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92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38
本申请涉及一种台灯,包括支撑杆、灯板和铰接组件;灯板包括壳罩和光源组件,壳罩围合成安装空间,光源组件设置于安装空间内;灯板通过铰接组件与支撑杆相连接;壳罩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壳罩上形成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出光口,光源组件包括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第一灯条沿出光口的周侧设置,以于出光口处发出环形光,第二灯条沿灯板的长度方向布置于安装空间。本申请的台灯,利用第一灯条在出光口处产生环形光效,并且利用壳罩内的安装空间设置沿灯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灯条,以在第二灯条发光时,灯板能够呈现出条状发光效果,继而使得台灯的照明效果更为丰富,满足多种照明场景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台灯
本申请涉及灯具
,特别是涉及台灯。
技术介绍
台灯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照明装置,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其体型较小,占用空间小,便于布置。目前的台灯,照明效果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照明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台灯,以解决照明效果单一的问题。一种台灯,包括:支撑杆;灯板,所述灯板包括壳罩和光源组件,所述壳罩围合成安装空间,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铰接组件,所述灯板通过所述铰接组件与所述支撑杆相连接;其中,所述壳罩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壳罩上形成有出光口,所述出光口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所述第一灯条沿所述出光口的周侧设置,以于所述出光口处发出环形光,所述第二灯条沿所述灯板的长度方向布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铰接组件包括转动杆、转动球和球轴套,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灯板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球相连,所述转动球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球轴套,转动球开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用以供与所述光源组件电性连接的导线穿过,所述转动杆为中空管状,并能够连通所述安装空间与所述过线孔,所述转动球开设所述过线孔的一侧的侧壁与所述球轴套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以使得所述过线孔通过所述间隙与所述球轴套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球轴套的远离所述灯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相连接,所述支撑杆具有管腔,所述支撑杆的管腔与所述球轴套的内腔相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轴套与所述支撑杆螺纹连接,或者,所述球轴套与所述支撑杆彼此插接在一起,或者,所述球轴套和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轴套连接在一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轴套内设有阻尼件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将所述阻尼件弹性抵接于所述转动球,以使得所述阻尼件能够对所述转动球进行摩擦定位,锁定所述灯板相对所述支撑杆转动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件的与所述转动球相抵接的表面为曲面,所述曲面的曲率与所述转动球的表面的曲率大致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所述阻尼件的背向转动球的一侧设有垫圈,所述弹簧弹性抵接于所述垫圈与所述支撑杆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件开设有与所述间隙相连通的过线槽,所述导线能够沿所述间隙延伸进入所述过线槽,并依次穿经所述垫圈和所述弹簧进入所述管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罩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连接在一起,以围合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其中之一设有环形灯罩,其中之另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边缘与所述环形灯罩的边缘相邻接,以形成所述出光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环形连接部,所述环形连接部围设于所述环形灯罩的外周,且所述环形连接部与所述环形灯罩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环形槽,所述第一灯条设置于所述环形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匀光件,所述匀光件位于所述第一灯条的出光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光口位于所述灯板的端部,且所述第一灯条和所述第二灯条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灯板连接位置的两侧。本申请的台灯,其灯板的壳罩开设有贯穿两表面的出光口,并且于出光口的周侧围设第一灯条,以利用第一灯条在出光口处产生环形光效,并且利用壳罩内的安装空间设置沿灯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灯条,以在第二灯条发光时,灯板能够呈现出条状发光效果,继而使得台灯的照明效果更为丰富,满足多种照明场景的需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台灯的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台灯的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圆圈A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台灯中,铰接组件与支撑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示出的铰接组件与支撑杆的分解状态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示出的台灯在截面S处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的圆圈B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6中的圆圈C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一实施方式中的灯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的圆圈D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杆;/n灯板,所述灯板包括壳罩和光源组件,所述壳罩围合成安装空间,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n铰接组件,所述灯板通过所述铰接组件与所述支撑杆相连接;/n其中,所述壳罩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壳罩上形成有出光口,所述出光口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所述第一灯条沿所述出光口的周侧设置,以于所述出光口处发出环形光,所述第二灯条沿所述灯板的长度方向布置于所述安装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杆;
灯板,所述灯板包括壳罩和光源组件,所述壳罩围合成安装空间,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铰接组件,所述灯板通过所述铰接组件与所述支撑杆相连接;
其中,所述壳罩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壳罩上形成有出光口,所述出光口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所述第一灯条沿所述出光口的周侧设置,以于所述出光口处发出环形光,所述第二灯条沿所述灯板的长度方向布置于所述安装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组件包括转动杆、转动球和球轴套,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灯板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球相连,所述转动球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球轴套,转动球开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用以供与所述光源组件电性连接的导线穿过,所述转动杆为中空管状,并能够连通所述安装空间与所述过线孔,所述转动球开设所述过线孔的一侧的侧壁与所述球轴套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以使得所述过线孔通过所述间隙与所述球轴套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球轴套的远离所述灯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相连接,所述支撑杆具有管腔,所述支撑杆的管腔与所述球轴套的内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球轴套与所述支撑杆螺纹连接,或者,所述球轴套与所述支撑杆彼此插接在一起,或者,所述球轴套和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轴套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球轴套内设有阻尼件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将所述阻尼件弹性抵接于所述转动球,以使得所述阻尼件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全振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