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时间-惠勒延迟选择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57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时间‑惠勒延迟选择演示装置,将惠勒延迟选择实验的论证扩展到由大质量粒子和无质量光子组成的混合系统,主要是基于冷原子的拉曼量子存储实现了把宣布式单光子分为原子集体激发和泄漏脉冲的叠加,从而实现了分束器的作用。另外,通过改变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的相对比例、第二个存储器型分束器的存储效率以及两个存储器型分束器的相对存储时间,可以实现分束器的比例可调性,从而展示了光的波粒互补性;此外,时间马赫泽德干涉可以在单模光纤中同时合并两条路径,从而极大地简化了实验配置,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易于构建、抗干扰性强的时间‑惠勒延迟选择演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时间-惠勒延迟选择演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冷原子量子存储的时间-惠勒延迟选择演示装置,属于光信息技术和量子信息

技术介绍
:从十七世纪开始,人们对光本质的思考一直存在两个尖锐对立的矛盾学说:以牛顿为代表的粒子学说和以惠更斯为代表的波动学说,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麦克斯韦建立了光的电磁理论,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1905年,爱因斯坦发展了光的量子理论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光的本性又引起了人们的重新思考。波尔提出,波动性和粒子性是互补的,探测结果会决定这个离子表现出波动性还是表现出粒子性。光的波粒互补性是量子世界中最奇特的现象之一,惠勒著名的延迟选择实验证明了量子物理学中的波粒二象性或互补性,其中光的行为由测量选择决定违反了人们的直觉。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各种实验在线性光学系统、核磁共振以及集成光子体系中研究了延迟选择实验,到目前为止,所有相关实验都是通过无质量的单光子或诸如原子之类的大颗粒来证明惠勒的想法,但是,尚无利用光子和原子组成的混合系统证明波粒互补性的报道。为了很好地理解宏观系统的玻尔互补原理,对大质量粒子(例如亚稳态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时间-惠勒延迟选择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二维磁光阱(1a),用于在自发四波混频过程产生斯托克斯光子和反斯托克斯光子,所述斯托克斯光子为第一光信号(2a),所述反斯托克斯光子为第二光信号(2b),所述第一光信号(2a)和所述第二光信号(2b)沿相反方向从所述第一二维磁光阱(1a)中出射,所述第二光信号(2b)通过第一凸透镜(3a)收集到第二单光子计数模块(4b)中被检测到,所述第一光信号(2a)通过第二凸透镜(3b)被耦合到第一单模光纤(5a)中;/n正交偏振的第一泵浦光(6a)和第二泵浦光(6b)沿相反的方向共线传播入射至所述第一二维磁光阱(1a)中,用于产生所述自发四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时间-惠勒延迟选择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二维磁光阱(1a),用于在自发四波混频过程产生斯托克斯光子和反斯托克斯光子,所述斯托克斯光子为第一光信号(2a),所述反斯托克斯光子为第二光信号(2b),所述第一光信号(2a)和所述第二光信号(2b)沿相反方向从所述第一二维磁光阱(1a)中出射,所述第二光信号(2b)通过第一凸透镜(3a)收集到第二单光子计数模块(4b)中被检测到,所述第一光信号(2a)通过第二凸透镜(3b)被耦合到第一单模光纤(5a)中;
正交偏振的第一泵浦光(6a)和第二泵浦光(6b)沿相反的方向共线传播入射至所述第一二维磁光阱(1a)中,用于产生所述自发四波混频过程,所述第一泵浦光(6a)与所述第二光信号(2b)成一小角度夹角,所述第二泵浦光(6b)与所述第一光信号(2a)成一小角度夹角;
第二二维磁光阱(1b),经所述第一单模光纤(5a)传输后的所述第一光信号(2a)通过一第三凸透镜(3c)后先进入所述第二二维磁光阱(1b),再从所述第二二维磁光阱(1b)出来,经第四凸透镜(3d)后被耦合到第二单模光纤(5b)中;
第一耦合光束(7a)入射至所述第二二维磁光阱(1b)中,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光信号(2a)在所述第二二维磁光阱(1b)中的存储时间;
第三二维磁光阱(1c),经所述第二单模光纤(5b)传输后的所述第一光信号(2a)通过第五凸透镜(3e)后,先进入所述第三二维磁光阱(1c),再从所述第三二维磁光阱(1c)出来,通过第六凸透镜(3f)收集到第一单光子计数模块(4a)中被检测到;
第二耦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创董明新王锴宋伟丁冬生史保森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