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34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新兴的非常规油气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装置。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装置,壳体、放样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壳体为圆柱体结构,其水平设置,其中部设有沿其轴向贯穿其设置的入射通道,所述放样单元设置在所述入射通道内,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放样单元用于放置样品,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用于对所述放样单元进行加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中子散射实验系统,其能实现在中子散射实验中模拟地层原位高温高压的样品环境,更使得使中子散射技术在超压、常压等原位气体压力条件下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表征上的应用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装置
本技术属于新兴的非常规油气实验
,尤其涉及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页岩气已成为全球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长期增长潜力和可持续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页岩和其他致密地层的油气采收率很低,其中页岩气的采收率低于20%。页岩油气储层的低采收率和气井产量下降明显现象与页岩基质的纳米级孔隙和低渗透率有关。因此,为了提高页岩基质的油气采收率,研究其纳米孔结构和约束流体行为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小和超小角度中子散射(SANS和USANS)相较其他表征方法如流体侵入、气体吸附、核磁共振等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表征页岩纳米孔结构和约束流体行为的最强有力的方法之一。而在进行中子散射试验时,用于装页岩样品的装置对实验结果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且现有的中子散射试验多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缺少对高温高压环境下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表征的研究,因此,现亟需一种可用于高温高压环境下的装载样品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装置,包括壳体、放样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壳体为圆柱体结构,其水平设置,其中部设有沿其轴向贯穿其设置的入射通道,所述放样单元设置在所述入射通道内,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放样单元用于放置样品,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用于对所述放样单元进行加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均为圆柱体结构的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的中部设有沿其轴向贯穿其设置的第一入射通道,所述内壳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射通道内,所述内壳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内壳的中部设有沿其轴向贯穿其设置的第二入射通道,且所述第二入射通道与所述第一入射通道连通,所述放样单元和所述紧固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射通道内,所述外壳的上分别设有第一子进气口和第一子出气口,所述内壳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子进气口和第二子出气口,且所述第二子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子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子进气口连通和所述第一子出气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内部中空,其内设有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用于对所述外壳进行冷却处理。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单元为水,且所述外壳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入射通道由沿所述外壳的轴向设置并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一容纳通槽和第二通道,所述内壳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通槽内,其外壁与所述第一容纳通槽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空腔,所述加热单元为环状结构的加热管,其同轴套设在所述内壳外,所述第一容纳通槽与所述外壳之间填充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子进气口和第一子出气口连通的第四子进气口和第四子出气口,所述第二入射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放样单元包括均为圆柱体结构的窗体和两个窗体支撑件,每个所述窗体支撑件上均设有沿其轴向贯穿其设置的第三入射通道,两个所述窗体支撑件均同轴并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入射通道内,且两个所述窗体支撑件之间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二子进气口和第二子出气口连通的进气通道,两个所述窗体支撑件相向的一端均同轴设有置物通槽,所述置物通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入射通道连通,两个所述置物通槽共同围合成与所述窗体匹配的置物腔,所述窗体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置物腔内,所述窗体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第三子进气口和第三子出气口,所述窗体用于放置样品,所述紧固件设置在位于后方的所述窗体支撑件的后端,并与所述窗体支撑件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入射通道包括沿所述内壳的轴向设置并依次连通的第三通道、第二容纳通槽和第三容纳通槽,所述第二容纳通槽与所述窗体支撑件相适配,且其孔径大于所述第三通道的孔径,两个所述窗体支撑件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通槽内,且位于前方的所述窗体支撑件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容纳通槽对应侧的侧壁抵接,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三容纳通槽相适配的套筒,其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纳通槽内,并与位于后方的所述窗体支撑件的后端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窗体包括圆筒结构的窗架和与所述窗架相适配的两片蓝宝石圆镜片,所述窗架同轴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置物腔内,两片所述蓝宝石圆镜片均同轴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窗架内,并分别沿所述窗架的轴向间隔分布,两片所述蓝宝石圆镜片与所述窗架的内壁共同限定出用于放置样品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三子进气口和所述第三子出气口均设置在所述窗架上,并均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装置,其不仅能实现样品的快速拆装,其还能维持在第二腔室内的高温高压环境,已达到模拟地层原位高温高压的样品环境的目的,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和携带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实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中子散射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考图1-2,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实验系统,包括气源10、中子散射装置100和加热增压单元20,所述中子散射装置100包括壳体、放样单元和加热单元30,所述壳体包括均为圆柱体结构的外壳31和内壳32,所述外壳31水平设置,其中部设有沿其轴向贯穿其设置的第一入射通道,其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入射通道连通第一子进气口311和第一子出气口,第一子进气口311与第一子出气口沿外壳3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内壳32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射通道内,所述内壳32的外壁与所述外壳3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空腔313,所述加热单元30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313内,所述内壳32的中部设有沿其轴向贯穿其设置的第二入射通道,且所述第二入射通道与所述第一入射通道连通,所述内壳32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入射通道连通第二子进气口和第二子出气口,且所述第二子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子进气口311连通,所述第二子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子出气口连通,所述放样单元包括均为圆柱体结构的窗体34和两个窗体支撑件33,每个所述窗体支撑件33上均设有沿其轴向贯穿其设置的第三入射通道331,两个所述窗体支撑件33均同轴并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入射通道内,两个所述第三入射通道331和所述第二入射通道相互连通,且两个所述窗体支撑件33之间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二子进气口和第二子出气口连通的进气通道,两个所述窗体支撑件33相向的一端均同轴设有圆柱状结构的置物通槽,所述置物通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入射通道连通,两个所述置物通槽共同围合成与所述窗体34匹配的置物腔,所述窗体34为蓝宝石观察窗,其主要包括圆筒结构的窗架和两片蓝宝石圆镜片,所述窗架同轴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置物腔内,两片所述蓝宝石圆镜片均同轴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窗架内,且沿所述窗架的轴向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放样单元和加热单元(30),所述壳体为圆柱体结构,其水平设置,其中部设有沿其轴向贯穿其设置的入射通道,所述放样单元设置在所述入射通道内,其通过紧固件(50)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放样单元用于放置样品,所述加热单元(30)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用于对所述放样单元进行加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放样单元和加热单元(30),所述壳体为圆柱体结构,其水平设置,其中部设有沿其轴向贯穿其设置的入射通道,所述放样单元设置在所述入射通道内,其通过紧固件(50)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放样单元用于放置样品,所述加热单元(30)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用于对所述放样单元进行加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均为圆柱体结构的外壳(31)和内壳(32),所述外壳(31)的中部设有沿其轴向贯穿其设置的第一入射通道,所述内壳(32)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射通道内,所述内壳(32)的外壁与所述外壳(3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空腔(313),所述加热单元(30)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313)内,所述内壳(32)的中部设有沿其轴向贯穿其设置的第二入射通道,且所述第二入射通道与所述第一入射通道连通,所述放样单元和所述紧固件(50)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射通道内,所述外壳(31)的上分别设有第一子进气口(311)和第一子出气口,所述内壳(32)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子进气口和第二子出气口,且所述第二子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子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子进气口(311)连通和所述第一子出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1)的内部中空,其内设有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用于对所述外壳(31)进行冷却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为水,且所述外壳(31)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拟高温高压样品环境的中子散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射通道由沿所述外壳(31)的轴向设置并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315)、第一容纳通槽和第二通道(316),所述内壳(32)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通槽内,其外壁与所述第一容纳通槽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空腔(313),所述加热单元(30)为环状结构的加热管,其同轴套设在所述内壳(32)外,所述第一容纳通槽与所述外壳(31)之间填充有隔热件(35),所述隔热件(35)上设有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翔孙梦迪张林浩赵家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研环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