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串光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是一种防串光结构。
技术介绍
导光组件是将光以最小的损耗从一个光源传输到距离该光源一定距离的另一个点的装置。导光组件通常采用光学材料制成,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环氧树脂和玻璃;导光组件通常布置在电子产品的壳体上,用于将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引导出来,从而显示电子产品的工作状态、输出信息、和/或照明等。由于内部空间的限制,数个光源之间间隔距离过小,在其中一个光源点亮时,光线会串到另一个光源的出光口,形成串光现象,引起误读,造成数据错误或操作错误。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串光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串光结构,其能够防止串光现象的发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串光结构,包括支撑框架和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外侧的若干个导光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上且包覆于所述导光组件外的屏蔽片,所述导光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同侧且并行排列的至少一组,所述屏蔽片包括隔挡于相邻若干所述导光组件之间的隔离部。作为本技术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串光结构(100),包括支撑框架(1)和位于所述支撑框架(1)外侧的若干个导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1)上且包覆于所述导光组件(2)外的屏蔽片(3),所述导光组件(2)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框架(1)同侧且并行排列的至少一组,所述屏蔽片(3)包括隔挡于相邻若干所述导光组件(2)之间的隔离部(3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串光结构(100),包括支撑框架(1)和位于所述支撑框架(1)外侧的若干个导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1)上且包覆于所述导光组件(2)外的屏蔽片(3),所述导光组件(2)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框架(1)同侧且并行排列的至少一组,所述屏蔽片(3)包括隔挡于相邻若干所述导光组件(2)之间的隔离部(3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串光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2)包括第一导光柱(21)以及与所述第一导光柱(21)相邻的第二导光柱(22),而所述隔离部(313)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柱(21)和所述第二导光柱(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串光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3)包括并行排列的第一包围部(311)和第二包围部(312),所述第一包围部(311)包括第一挡部(301)、第二挡部(30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挡部(301)、所述第二挡部(302)之间的第三挡部(303),所述第一挡部(301)、所述第二挡部(302)与所述第三挡部(303)围成收容所述第一导光柱(21)的第一收容空间(300),所述第二包围部(312)包括第四挡部(304)、第五挡部(305)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四挡部(304)、所述第五挡部(305)之间的第六挡部(306),所述第四挡部(304)、所述第五挡部(305)与所述第六挡部(306)围成收容所述第二导光柱(22)的第二收容空间(3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串光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部(302)和所述第四挡部(304)之间通过桥部(307)连接,进而形成所述隔离部(3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串光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围部(311)、所述第二包围部(312)与所述隔离部(313)形成为连续波浪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串光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3)包括主体部(31)以及自所述主体部(31)两端延伸的一对臂部(32),所述主体部(31)包覆所述导光组件(2),所述臂部(32)组接于所述支撑框架(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串光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白玉,罗振,王晓凯,吴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