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板的调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41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板的调理电路,它包括四路相同的差分电路和接线端子P11,所述差分电路的一端与接线端子P11连接,另一端输出信号到AD采集电路中,AD采集电路与单片机连接;四路差分电路均包括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分别用来调理采集锂电池的bit信号、bit电流信号、加热电流信号和放电传感器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选择的差分放大器INA117其共模输入电压范围更大,高达±200V,对于标称电压为3.7V的锂电池单体而言,其可以调理多到40多只单体;INA117采用±12V的双电源供电,在其电源引脚VS+、VS‑均分别接两个104,106的退耦电容,防止INA117产生振荡,保证电路的性能,输出端的稳压二极管,防止差分放大器饱和输出时对后端采集电路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板的调理电路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检测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板的调理电路。
技术介绍
锂电池作为现目前一种主流的可充电电池,已经逐渐替代传统蓄电池应用在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器等领域。调理电路主要把模拟信号变换为用于数据采集、控制过程、执行计算显示读出或其他目的的数字信号;在对锂电池进行检测维护过程中,需要对锂电池的一些信号数据调理后再进行检测判断;现有的调理电路共模电压范围小,不适合多组单体的锂电池电压调理;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调理电路来实现对多组单体锂电池的调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板的调理电路,能够实现对多组单体锂电池的调理。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板的调理电路,它包括四路相同的差分电路和接线端子P11,所述差分电路的一端与接线端子P11连接,另一端输出信号到AD采集电路中,AD采集电路与单片机连接;四路差分电路均包括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分别用来调理采集锂电池的bit信号、bit电流信号、加热电流信号和放电传感器信号。进一步地,在所述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的VS-和VS+引脚均并联有两个容值分别为104和106的退耦电容,以防止INA117产生震荡,保证电路的性能。进一步地,在所述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的第6引脚输出信号连接到所述AD采集电路中,在INA117的第6引脚输出端上连接有一稳压二极管,以防止高共模差分放大器饱和输出时对连接的AD采集电路造成影响。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P11包括有5个引脚接口,四个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的第3引脚分别连接到所述接线端子P11第2-5引脚上,四个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的第2引脚均连接到所述接线端子P11的第1引脚上。进一步地,所述AD采集电路包括AD芯片U14,AD芯片U14的第3-6引脚依次连接四个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的第6引脚输出端,并通过第10、11、13和14引脚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板的调理电路,选择的差分放大器INA117其共模输入电压范围更大,高达±200V,对于标称电压为3.7V的锂电池单体而言,其可以调理多到40多只单体;INA117采用±12V的双电源供电,在其电源引脚VS+、VS-均分别接两个104,106的退耦电容,防止INA117产生振荡,保证电路的性能,输出端的稳压二极管,防止差分放大器饱和输出时对后端采集电路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调理电路图;图2为AD转换电路图;图3为单片机电路图;图4为电源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板的调理电路,它包括四路相同的差分电路和接线端子P11,所述差分电路的一端与接线端子P11连接,另一端输出信号到AD采集电路中,AD采集电路与单片机连接;四路差分电路均包括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分别用来调理采集锂电池的bit信号、bit电流信号、加热电流信号和放电传感器信号。进一步地,在所述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的VS-和VS+引脚均并联有两个容值分别为104和106的退耦电容,以防止INA117产生震荡,保证电路的性能。在INA117的第1和第8引脚之间连接有一电阻,在VS-端接入-12V电压,在VS+端接入12V电压。进一步地,在所述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的第6引脚输出信号连接到所述AD采集电路中,在INA117的第6引脚输出端上连接有一稳压二极管,以防止高共模差分放大器饱和输出时对连接的AD采集电路造成影响。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P11包括有5个引脚接口,四个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的第3引脚分别连接到所述接线端子P11第2-5引脚上,四个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的第2引脚均连接到所述接线端子P11的第1引脚上。如图2所示,所述AD采集电路包括AD芯片U14,AD芯片U14的第3-6引脚依次连接四个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的第6引脚输出端,并通过第10、11、13和14引脚与所述单片机连接;AD芯片U14的第17引脚连接3.3V的电压输出端,以及并联有电容C46和C47;第1、18和22引脚连接VCC电压输出端,并且每个引脚均连接有一电容。如图3所示,单片机包括型号为STM32F103RCT6的单片机,在单片机的第7引脚上连接有RESET复位电路;AD芯片U14的CS/SPI2_NSS端口、DIN/SPI2_MOSI端口、SCK/SPI2_SCK端口和DOUT/SPI2_MISO端口分别连接到单片机的CS/SPI2_NSS端口、DIN/SPI2_MOSI端口、SCK/SPI2_SCK端口和DOUT/SPI2_MISO端口上。单片机采用ARM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3RCT6控制器,其主频为72MHz,片上资源:256kBFlash,48kBSRAM,8MHz的内部RC振荡器,32kHz的实时时钟,嵌入式中断向量控制器,多个16位的定时器(基本、通用、高级),2个看门狗,1个系统滴答定时器,5个串口模块,3个SPI模块2个I2C模块,1个USB2.0全速接口,1个基于CAN2.0B协议的接口,2个12位16通道的AD转换器,以及数十个快速IO控制口。如图4所示,电源电路包括型号为A2412S-2WR2的电压转换芯片U1和型号为B2405S-2WR2的U2;电压转换芯片U1一端连接24V的电压输入,转换为12V的电压输出,电压转换芯片U2一点连接24V电压输入,转换为VCC电压输出进而为各个电路供电。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本技术通过四路差分放大器分别采集锂电池的bit信号、bit电流信号、加热电流信号和放电传感器信号通过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调理后输入到AD采集电路中进行转换,最后信号传输到单片机;差分放大器INA117其共模输入电压范围更大,高达±200V,对于标称电压为3.7V的锂电池单体而言,其可以调理多到40多只单体;INA117采用±12V的双电源供电,在其电源引脚VS+、VS-均分别接两个104,106的退耦电容,防止INA117产生振荡,保证电路的性能,输出端的稳压二极管,防止差分放大器饱和输出时对后端采集电路造成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板的调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四路相同的差分电路和接线端子P11,所述差分电路的一端与接线端子P11连接,另一端输出信号到AD采集电路中,AD采集电路与单片机连接;四路差分电路均包括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分别用来调理采集锂电池的bit信号、bit电流信号、加热电流信号和放电传感器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板的调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四路相同的差分电路和接线端子P11,所述差分电路的一端与接线端子P11连接,另一端输出信号到AD采集电路中,AD采集电路与单片机连接;四路差分电路均包括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分别用来调理采集锂电池的bit信号、bit电流信号、加热电流信号和放电传感器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板的调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的VS-和VS+引脚均并联有两个容值分别为104和106的退耦电容,以防止INA117产生震荡,保证电路的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板的调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共模差分放大器INA117的第6引脚输出信号连接到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爱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