多个可折式遮片;以及    在该展开状态下,该硬化的边缘部是邻接至少某些遮片的该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4-8-9 10/914,5821.一种窗帘,其包含多个可折式遮片,是可从一闭合状态调整为一展开状态;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遮片包含一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及一相对的第二横轴部分,该第二横轴部分具有一硬化的边缘部;一操作机构,与该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及该第二横轴部分相固定,其中该操作机构通过将该遮片变窄并枢转该遮片,使该多个遮片中的至少一遮片从该闭合状态调整为该展开状态,以适用于控制调整该多个可折式遮片;以及在该展开状态下,该硬化的边缘部是邻接至少某些遮片的该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遮片的至少一遮片的该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是可操作地连接一重物,以协助该遮片枢转至该展开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机构包含一开启元件及一固定元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该开启元件是与该硬化的边缘部固定在一起,而该固定元件是与该第一横轴部分固定在一起。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将该开启元件相对该固定元件升高,以将该多个遮片从该闭合状态调整为该展开状态。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该开启元件是与该第一横轴部分固定在一起,而该固定元件是与该硬化的边缘部固定在一起。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将该开启元件相对该固定元件降低,以将该多个遮片从该闭合状态调整为该展开状态。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是可移动元件,以将该多个遮片从该闭合状态调整为该展开状态。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及该开启元件是可独立移动的元件。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当该窗帘是处于一闭合状态时,该操作机构是隐藏的。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机构包含条状材料。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机构包含绳线元件。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机构包含一面板,该面板延伸于该窗帘的背面。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当处于该展开状态时,每一遮片具有一实质扁平的外观。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每一遮片可以一半展开状态设置,使得该硬化的边缘部接触该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机构通过枢转该多个可折式遮片,可将该多个可折式遮片从该半展开状态移动至该展开状态。17.一种窗帘,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多个可折式遮片;以及一操作机构,是与该多个遮片固定在一起,其中该操作机构是可操作以将该多个遮片从一闭合状态变窄为一半展开状态,以及将该多个遮片从该半展开状态枢转为一展开状态。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每一遮片包含一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及一相对的第二横轴部分,该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定义一第一缘,而该第二横轴部分具有一硬化的边缘部;该操作机构是与该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及该第二横轴部分固定在一起;以及该操作机构是通过缩短该第一缘及该第二硬化的边缘部间的距离,将该多个可折式遮片从该闭合状态变窄为该展开状态。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遮片的至少的一者的该坚硬的第一横轴部分是与一重物操作性连接,以偏斜该遮片,进而将遮片自该半展开状态以一展开方向枢转至该展开状态。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福来黄清添游顺吉
申请(专利权)人: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