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源多缆窄间距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043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地质调查领域,提供一种双源多缆窄间距控制系统及方法,用于解决地震数据采集的面元难以缩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源多缆窄间距控制系统,包括双震源、拖缆、框架,所述框架同地震船连接,所述拖缆同地震船连接;所述拖缆不少于2条,所述拖缆为偶数条,所述中间的相邻的拖缆之间设置有一个双震源;所述拖缆之间通过间距绳连接,所述间距绳同拖缆的中部连接所述拖缆的一端同地震船连接;所述框架包括扩展绳、扩展臂,所述扩展臂、扩展绳同地震船连接;所述扩展绳同最外侧的拖缆的中部连接。可以尽可能的缩小面元的尺寸,多缆间距变化范围在±5%以内,为提高地震数据采集的横向分辨率提供了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源多缆窄间距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洋地质调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源多缆窄间距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根据地震勘探理论,横向采样间隔(亦称道间距,下同)决定横向分辨率,由采样定理可知,横向连续信号一旦进行离散采样,会产生不可恢复的频域范围,该频带区域的有关信息无法完全恢复,而该频带区域的信息经采样后会变成另一频域的新信息,这便是空间假频。由此可知,对某一具体研究对象,要保证其不失真必须依赖于采样间距、该信号本身的频带宽度和信号频带外的高频信息的能量大小,若横向采样能保证不可恢复频带区域位于信号频宽之外,且信号频带外的干扰能量很小,则信号完全可以恢复。地震信号的横向采样虽己满足采样定理,但仍然存在能量很弱的假频信息,由于地震信号有限带宽外的干扰能量一般均很小,故地震剖面的成像精度,取决于道间距本身和地下构造及勘探精度,因此,应设法避开有效频带内的信号存在的空间假频,使有效信号不致失真,伊尔马滋对空间假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空间假频的产生与地层倾角、区域速度和道间距有关,并给出如下的具体计算公式:式中,为横向不产生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源多缆窄间距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震源、拖缆、框架,所述框架同地震船连接,所述拖缆同地震船连接;所述拖缆不少于2条,所述拖缆为偶数条,所述中间的相邻的拖缆之间设置有一个双震源;所述拖缆之间通过间距绳连接,所述间距绳同拖缆的中部连接所述拖缆的一端同地震船连接;所述框架包括扩展绳、扩展臂,所述扩展臂、扩展绳同地震船连接,所述扩展绳至少两根,分别设置在船体两侧,所述扩展臂至少两条,分别设置在船体两侧;所述扩展绳同最外侧的拖缆的中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源多缆窄间距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震源、拖缆、框架,所述框架同地震船连接,所述拖缆同地震船连接;所述拖缆不少于2条,所述拖缆为偶数条,所述中间的相邻的拖缆之间设置有一个双震源;所述拖缆之间通过间距绳连接,所述间距绳同拖缆的中部连接所述拖缆的一端同地震船连接;所述框架包括扩展绳、扩展臂,所述扩展臂、扩展绳同地震船连接,所述扩展绳至少两根,分别设置在船体两侧,所述扩展臂至少两条,分别设置在船体两侧;所述扩展绳同最外侧的拖缆的中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源多缆窄间距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震源包括两个发射源,分别为第一发射源和第二发射源,所述两个发射源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发射源同地震船通过脉冲电缆连接;所述双震源设置在间距绳和地震船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源多缆窄间距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射源沿船中轴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源多缆窄间距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拖缆同间距绳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折器,所述拖缆同地震船的连接处至防折器之间形成前导线,所述拖缆自防折器起沿远离地震船方向形成测试电缆,所述拖缆包括前导线和测试电缆;所述前导线的外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成龙赵庆献杨册黄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