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化组装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及摄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46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化组装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及摄影装置,其中可自动化组装的双滤光片切换器的摇臂上设有定位柱,且移动片上设置供定位柱穿过的条形滑孔,当摇臂摆动时,定位柱在条形滑孔内滑移并带动移动片实现移动;定位柱呈竖直杆状,并垂直于摇臂上表面,从而移动片能够沿摇臂上表面的垂线方向直接下放,使条形滑孔套住定位柱,无需考虑条形滑孔和定位柱之间的装配角度问题,安装方便,便于实现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又上盖的底面开设避空槽,定位柱穿过条形滑孔后伸入避空槽内,整体的组装结构简单,且在上盖的配合下,定位柱不会从条形滑孔脱落,避免了移动片与摇臂脱离,有效确保了此可自动化组装的双滤光片切换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动化组装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及摄影装置
本技术涉及摄影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化组装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及摄影装置。
技术介绍
双滤光片切换器,简称IR-CUT,是利用感光原理,白天或光线充足时,通过红外截止滤光片,减少红外光对拍摄时产生的各类影响,故白天不失真;夜晚或光线不足时,使用全透滤光片,有效利用红外光以清晰成像的拍摄技术,故夜晚仍有也是功能。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领域、车载电子眼、安防监控、夜视运动产品等。因而IR-CUT越来越被市场所需求,快速导入自动化生产成为能否抢占价格市场的关键因数。目前在IR-CUT的生产及加工过程中,由于传统设计的局限性,移动片装于壳体内时,无法被限制自由度,导致非常容易脱离底壳;而且,摇臂的传统定位柱虽然能防止移动片脱离的问题,但是其在实际组装过程中,组装难度大,动作复杂,无法导入自动化,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组装难度低并能防止移动片与摇臂脱离的可自动化组装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及摄影装置。>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自动化组装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壳,所述底壳的顶部形成开口;/n上盖,覆盖在所述开口上;/n移动片,置于所述底壳内,所述移动片的一端设有条形滑孔;以及/n驱动模块,设在所述底壳内,所述驱动模块具备摇臂及与所述摇臂的一端连接的动力机构,所述摇臂的另一端固定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呈竖直杆状,所述定位柱垂直于所述摇臂的上表面;/n其中,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条形滑孔,所述上盖的底面开设供所述定位柱伸入的避空槽,所述避空槽的延伸轨迹与所述定位柱的移动轨迹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自动化组装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的顶部形成开口;
上盖,覆盖在所述开口上;
移动片,置于所述底壳内,所述移动片的一端设有条形滑孔;以及
驱动模块,设在所述底壳内,所述驱动模块具备摇臂及与所述摇臂的一端连接的动力机构,所述摇臂的另一端固定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呈竖直杆状,所述定位柱垂直于所述摇臂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条形滑孔,所述上盖的底面开设供所述定位柱伸入的避空槽,所述避空槽的延伸轨迹与所述定位柱的移动轨迹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化组装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两相对内侧壁上分别设置一限位凸条,所述限位凸条位于所述移动片的上方并与所述移动片的顶面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化组装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片的两侧边分别形成一凸卡,所述凸卡与所述底壳的内侧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化组装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底面设置至少一个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上盖底面的侧边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子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金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