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的拦截装置,包括底板和检测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四角均固定有底部拉座,且底板的上表面两侧均垂直焊接有安装杆,所述检测板等距离滑动安装在安装杆上,所述检测板的中部均水平设置有安置槽,且安置槽的内侧中心均竖向安置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外壁等距离固定有检测叶板,所述转筒的内部中心竖向贯穿有贯穿杆,且贯穿杆从检测板的中部均竖向贯穿,所述检测叶板的板面等距离安置有微型雷达传感器,所述安装杆的顶端焊接有顶板,所述安装座的上方安装有橡胶转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另外设置动力源部件便可借助自然条件实现全方位测控,利用风力吹动检测叶板运动,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的拦截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无人机的拦截装置。
技术介绍
无人机是一种基于卫星遥控技术、遥感技术的新型智能飞行器,能够实现无人化驾驶(人为遥控),无人机分军用和民用两种,一般民用的都比较小,且遥控距离较短,无人机在禁飞区域内禁飞,但是还有很多人会偷偷遥控无人机进行娱乐活动,这种现象屡禁不止,为了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在机场、军事基地等地均会设置无人机拦截系统,主要是通过干扰无人机信号,使得无人机失去控制,进而坠落。传统的无人机的拦截装置,其在对无人机信号进行接受和感应时,有的拦截装置上感应点不可动,因此拦截偶有失败现象,而有的拦截装置上则需要有稳定的动力源,以驱动感应点运动,这就导致无人机拦截装置的体积较大,不够隐蔽,且安装不易,操作也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的拦截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有的拦截装置上感应点不可动,因此拦截偶有失败现象,而有的拦截装置上则需要有稳定的动力源,以驱动感应点运动,这就导致无人机拦截装置的体积较大,不够隐蔽,且安装不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的拦截装置,包括底板和检测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四角均固定有底部拉座,且底板的上表面两侧均垂直焊接有安装杆,所述检测板等距离滑动安装在安装杆上,所述检测板的中部均水平设置有安置槽,且安置槽的内侧中心均竖向安置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外壁等距离固定有检测叶板,所述转筒的内部中心竖向贯穿有贯穿杆,且贯穿杆从检测板的中部均竖向贯穿,所述检测叶板的板面等距离安置有微型雷达传感器,所述安装杆的顶端焊接有顶板,且顶板的上表面等距离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方安装有橡胶转向杆,且橡胶转向杆的顶端均固定有干扰信号发射针。优选的,所述安装杆的中部均开设有滑槽,且检测板的两端分别与滑槽之间尺寸相配合构成滑动结构。优选的,所述检测板的两侧均贯穿有插销,且插销均插入配合在滑槽中。优选的,所述检测板的两端均啮合安装有轮盘,且轮盘的外侧套接有条索。优选的,所述检测板相邻之间连接有隔垫棉块,且隔垫棉块的内部固定有隔板。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前壁两侧均固定有顶部拉座,且顶部拉座与底部拉座之间位置相对应。优选的,所述顶部拉座与底部拉座之间连接有拉索,且拉索与底板的上表面呈60°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无人机的拦截装置不需要另外设置动力源部件便可借助自然条件实现全方位测控,转筒可以在贯穿杆的贯穿作用下灵活旋转,进而能够带动检测叶板转动,从而使得检测叶板上的微型雷达传感器处于移动状态,且检测叶板转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然风,利用风力吹动检测叶板运动,不需要在装置中另外安装动力源部件,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安装难度;(1)通过设置滑槽,使得检测板能够在安装杆上上下滑动,以将各个检测板所在的高度进行调节,且检测板能够在插销的锁紧作用下,在安装杆上固定好位置,条索可以牵引轮盘旋转,轮盘与检测板之间的啮合结构设置,使得检测板能够在条索的牵引作用下,在轮盘的旋转运动下实现上下移动,进而对各检测板的位置高度进行稳定调整;(2)通过设置有隔垫棉块,起到隔离各个检测板的作用,使得各个检测板之间的相对作用较小,从而保持整体结构稳定;(3)通过设置有顶部拉座与底部拉座来牵拉拉索,从而将整个装置进行稳定化调整,且拉索呈倾斜设置,如此更能使得整个装置重心稳定,不易晃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检测板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检测叶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架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底部拉座;3、安装杆;301、滑槽;4、检测板;401、安置槽;402、插销;403、轮盘;404、条索;5、转筒;501、贯穿杆;6、检测叶板;601、微型雷达传感器;7、隔垫棉块;701、隔板;8、顶板;9、顶部拉座;10、拉索;11、安装座;12、橡胶转向杆;13、干扰信号发射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无人机的拦截装置,包括底板1和检测板4,底板1的上表面四角均固定有底部拉座2,且底板1的上表面两侧均垂直焊接有安装杆3,检测板4等距离滑动安装在安装杆3上,安装杆3的中部均开设有滑槽301,且检测板4的两端分别与滑槽301之间尺寸相配合构成滑动结构,检测板4能够沿着滑槽301在安装杆3上上下滑动,以将各个检测板4所在的高度进行调节,且检测板4与安装杆3之间安装牢靠且稳定,检测板4的两侧均贯穿有插销402,且插销402均插入配合在滑槽301中,插销402对检测板4具有限位作用,同时检测板4能够在插销402的锁紧作用下,在安装杆3上固定好位置,检测板4的两端均啮合安装有轮盘403,且轮盘403的外侧套接有条索404,条索404可以牵引轮盘403旋转,轮盘403与检测板4之间的啮合结构设置,使得检测板4能够在条索404的牵引作用下,在轮盘403的旋转运动下实现上下移动,进而对各检测板4的位置高度进行调整;检测板4的中部均水平设置有安置槽401,且安置槽401的内侧中心均竖向安置有转筒5,转筒5的外壁等距离固定有检测叶板6,转筒5的内部中心竖向贯穿有贯穿杆501,且贯穿杆501从检测板4的中部均竖向贯穿,检测叶板6的板面等距离安置有微型雷达传感器601,转筒5可以在贯穿杆501的贯穿作用下实现灵活旋转,进而能够带动检测叶板6转动,从而使得检测叶板6上的微型雷达传感器601处于移动状态,且检测叶板6转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然风,利用风力吹动检测叶板6运动,不需要在装置中另外安装动力源部件,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安装难度;检测板4相邻之间连接有隔垫棉块7,且隔垫棉块7的内部固定有隔板701,隔垫棉块7起到隔离各个检测板4的作用,使得各个检测板4之间的相对作用较小,从而保持整体结构稳定;安装杆3的顶端焊接有顶板8,且顶板8的上表面等距离固定有安装座11,安装座11的上方安装有橡胶转向杆12,且橡胶转向杆12的顶端均固定有干扰信号发射针13,顶板8的前壁两侧均固定有顶部拉座9,且顶部拉座9与底部拉座2之间位置相对应,顶部拉座9与底部拉座2之间连接有拉索10,且拉索10与底板1的上表面呈60°角,顶部拉座9与底部拉座2用于牵拉拉索10,从而将整个装置进行稳定化调整,且拉索10呈倾斜设置,如此更能使得整个装置重心稳定,不易晃动。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另外接装的轮盘403和条索404,能够沿着安装杆3上滑槽301的方向上下移动检测板4的位置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的拦截装置,包括底板(1)和检测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四角均固定有底部拉座(2),且底板(1)的上表面两侧均垂直焊接有安装杆(3),所述检测板(4)等距离滑动安装在安装杆(3)上,所述检测板(4)的中部均水平设置有安置槽(401),且安置槽(401)的内侧中心均竖向安置有转筒(5),所述转筒(5)的外壁等距离固定有检测叶板(6),所述转筒(5)的内部中心竖向贯穿有贯穿杆(501),且贯穿杆(501)从检测板(4)的中部均竖向贯穿,所述检测叶板(6)的板面等距离安置有微型雷达传感器(601),所述安装杆(3)的顶端焊接有顶板(8),且顶板(8)的上表面等距离固定有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的上方安装有橡胶转向杆(12),且橡胶转向杆(12)的顶端均固定有干扰信号发射针(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的拦截装置,包括底板(1)和检测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四角均固定有底部拉座(2),且底板(1)的上表面两侧均垂直焊接有安装杆(3),所述检测板(4)等距离滑动安装在安装杆(3)上,所述检测板(4)的中部均水平设置有安置槽(401),且安置槽(401)的内侧中心均竖向安置有转筒(5),所述转筒(5)的外壁等距离固定有检测叶板(6),所述转筒(5)的内部中心竖向贯穿有贯穿杆(501),且贯穿杆(501)从检测板(4)的中部均竖向贯穿,所述检测叶板(6)的板面等距离安置有微型雷达传感器(601),所述安装杆(3)的顶端焊接有顶板(8),且顶板(8)的上表面等距离固定有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的上方安装有橡胶转向杆(12),且橡胶转向杆(12)的顶端均固定有干扰信号发射针(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的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3)的中部均开设有滑槽(301),且检测板(4)的两端分别与滑槽(301)之间尺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朋,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洛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