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刷卡取卡的智能门禁,涉及门禁识别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壳、托板、升降柱、第二弹簧,外壳内壁的上部设置有限位槽,托板外壁的下部设置有限位块,升降柱的上部与读卡器下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升降柱的底部与螺纹圈固定连接,螺纹圈与螺纹杆旋合连接,外壳内壁的四角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第二弹簧的底部套装在固定块上,第二弹簧的上部与托板的下部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柱,螺纹圈和螺纹杆,取卡时读卡器会上升,方便使用人员刷卡取卡,本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弹簧,柔性垫和第二弹簧,在受到冲击力的时候会产生很好的保护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加耐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刷卡取卡的智能门禁
本技术属于门禁识别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刷卡取卡的智能门禁。
技术介绍
门禁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解决了重要场所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在智能化小区、办公楼、银行、宾馆等场所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门禁技术得到了大大提升,现代化的智能门禁已经随处可见,但是目前的智能门禁仍存在以下局限性:1、目前的门禁虽然在门禁卡靠近就能开始识别门禁卡,但是这样在门禁卡在未紧密贴紧读卡器的情况下,识别会有极大地概率读取出错,需要使用人员需要再次读取门禁卡,所以需要准确读取门禁卡的话就需要将门禁卡紧紧贴近读卡器,这样才能使得读卡器快速准确地读取门禁卡,但是在门禁卡贴紧读卡器后,由于门禁卡与读卡器紧密贴合会造成读卡器的取出困难,甚至还需要用指甲去将门禁卡扣下来,使得刷卡取卡的过程极为麻烦;2、目前的门禁的各个部件之间均为固定连接,门禁设置在人流出入较多的地方,所以门禁很容易受到碰撞,这就导致了门禁在受到冲击力的时候,整个装置都会受到冲击力的作用,久而久之,门禁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处会松动,这就导致了门禁容易被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刷卡取卡的智能门禁,通过设置外壳、托板、升降柱、第二弹簧,解决了现有的门禁在读取门禁卡的时候需要将门禁卡紧紧贴近读卡器,门禁卡与读卡器紧密贴合会造成门禁卡的取出困难,使得刷卡取卡的过程极为麻烦,并且目前的门禁的各个部件之间均为固定连接,在受到冲击力的时候,整个装置都会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导致容易被损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便于刷卡取卡的智能门禁,包括外壳、托板、升降柱、第二弹簧,所述外壳内壁的上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托板外壁的下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升降柱的上部与读卡器下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柱的底部与螺纹圈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圈与螺纹杆旋合连接,所述外壳内壁的四角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套装在固定块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上部与托板的下部抵接,限位块可在限位槽内的活动,使得托板在收到冲击时会向下移动,第二弹簧会减缓冲击力的作用,使得本技术抗冲击力强,螺纹杆转动可带动螺纹圈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升降杆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托板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滑孔,所述滑孔为正方形,且所述滑孔与升降柱间隙配合,滑孔的形状与升降柱的外壁相同,防止了升降柱发生旋转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所述读卡器的边侧设置有凹槽,且凹槽设置有四组,所述读卡器的下部与柔性垫固定连接,凹槽的设置方便从凹槽处拿取门禁卡,设置为四组是为了可以从四个方向拿取,方便了使用人员取卡,柔性垫减缓了读卡器收到的冲击力,有效的保护了读卡器。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柱的横截面为“回”形,所述升降柱内壁的上部与第一弹簧的上部抵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部与螺纹杆的上部抵接,升降柱的外壁与滑孔的形状一致,使得升降柱只能上下移动,第一弹簧减缓了升降柱内壁的上部与螺纹杆上部之间的冲击力,使得本装置更加耐冲击力。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的下部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下部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外壳内壁底部的中央位置处,可以通过从动齿轮使得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便可使得升降柱上升下降,使得取卡更加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电机为螺纹杆的转动提供了动力,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便可实现读卡器的上下移动,这使得本装置更加智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柱,螺纹圈和螺纹杆,读卡器在读取到门禁卡的时,电机带动主动齿轮向预设的方向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使得螺纹杆转动,螺纹圈与螺纹杆旋合连接,所以螺纹杆转动会使得螺纹圈向上移动,螺纹圈上升使得升降柱带动读卡器上升,读卡器上凹槽的设置的凹槽使得门禁卡在凹槽处会漏出一部分,拿取门禁卡时用手指捏住凹槽处漏出的部分取出,并且可以从四个方向拿取,读卡器识别到门禁卡被取出后,电机反向转动,上述步骤便反向实行,使得读卡器恢复到原位,读取门禁卡只需将卡片放在读卡器上,不需要手持门禁卡对准读卡器,并且读卡器会上升,方便从凹槽处拿取门禁卡,防止卡片贴住读卡器难以取出的状况发生,方便使用人员刷卡取卡。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弹簧,柔性垫和第二弹簧,在托板受到冲击力的时候,第二弹簧会缓冲托板受到的冲击力,并且第二弹簧抵接在托板底部的四角位置处,分散了托板受到的冲击力,在读卡器收到冲击力时,柔性垫会减缓读卡器和托板之间的作用力,并且将读卡器收到的冲击力传递给托板,托板可再次减缓冲击力,第一弹簧可以减缓升降柱和螺纹杆之间的作用力,三重减缓冲击力的措施使得本装置各个部件之间的冲击力被减缓,在受到冲击力的时候会产生很好的保护作用,使得本技术更加耐冲击。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托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外壳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外壳;2、托板;3、读卡器;4、升降柱;5、第一弹簧;6、柔性垫;7、第二弹簧;8、限位块;9、固定块;10、螺纹圈;11、螺纹杆;12、从动齿轮;13、转轴;14、主动齿轮;15、电机;16、滑孔;17、限位槽;18、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便于刷卡取卡的智能门禁,包括外壳1、托板2、升降柱4、第二弹簧7,外壳1内壁的上部设置有限位槽17,托板2外壁的下部设置有限位块8,读卡器3的下部与柔性垫6固定连接,升降柱4为的横截面为“回”形,升降柱4内壁的上部与第一弹簧5的上部抵接,第一弹簧5的下部与螺纹杆11的上部抵接,外壳1内壁的四角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第二弹簧7的底部套装在固定块9上,第二弹簧7的上部与托板2的下部抵接,限位块8可在限位槽中17上下移动,这使得托板2可以上下移动,正常状态下第二弹簧7会将托板2顶住,在托板2受到冲击力的情况下,托板2会向下移动,第二弹簧7则会缓冲托板2受到的冲击力,读卡器3在收到冲击力的情况下,柔性垫6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刷卡取卡的智能门禁,包括外壳(1)、托板(2)、升降柱(4)、第二弹簧(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壁的上部设置有限位槽(17),所述托板(2)外壁的下部设置有限位块(8),所述升降柱(4)的上部与读卡器(3)下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柱(4)的底部与螺纹圈(10)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圈(10)与螺纹杆(11)旋合连接,所述外壳(1)内壁的四角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第二弹簧(7)的底部套装在固定块(9)上,所述第二弹簧(7)的上部与托板(2)的下部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刷卡取卡的智能门禁,包括外壳(1)、托板(2)、升降柱(4)、第二弹簧(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壁的上部设置有限位槽(17),所述托板(2)外壁的下部设置有限位块(8),所述升降柱(4)的上部与读卡器(3)下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柱(4)的底部与螺纹圈(10)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圈(10)与螺纹杆(11)旋合连接,所述外壳(1)内壁的四角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第二弹簧(7)的底部套装在固定块(9)上,所述第二弹簧(7)的上部与托板(2)的下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刷卡取卡的智能门禁,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2)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滑孔(16),所述滑孔(16)为正方形,且所述滑孔(16)与升降柱(4)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刷卡取卡的智能门禁,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器(3)的边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银华,王贝贝,付亚苹,付亚荟,周丽颖,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沃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