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凸轮机构教学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573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凸轮机构教学演示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一画板、若干凸轮、槽板、第二画板、若干从动件本体、导杆以及若干画笔,第一画板以及各凸轮分别固定于各第一转轴上;槽板和第二画板分别与支撑架水平滑动连接;槽板上设置有若干凸轮特性曲线槽,用于放置导杆一端的端部;各从动件本体分别与支撑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各从动件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与凸轮抵接的端子或用于安装一个画笔,各从动件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导杆或用于安装一个画笔;驱动传动机构用于驱动各第一转轴分别进行转动,以及用于驱动第二画板和槽板水平滑动。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凸轮机构教学演示装置,功能多样,操作简单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凸轮机构教学演示装置
本技术属于教学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凸轮机构教学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凸轮机构由于具有结构紧凑、性能稳定等特性,在各种机械尤其是自动化控制和自动机械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机械原理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课堂重点内容,是机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械原理现有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一般通过制作动画来模拟凸轮机构的运动方式,运动仿真软件灵活性差,不能实时进行分析计算和图形曲线绘制;凸轮的传动与行程曲线的生成产生脱节,学生并不能直观的认识凸轮机构的传动过程及其行程曲线的生成原理;传统教学PPT和黑板上的凸轮计算(解析法)、凸轮曲线绘制(图解法)使得学生对凸轮机构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公式的推理与分析上,学生学习起来生涩难懂、感到乏味无趣;在教学中使用具体、直观的教具模型进行操作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凸轮机构的特性。传统的凸轮教学模型主要是单一的凸轮机构模型或教学模型陈列柜来进行演示,只能满足凸轮机构外形和基本结构知识的教学,无法完成凸轮特性曲线的绘制和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要求,且每一种形式的凸轮机构就需要一个教学模型进行展示,数量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凸轮机构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架(1)、用于凸轮轮廓绘制的第一画板(2)、若干凸轮(3)、槽板(4)、用于凸轮特性曲线绘制的第二画板(5)、若干从动件本体(6)、驱动传动机构(7)、导杆以及若干画笔,所述支撑架(1)上转动安装有若干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画板(2)和各所述凸轮(3)分别固定于各所述第一转轴(11)上;所述槽板(4)和所述第二画板(5)分别与所述支撑架(1)水平滑动连接;所述槽板(4)上设置有若干凸轮特性曲线槽(41),用于放置所述导杆一端的端部;各所述从动件本体(6)分别与所述支撑架(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各所述从动件本体(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凸轮机构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1)、用于凸轮轮廓绘制的第一画板(2)、若干凸轮(3)、槽板(4)、用于凸轮特性曲线绘制的第二画板(5)、若干从动件本体(6)、驱动传动机构(7)、导杆以及若干画笔,所述支撑架(1)上转动安装有若干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画板(2)和各所述凸轮(3)分别固定于各所述第一转轴(11)上;所述槽板(4)和所述第二画板(5)分别与所述支撑架(1)水平滑动连接;所述槽板(4)上设置有若干凸轮特性曲线槽(41),用于放置所述导杆一端的端部;各所述从动件本体(6)分别与所述支撑架(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各所述从动件本体(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61),用于安装与所述凸轮抵接的端子或用于安装一个所述画笔,各所述从动件本体(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62),用于安装所述导杆(8)或用于安装一个所述画笔;所述驱动传动机构(7)用于驱动各所述第一转轴(11)分别进行转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画板(5)和所述槽板(4)水平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轮机构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选自尖端、曲面、滚子或平底端子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凸轮机构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画笔包括用于绘制凸轮轮廓的第一画笔(611)以及用于绘制凸轮特性曲线的第二画笔(621),所述第二安装孔(62)安装所述导杆(8)时,所述第一安装孔(61)安装所述第一画笔(611),所述从动件本体(6)随着所述导杆(8)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安装孔(62)安装所述第二画笔(621)时,所述第一安装孔(61)安装尖端、曲面、滚子或平底端子,所述从动件本体(6)随着所述凸轮(3)转动而上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轮机构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板(4)和所述第二画板(5)沿同一水平线方向滑动连接,各所述第一转轴(11)沿所述水平线方向依次平行安装于所述支撑架(1)上,各所述凸轮(3)平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各所述凸轮(3)平面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超范秋垒杨帆杨伦高辉喻智勇陈国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