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87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33
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盒体、螺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轴、蜗轮、蜗杆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底部转动设置多组支撑腿;第一支撑柱竖直设置在第一通孔孔壁上;第二支撑柱外壁与盲孔孔壁贴合;盒体设置在第一支撑柱底部;螺杆与螺纹孔配合,螺杆底部与盒体底部内侧转动连接;第一齿轮与螺杆键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转动轴键连接;蜗轮与转动轴键连接;蜗杆一端与盒体内壁转动连接,蜗杆另一端穿过盒体伸入盒体外并设置旋钮;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二支撑柱顶部,第二支撑板上设置勘测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勘测仪的高度调整简单快捷,便于进行不同高度上的勘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勘测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又称全站仪,是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及微处理器相结合的光电仪器,全站仪在使用时需要安装在支撑架上,但现有的支撑架只能起到支撑作用,无法调节高度,或者通过改变支撑脚之间的角度起到高度方向上的微调,但改变支撑脚之间的角度容易导致支撑不稳定,且高度调节范围非常小,无法采集高度方向上的大量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勘测仪的高度调整简单快捷,便于进行不同高度上的勘测,快速得出较多的勘测数据。(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盒体、螺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轴、蜗轮、蜗杆、第二支撑板和勘测仪;第一支撑板底部转动设置多组支撑腿,多组支撑腿以第一支撑柱轴线为中心线沿圆周分布,第一支撑板上开竖直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在第一支撑板上下端面均形成开口;第一支撑柱竖直设置在第一通孔孔壁上,第一支撑柱外壁与第一通孔孔壁贴合,第一支撑柱上开设竖直的盲孔,盲孔在第一支撑柱上端面形成开口,盲孔孔底开设竖直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在第一支撑柱下端面形成开口;第二支撑柱外壁与盲孔孔壁贴合,第二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二支撑柱上开设竖直的螺纹孔,螺纹孔在第二支撑柱下端面形成开口,螺纹孔与第二通孔相对;盒体设置在第一支撑柱底部,盒体顶部开设竖直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螺杆与螺纹孔配合,螺杆顶部配合旋入螺纹孔内,螺杆底部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伸入盒体内,螺杆底部与盒体底部内侧转动连接;第一齿轮与螺杆键连接,第一齿轮位于盒体内,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转动轴键连接;转动轴两端分别与盒体内壁转动连接,转动轴处于水平状态;蜗轮与转动轴键连接,蜗轮与蜗杆啮合;蜗杆一端与盒体内壁转动连接,蜗杆另一端穿过盒体伸入盒体外,蜗杆位于盒体外的端部上设置旋钮;第二支撑板水平设置在第二支撑柱顶部;勘测仪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优选的,支撑腿设置三组。优选的,旋钮外周设置防滑硅胶层。优选的,螺纹孔、螺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蜗轮和蜗杆均做防锈处理。优选的,第一齿轮直径小于第二齿轮直径。优选的,三组支撑腿上均设置第一磁铁,第一支撑柱外壁上设置三组固定块,三组固定块与三组第一磁铁一一对应;固定块上开设条形槽,条形槽在固定块上下端面以及固定块朝向支撑腿的端面上均形成开口,条形槽朝向支撑腿的槽壁上设置第二磁铁;支撑腿处于闭合状态下,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互吸合。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勘测仪的高度调整简单快捷,便于进行不同高度上的勘测,快速得出较多的勘测数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的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的C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支撑板;2、支撑腿;3、第一通孔;4、第一支撑柱;5、盲孔;6、第二通孔;7、第二支撑柱;8、螺纹孔;9、盒体;10、螺杆;11、第三通孔;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转动轴;15、蜗轮;16、蜗杆;17、旋钮;18、第二支撑板;19、勘测仪;20、第一磁铁;21、固定块;22、条形槽;23、第二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柱4、第二支撑柱7、盒体9、螺杆10、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转动轴14、蜗轮15、蜗杆16、第二支撑板18和勘测仪19;第一支撑板1底部转动设置多组支撑腿2,多组支撑腿2以第一支撑柱4轴线为中心线沿圆周分布,第一支撑板1上开竖直的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在第一支撑板1上下端面均形成开口;第一支撑柱4竖直设置在第一通孔3孔壁上,第一支撑柱4外壁与第一通孔3孔壁贴合,第一支撑柱4上开设竖直的盲孔5,盲孔5在第一支撑柱4上端面形成开口,盲孔5孔底开设竖直的第二通孔6,第二通孔6在第一支撑柱4下端面形成开口;第二支撑柱7外壁与盲孔5孔壁贴合,第二支撑柱7与第一支撑柱4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二支撑柱7上开设竖直的螺纹孔8,螺纹孔8在第二支撑柱7下端面形成开口,螺纹孔8与第二通孔6相对;盒体9设置在第一支撑柱4底部,盒体9顶部开设竖直的第三通孔11,第三通孔11与第二通孔6相对;螺杆10与螺纹孔8配合,螺杆10顶部配合旋入螺纹孔8内,螺杆10底部穿过第二通孔6和第三通孔11伸入盒体9内,螺杆10底部与盒体9底部内侧转动连接;第一齿轮12与螺杆10键连接,第一齿轮12位于盒体9内,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啮合;第二齿轮13与转动轴14键连接;转动轴14两端分别与盒体9内壁转动连接,转动轴14处于水平状态;蜗轮15与转动轴14键连接,蜗轮15与蜗杆16啮合;蜗杆16一端与盒体9内壁转动连接,蜗杆16另一端穿过盒体9伸入盒体9外,蜗杆16位于盒体9外的端部上设置旋钮17;第二支撑板18水平设置在第二支撑柱7顶部;勘测仪19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8上。本技术中,张开多组支撑腿2对第一支撑板1进行支撑,将勘测仪19放置在第二支撑板18上进行勘测,需要改变勘测高度时,旋转旋钮17带动蜗杆16转动,蜗杆16带动蜗轮15转动,蜗轮15带动转动轴14转动,转动轴14带动第二齿轮13转动,第二齿轮13带动第一齿轮12转动,第一齿轮12带动螺杆10转动,螺杆10带动第二支撑柱7向上移动,第二支撑柱7带动第二支撑板18向上移动,从而改变勘测仪19的高度,以便进行不同高度的测量,需要降低高度时,方向旋转旋钮17即可使第二支撑柱7下降。本技术中,勘测仪19的高度调整简单快捷,便于进行不同高度上的勘测,快速得出较多的勘测数据。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腿2设置三组;为第一支撑板1提供稳定支撑。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旋钮17外周设置防滑硅胶层;便于对旋钮17进行转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螺纹孔8、螺杆10、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蜗轮15和蜗杆16均做防锈处理;本装置使用环境为室外,可能存在空气潮湿甚至淋雨的可能,防锈处理能提高使用寿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2直径小于第二齿轮13直径;使高度调节速度更快。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三组支撑腿2上均设置第一磁铁20,第一支撑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柱(4)、第二支撑柱(7)、盒体(9)、螺杆(10)、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转动轴(14)、蜗轮(15)、蜗杆(16)、第二支撑板(18)和勘测仪(19);/n第一支撑板(1)底部转动设置多组支撑腿(2),多组支撑腿(2)以第一支撑柱(4)轴线为中心线沿圆周分布,第一支撑板(1)上开竖直的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在第一支撑板(1)上下端面均形成开口;第一支撑柱(4)竖直设置在第一通孔(3)孔壁上,第一支撑柱(4)外壁与第一通孔(3)孔壁贴合,第一支撑柱(4)上开设竖直的盲孔(5),盲孔(5)在第一支撑柱(4)上端面形成开口,盲孔(5)孔底开设竖直的第二通孔(6),第二通孔(6)在第一支撑柱(4)下端面形成开口;第二支撑柱(7)外壁与盲孔(5)孔壁贴合,第二支撑柱(7)与第一支撑柱(4)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二支撑柱(7)上开设竖直的螺纹孔(8),螺纹孔(8)在第二支撑柱(7)下端面形成开口,螺纹孔(8)与第二通孔(6)相对;盒体(9)设置在第一支撑柱(4)底部,盒体(9)顶部开设竖直的第三通孔(11),第三通孔(11)与第二通孔(6)相对;螺杆(10)与螺纹孔(8)配合,螺杆(10)顶部配合旋入螺纹孔(8)内,螺杆(10)底部穿过第二通孔(6)和第三通孔(11)伸入盒体(9)内,螺杆(10)底部与盒体(9)底部内侧转动连接;第一齿轮(12)与螺杆(10)键连接,第一齿轮(12)位于盒体(9)内,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啮合;第二齿轮(13)与转动轴(14)键连接;转动轴(14)两端分别与盒体(9)内壁转动连接,转动轴(14)处于水平状态;蜗轮(15)与转动轴(14)键连接,蜗轮(15)与蜗杆(16)啮合;蜗杆(16)一端与盒体(9)内壁转动连接,蜗杆(16)另一端穿过盒体(9)伸入盒体(9)外,蜗杆(16)位于盒体(9)外的端部上设置旋钮(17);第二支撑板(18)水平设置在第二支撑柱(7)顶部;勘测仪(19)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8)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柱(4)、第二支撑柱(7)、盒体(9)、螺杆(10)、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转动轴(14)、蜗轮(15)、蜗杆(16)、第二支撑板(18)和勘测仪(19);
第一支撑板(1)底部转动设置多组支撑腿(2),多组支撑腿(2)以第一支撑柱(4)轴线为中心线沿圆周分布,第一支撑板(1)上开竖直的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在第一支撑板(1)上下端面均形成开口;第一支撑柱(4)竖直设置在第一通孔(3)孔壁上,第一支撑柱(4)外壁与第一通孔(3)孔壁贴合,第一支撑柱(4)上开设竖直的盲孔(5),盲孔(5)在第一支撑柱(4)上端面形成开口,盲孔(5)孔底开设竖直的第二通孔(6),第二通孔(6)在第一支撑柱(4)下端面形成开口;第二支撑柱(7)外壁与盲孔(5)孔壁贴合,第二支撑柱(7)与第一支撑柱(4)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二支撑柱(7)上开设竖直的螺纹孔(8),螺纹孔(8)在第二支撑柱(7)下端面形成开口,螺纹孔(8)与第二通孔(6)相对;盒体(9)设置在第一支撑柱(4)底部,盒体(9)顶部开设竖直的第三通孔(11),第三通孔(11)与第二通孔(6)相对;螺杆(10)与螺纹孔(8)配合,螺杆(10)顶部配合旋入螺纹孔(8)内,螺杆(10)底部穿过第二通孔(6)和第三通孔(11)伸入盒体(9)内,螺杆(10)底部与盒体(9)底部内侧转动连接;第一齿轮(12)与螺杆(10)键连接,第一齿轮(12)位于盒体(9)内,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啮合;第二齿轮(13)与转动轴(14)键连接;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露秋张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弘石嘉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