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装配的LED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58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LED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装配的LED背光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ED背光源装配反复插槽对LED背光源造成损害的问题。一种便于装配的LED背光源,包括塑胶框,塑胶框的内侧设置有LED背光源组件,LED背光源组件两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并且挤压弹簧的一端弹性连接有L型卡扣,塑胶框的内侧两侧的内部均开设有配合L型卡扣使用的凹槽,LED背光源组件包括导光板,且导光板两侧的两端与四个连接座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并且四个连接座关于导光板中心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减少因为反复插槽对LED背光源的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装配的LED背光源
本技术涉及LED背光源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装配的LED背光源。
技术介绍
LED背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等组成。背光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LED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比EL长(超过5000小时),且使用直流电压,通常应用于小型的单色显示器,比如电话、遥控器、微波炉、空调、仪器仪表、立体声音频设备等,需要安装在这些设备上面。现有的LED背光源安装一般都是采用LED背光源四角的卡扣插入形式,直接进行安装。但是,现有的卡扣插入安装方式,在对LED背光源进行安装的时候,会对LED背光源有损损耗,长此以往,甚至会损害LED背光源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一种便于装配的LED背光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LED背光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ED背光源装配反复插槽对LED背光源造成损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装配的LED背光源,包括塑胶框,塑胶框的内侧设置有LED背光源组件,LED背光源组件两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并且挤压弹簧的一端弹性连接有L型卡扣,塑胶框的内侧两侧的内部均开设有配合L型卡扣使用的凹槽。LED背光源组件包括导光板,且导光板两侧的两端与四个连接座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并且四个连接座关于导光板中心对称。优选的,LED背光源组件还包括遮光膜,遮光膜设置有三个,三个遮光膜的一侧与导光板的外壁之间相互粘接。优选的,导光板的顶部粘接有下扩散膜,下扩散膜的顶部粘接有增光膜,且增光膜的顶部粘接有上扩散膜。优选的,导光板的底部设置有反射膜,导光板的底部与反射膜顶部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优选的,反射膜顶部靠近导光板的一侧粘接有可变色光源,可变色光源的一侧设置有LED正极引脚和LED负极引脚,且LED正极引脚()和LED负极引脚的输出端均与可变色光源放入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优选的,塑胶框的一侧分别开设有配合LED正极引脚和LED负极引脚使用的两个接线孔。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将LED背光源组件放到塑胶框中,扭转其中一个挤压弹簧,将L型卡扣嵌入到凹槽中,然后逐一的捏动挤压弹簧将L型卡扣嵌入到凹槽中去。本技术结构简单,只需要通过连接座、挤压弹簧、L型卡扣和凹槽相互配合,就可以完成对LED背光源组件的安装,而且不会通过连接座连接,直接捏动挤压弹簧,减少反复插槽的方式对LED背光源造成的损害。本技术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上扩散膜、下扩散膜和增光膜之间的配合,增强导光板的集中聚光度;通过在导光板的四周中的其中三侧粘接遮光膜可以,减少导光板的漏光情况,同时将可变色光源设置在导光板四周中与其他三个遮光膜相反的位置,提高聚光度,同时还可以改变LED背光源的颜色,使得应用场景更加的丰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凹槽处的仰视图。图中:1、塑胶框;2、遮光膜;3、连接座;4、挤压弹簧;5、L型卡扣;6、凹槽;7、LED背光源组件;8、反射膜;9、LED正极引脚;10、可变色光源;11、上扩散膜;12、增光膜;13、下扩散膜;14、导光板;15、接线孔;16、LED负极引脚。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4,一种便于装配的LED背光源,包括包括塑胶框1,其特征在于,塑胶框1的内侧设置有LED背光源组件7,LED背光源组件7两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3,且连接座3的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4,并且挤压弹簧4的一端弹性连接有L型卡扣5,塑胶框1的内侧两侧的内部均开设有配合L型卡扣5使用的凹槽6,具体的,通过连接座3、挤压弹簧4、L型卡扣5和凹槽6之间的配合,将LED背光源嵌入到塑胶框1中,较为的节省人力。LED背光源组件7包括导光板14,且导光板14两侧的两端与四个连接座3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并且四个连接座3关于导光板14中心对称,通过连接座3,减少挤压弹簧4和L型卡扣5对LED背光源组件7的直接接触,防止对LED背光源造成损害。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将LED背光源组件7放到塑胶框1中,扭转其中一个挤压弹簧4,将L型卡扣5嵌入到凹槽6中,然后逐一的捏动挤压弹簧4将L型卡扣5嵌入到凹槽6中去。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本技术结构简单,只需要通过连接座3、挤压弹簧4、L型卡扣5和凹槽6相互配合,就可以完成对LED背光源组件7的安装,而且不会通过连接座3连接,直接捏动挤压弹簧4,减少反复插槽的方式对LED背光源造成的损害。进一步的,LED背光源组件7还包括遮光膜2,遮光膜2设置有三个,三个遮光膜2的一侧与导光板14的外壁之间相互粘接,具体的,设置遮光膜2,防止导光板14出现漏光的情况,影响成品安装。进一步的,导光板14的顶部粘接有下扩散膜13,下扩散膜13的顶部粘接有增光膜12,且增光膜12的顶部粘接有上扩散膜11,具体的,通过上扩散膜11、下扩散膜13和增光膜12之间的配合,增强导光板14向LCD屏幕导光的聚光度和亮度。进一步的,导光板14的底部设置有反射膜8,导光板14的底部与反射膜8顶部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具体的,设置反射膜8增强呈现光强度。进一步的,反射膜8顶部靠近导光板14的一侧粘接有可变色光源10,可变色光源10的一侧设置有LED正极引脚9和LED负极引脚16,且LED正极引脚9和LED负极引脚16的输出端均与可变色光源10放入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设置可变色光源10,通过反射膜8将光反射出去,并且可以改变光源的颜色,增加更多的应用场景,通过LED正极引脚9和LED负极引脚16,使得可变色光源10正常供光。进一步的,塑胶框1的一侧分别开设有配合LED正极引脚9和LED负极引脚16使用的两个接线孔15,具体的,设置接线孔15,配合LED正极引脚9和LED负极引脚16给可变色光源10正常供光。综上所述,遮光膜2,防止导光板14出现漏光的情况,影响成品安装;通过上扩散膜11、下扩散膜13和增光膜12之间的配合,增强导光板14向LCD屏幕导光的聚光度和亮度;设置反射膜8增强呈现光强度;可变色光源10,通过反射膜8将光反射出去,并且可以改变光源的颜色,增加更多的应用场景,通过LED正极引脚9和LED负极引脚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装配的LED背光源,包括塑胶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框(1)的内侧设置有LED背光源组件(7),所述LED背光源组件(7)两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3),且连接座(3)的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4),并且挤压弹簧(4)的一端弹性连接有L型卡扣(5),所述塑胶框(1)的内侧两侧的内部均开设有配合L型卡扣(5)使用的凹槽(6);/n所述LED背光源组件(7)包括导光板(14),且导光板(14)两侧的两端与四个连接座(3)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并且四个连接座(3)关于导光板(14)中心对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装配的LED背光源,包括塑胶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框(1)的内侧设置有LED背光源组件(7),所述LED背光源组件(7)两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3),且连接座(3)的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4),并且挤压弹簧(4)的一端弹性连接有L型卡扣(5),所述塑胶框(1)的内侧两侧的内部均开设有配合L型卡扣(5)使用的凹槽(6);
所述LED背光源组件(7)包括导光板(14),且导光板(14)两侧的两端与四个连接座(3)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并且四个连接座(3)关于导光板(14)中心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LE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背光源组件(7)还包括遮光膜(2),所述遮光膜(2)共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遮光膜(2)的一侧与导光板(14)的外壁之间相互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LE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育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泉晋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