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口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标高控制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21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端口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标高控制仪,所述灌注桩的轴心处设置有持续浇筑混凝土的导管,所述灌注桩的高度方向侧壁位置设置有标高点位,所述灌注桩的高度节段上所述标高点位以上的部分为空孔节段,所述标高控制仪包括:钢编管,其一端伸入所述灌注桩内位于所述标高点位处,所述钢编管远离所述灌注桩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灌注桩外,并位于一集料箱的正上方;进气管,其一端伸入所述灌注桩内设置于所述钢编管的侧壁并连通,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灌注桩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灌注桩外并连通一进气装置。可广泛应用于灌注桩标高施工装置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口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标高控制仪
本实用灌注桩标高施工装置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端口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标高控制仪。
技术介绍
灌注桩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标高控制技术中,其标高控制精度直接影响后续浇筑施工的准确性和浇筑材料的经济适用性,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1、人工多次探测的方式来测定混凝土浆液位于灌注桩内的大致位置,该方式不能有效使标高位置具象化,反而会形成较为复杂的人员、设备以及技术工况,并会造成材料浪费;2、通过设置软件监测装置来对混凝土液面进行监测、反馈警报进而达到标高精度控制的目的,但是该方式成本太高且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的端口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标高控制仪。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端口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标高控制仪,所述灌注桩的轴心处设置有持续浇筑混凝土的导管,所述灌注桩的高度方向侧壁位置设置有标高点位,所述灌注桩的高度节段上所述标高点位以上的部分为空孔节段,所述标高控制仪包括:钢编管,其一端伸入所述灌注桩内位于所述标高点位处,所述钢编管远离所述灌注桩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灌注桩外,并位于一集料箱的正上方;进气管,其一端伸入所述灌注桩内设置于所述钢编管的侧壁并连通,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灌注桩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灌注桩外并连通一进气装置;其中,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钢编管的连通位置为:相对于所述空孔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空孔节段的中下部分。优选地,所述钢编管位于所述灌注桩内的一端底部还设置有配重装置,用于使所述钢编管位于所述灌注桩内的节段形成垂吊。优选地,所述配重装置包括一圆筒状的金属筒,其可拆卸套设于所述钢编管位于所述灌注桩内一端端口处,所述金属筒与所述钢编管同轴心设置。优选地,所述集料箱包括,收集部,其为上部敞口的槽状结构;网筛部,其为金属网状,且覆盖设置在所述收集部的上端。优选地,所述收集部内位于所述网筛部的正下方设置有撞击部,所述撞击部包括,一对撞击板,其一端铰接,且一对撞击板之间靠近铰接端设置弹性伸缩装置,一对所述撞击板远离所述铰接端的一端的张开形成空间。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的内径是5mm,所述钢编管的内径是4.5cm。优选地,所述钢编管的外壁设置一层橡胶层。优选地,所述金属筒连接所述钢编管上,且靠近钢编管的端部设置为弧形倒角。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测量精准,通过气举反循环装置精准反馈灌注桩内混凝土浇筑至标高点位后的液面位置,避免了现有技术通过人工进行点位测试时出现的测量误差,进而影响整个工序浇筑的预设进程。2、液面测试灵敏度高,通过将钢编管设置于灌注桩内标高位置处,进而能够准确把握当混凝土液面升至变高位置的第一时间,以及混凝土会从钢编管内流入至集料箱内,通过集料箱设置的撞击部能够准确判断液面升至标高点位的时机,不需要专人监控,节省人力成本。3、应用前景广泛,该装置简易,设置方式容易操作,可快速切换不同的施工场景,且起到的效果明显、实用性高,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端口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标高控制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撞击部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灌注桩,2、导管,3、钢编管,4、进气管,5、进气装置,6、集料箱,7、配重装置,8、网筛部,9、撞击部,901、撞击板,902、铰接部,903、弹性伸缩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端口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标高控制仪,所述灌注桩1的轴心处设置有持续浇筑混凝土的导管2,所述灌注桩1的高度方向侧壁位置设置有标高点位,所述灌注桩1的高度节段上所述标高点位以上的部分为空孔节段,所述标高控制仪包括:钢编管3,其一端伸入所述灌注桩1内位于所述标高点位处,所述钢编管3远离所述灌注桩1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灌注桩1外,并位于一集料箱6的正上方;进气管4,其一端伸入所述灌注桩1内设置于所述钢编管3的侧壁并连通,所述进气管4远离所述灌注桩1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灌注桩1外并连通一进气装置5;其中,所述进气管4与所述钢编管3的连通位置为:相对于所述空孔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空孔节段的中下部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钢编管3的一端下放至灌注桩1内的标高点位处,并将进气管4的一端伸入灌注桩1内并连通至钢编管3的中下节段,并打开连通于进气管4远离灌注桩1的一端的进气装置5,使钢编管3内产生负压,使钢编管3内形成自灌注桩1由内至外的气流环境,通过导管2持续灌注混凝土浆液,使混凝土液面不断升高,当混凝土液面升高至标高点位时,混凝土浆液会自钢编管3内抽离至灌注桩1外,通过落入集料箱6内的撞击部9,知悉灌注桩1内部的混凝土液面升至标高点位处,进而停止混凝土灌注工序,达到显著的标高控制效果。钢编管3所述钢编管3的外壁设置一层橡胶层,易于投放,能够形成良好的垂直度。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钢编管3位于所述灌注桩1内的一端底部还设置有配重装置7,用于使所述钢编管3位于所述灌注桩1内的节段形成垂吊。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配重装置7包括一圆筒状的金属筒,其可拆卸套设于所述钢编管3位于所述灌注桩1内一端端口处,所述金属筒与所述钢编管3同轴心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配重装置7采用不锈钢或者合金材质制造,避免与混凝土浆液接触后锈蚀。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料箱6包括,收集部,其为上部敞口的槽状结构;网筛部8,其为金属网状,且覆盖设置在所述收集部的上端。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收集部内位于所述网筛部8的正下方设置有撞击部9,所述撞击部9包括,一对撞击板901,其一端铰接,形成铰接部902,且一对撞击板901之间靠近铰接端设置弹性伸缩装置903,一对所述撞击板901远离所述铰接端的一端的张开形成空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收集部用于收集自钢编管3抽取的混凝土浆料,网筛部8用于筛取颗粒较大的混凝土搅拌物,被网筛部8过滤后的混凝土浆料通过筛孔垂直落入撞击部9的正上方,通过一对撞击板901的互相撞击、发生声响,以此通知周边个的施工人员,达到物理示警的目的。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气管4的内径是5mm,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端口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标高控制仪,所述灌注桩的轴心处设置有持续浇筑混凝土的导管,所述灌注桩的高度方向侧壁位置设置有标高点位,所述灌注桩的高度节段上所述标高点位以上的部分为空孔节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标高控制仪包括:/n钢编管,其一端伸入所述灌注桩内位于所述标高点位处,所述钢编管远离所述灌注桩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灌注桩外,并位于一集料箱的正上方;/n进气管,其一端伸入所述灌注桩内设置于所述钢编管的侧壁并连通,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灌注桩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灌注桩外并连通一进气装置;/n其中,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钢编管的连通位置为:相对于所述空孔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空孔节段的中下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端口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标高控制仪,所述灌注桩的轴心处设置有持续浇筑混凝土的导管,所述灌注桩的高度方向侧壁位置设置有标高点位,所述灌注桩的高度节段上所述标高点位以上的部分为空孔节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标高控制仪包括:
钢编管,其一端伸入所述灌注桩内位于所述标高点位处,所述钢编管远离所述灌注桩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灌注桩外,并位于一集料箱的正上方;
进气管,其一端伸入所述灌注桩内设置于所述钢编管的侧壁并连通,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灌注桩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灌注桩外并连通一进气装置;
其中,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钢编管的连通位置为:相对于所述空孔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空孔节段的中下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口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标高控制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编管位于所述灌注桩内的一端底部还设置有配重装置,用于使所述钢编管位于所述灌注桩内的节段形成垂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口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标高控制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装置包括一圆筒状的金属筒,其可拆卸套设于所述钢编管位于所述灌注桩内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森周涛陈星黄伟陈国东张广全李莎莎石贤
申请(专利权)人:大成科创基础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