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强逆光活体检测的人脸识别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518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支持强逆光活体检测的人脸识别终端设备,包括机体、显示主屏、NFC感应器、双目摄像孔、红外摄像孔、黑光传感器孔以及声孔,该支持强逆光活体检测的人脸识别终端设备设有双目摄像、黑光传感器以及红外摄像,使人脸识别更加精准,在逆光的情况下同样精准识别,还设有活体检测装置,防止有人利用照片刷脸支付,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内存装置,支持设备采集人脸,支持照片导入采集人脸,支持身份证阅读器采集人脸,图片连续存储1年、视频连续存储1个月或更长,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性能,再配合蓝牙对接装置使设备再断网的情况下同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持强逆光活体检测的人脸识别终端设备
本技术涉及人脸识别
,具体为一种支持强逆光活体检测的人脸识别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和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安防、金融、公共安全等领域。在进行人脸识别时,摄像机或摄像头拍摄图像质量对人脸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非常重要,图像质量的好坏与环境光照条件紧密相关。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固定逆光参数的近红外摄像头,当光照充足时,可以拍摄出明亮的、清晰图像,当光照不足时,比如夜间,拍摄图像亮度不够,且存在大量图像噪声,无法清晰成像,造成人脸识别时漏检率、拒识率高,甚至无法实现人脸识别。为了解决这种现象,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方法是采用白光进行逆光补偿,由于人眼可以感知白光,在采用大功率白光进行逆光补偿时,会使人炫目,特别是在交通路口,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若降低补光功率,又无法清晰成像,仍然达到不到人脸识别的要求。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持强逆光活体检测的人脸识别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显示主屏(2)、NFC感应器(3)、双目摄像孔(4)、红外摄像孔(5)、黑光传感器孔(6)以及声孔(7),所述显示主屏(2)安装在机体(1)前侧,所述NFC感应器(3)设置在机体(1)上,且位于显示主屏(2)的一侧,所述声孔(7)设置在机体(1)的前侧,且位于远离NFC感应器(3)的一侧,所述双目摄像孔(4)、红外摄像孔(5)、黑光传感器孔(6)设置在机体(1)上,且设置在显示主屏(2)的上方,所述机体(1)包括红外摄像(13)、黑光传感器(15)、双目摄像(14)、活体检测装置(26)、数据转换装置(18)、无线接收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持强逆光活体检测的人脸识别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显示主屏(2)、NFC感应器(3)、双目摄像孔(4)、红外摄像孔(5)、黑光传感器孔(6)以及声孔(7),所述显示主屏(2)安装在机体(1)前侧,所述NFC感应器(3)设置在机体(1)上,且位于显示主屏(2)的一侧,所述声孔(7)设置在机体(1)的前侧,且位于远离NFC感应器(3)的一侧,所述双目摄像孔(4)、红外摄像孔(5)、黑光传感器孔(6)设置在机体(1)上,且设置在显示主屏(2)的上方,所述机体(1)包括红外摄像(13)、黑光传感器(15)、双目摄像(14)、活体检测装置(26)、数据转换装置(18)、无线接收装置(16)、无线传输装置(17)、应用处理器(21)、声音控制单元(19)、蓝牙对接装置(20)、内存装置(25)以及电源(22),所述红外摄像(13)、黑光传感器(15)、双目摄像(14)、活体检测装置(26)、数据转换装置(18)、无线接收装置(16)、无线传输装置(17)、应用处理器(21)、声音控制单元(19)、蓝牙对接装置(20)、内存装置(25)以及电源(22)均设置在机体(1)内部,所述红外摄像(13)、黑光传感器(15)、双目摄像(14)与双目摄像孔(4)、红外摄像孔(5)、黑光传感器孔(6)连接,所述红外摄像(13)以及双目摄像(14)与活体检测装置(26)之间设有导线连接,所述黑光传感器、活体检测装置(26)以及应用处理器(21)与数据转换装置(18)之间设有导线连接,所述应用处理器(21)与显示主屏(2)、NFC感应器(3)、无线传输装置(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立德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