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近零能耗技术的建筑小屋模型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近零能耗技术的建筑小屋模型,属于建筑节能领域。
技术介绍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突破能源瓶颈约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新能源技术与建筑相结合,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因此建筑节能一直是世界各国降低能耗,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低能耗高舒适度的高性能建筑研究一直是建筑节能领域研究的热点,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低能耗建筑、被动房、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正能耗建筑的概念不断涌现。随着太阳能光热光电技术、建筑光伏一体化、地源热泵技术、雨水回收技术等新型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气候较为温和的部分地区,通过各类新型节能技术与建筑精心设计对单栋建筑物进行供能,可以使建筑物全年总能耗降低到10kWh/m2以下,且建筑物所有能耗需求可以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由此提出“零能耗建筑”的概念,即无需和外界能源基础设施相连,通过各式节能技术与蓄能技术的综合性集成应用,保证建筑所有时段能源供应的建筑。由于“零能耗建筑”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近零能耗技术的建筑小屋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系统和电气系统;/n水系统包括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n电气系统包括基于碲化镉薄膜电池的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微型风力发电系统、市电、电储能系统和用电设备;/n小屋地下敷设地埋管换热器(3),小屋水平放置于架空层水泥桩(31)上,架空层布置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地热系统分集水器及水泵(32),地面敷设地面换热盘管(2);小屋外安装微型风力发电机(22);入口平台遮阳屋顶安装太阳能集热器(1),屋顶安装透光的碲化镉薄膜电池(21),碲化镉薄膜电池(21)倾斜布置,碲化镉薄膜电池(21)下端安装排水沟(3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近零能耗技术的建筑小屋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系统和电气系统;
水系统包括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
电气系统包括基于碲化镉薄膜电池的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微型风力发电系统、市电、电储能系统和用电设备;
小屋地下敷设地埋管换热器(3),小屋水平放置于架空层水泥桩(31)上,架空层布置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地热系统分集水器及水泵(32),地面敷设地面换热盘管(2);小屋外安装微型风力发电机(22);入口平台遮阳屋顶安装太阳能集热器(1),屋顶安装透光的碲化镉薄膜电池(21),碲化镉薄膜电池(21)倾斜布置,碲化镉薄膜电池(21)下端安装排水沟(33),雨水储存于雨水收集储水桶及处理设备(2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近零能耗技术的建筑小屋模型,其特征在于:水系统中沿管中流体流动方向,地源热泵系统主要由地埋管换热器(3)、集水器(4)、第二水泵(8)、第二阀门(9)、第五阀门(12)、地源热泵主机(13)、第三水泵(15)、能量表(16)、地面换热盘管(2)、第四阀门(11)和分集水器(5)依次相连组成;太阳能集热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1)、第一水泵(6)、第一阀门(7)、第六阀门(14)、第三水泵(15)、能量表(16)、地面换热盘管(2)和第三阀门(10)依次相连组成;雨水收集系统主要由雨水收集储水桶及处理设备(20)、第四水泵(17)和第七阀门(18)依次相连组成,第四水泵(17)与第七阀门(18)之间设置一条支路,支路上设置第八阀门(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近零能耗技术的建筑小屋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曦,张战战,董益华,林俊光,王剑平,马聪,俞李斌,罗海华,赵申轶,叶飞宇,徐明阳,蒋月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