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万益专利>正文

可降低怠速排气污染的真空稳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635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低怠速排气污染的真空稳压器,它在一底座中间设一锥形阀座,底部并有一气道与吸气口相通,另一侧设一气道通至空气过滤器,且设一上盖与底座配合,中间设一调整螺丝,用以调整回位弹簧的压力;回位弹簧上方设一压力弹簧,并以一调整螺丝防止其松动,座体一侧设一通气口与一吸气口相通,有一膜片设于底座与上盖之间,并形成一吸气室,中央设一锥形阀门与底座的阀座密合。(*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Vacuum regulator capable of reducing idle exhaust pollu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acuum regulator can reduce idling exhaust pollution, it is provided with a conical seat in the center of the base bottom and a suction port and connected, the oth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an airway through air filter, and provided with an upper cover and the base,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a tuning screw, used to the adjustment of the return spring pressure; a return spring is arranged above a pressure spring and an adjusting screw to prevent the loose side sea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vent and an air suction opening is communicated with a diaphrag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upper cover, and a suction chamber, a central conical valve with a valve seat se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降低机动车怠速排气污染的真空稳压器。现有机动车汽油引擎在冷车发动时所需空气与燃油之混合比应在10∶1,若气温在10℃以下时应在8∶1较能顺利发动,而在引擎平常运转时所需混合比在14∶1-17∶1之间,因现有化油器在平常运转中并无8∶1或10∶1之设计考虑,故在冷车时需以阻风门或冷车发动燃油补助系统提高其进油量方可顺利进行引擎发动。近年来汽、机车的冷车发动燃油补助系统大多采自动式。因其作用时间长达二—三分钟,所以其设计进油量就不能太大。若因进油量太大混合气过浓而使引擎熄火,则再次发动引擎将更困难,因为其发动时是靠燃油补助系统与怠速油路的混合发动,亦即怠速油路混合比的浓或稀与冷车时引擎是否容易发动有密切关系。因此许多车辆使用者与维修者,将怠速油路之混合比调浓,其目的在于希望车辆在冷车时引擎容易发动,然而,却因此使引擎在怠速时与行进中大量增加排气污染。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简易的解决方法,亦即设计出一种可降低引擎怠速排气的真空稳压器,装设之后能使车辆在冷车时与原车一样容易发动,在引擎稍做暖车后即产生作用,降低引擎的真空吸力,减少怠速油路的进油量,使排气污染自动降至最佳状态,行驶中除可降低其整体排气污染外,亦可省下大量燃油,尤其在下坡、刹车、减速而关闭油门时能发挥更大的省油降污效果。以机车二行程引擎的实际情况为例,当起动马达发动引擎时,其真空吸力为3.5克,在引擎怠速时约为6克,而在加速行驶时,其真空吸力为0.5-1克,但在下坡、减速或刹车开关油门时,其真空吸力却高达12克,根据上述实际真空吸力的变化可知,真空吸力在超过起动吸力时(3.5克)均为引擎不能或不需输出动力时(如怠速、减速或下坡)。将引擎在怠速时6克的吸力降为3.5克时,其排气污染立即降低,即由原来排气含CO4.8%,HC9600P.P.M,降为CO2.0%,HC7000P.P.M,或更低,耗油亦相对减少(任何机车引擎均能在20秒内测出上述比率之效果)。由此可见,在化油器岐管中加入适量纯空气从而降低其真空吸力,是可以有效降低排气污染的。但其先决条件是要在引擎发动后处于温车状态时(经暖车后)补助空气才能进入岐管,否则将影响冷车发动与冷车时怠速的正常运转(因冷车时引擎温度尚低,汽油雾化较差,必须供应较浓混合比以维持引擎正常运转,直至引擎具有正常工作温度为止)。引擎的真空吸力最高时机为高速减慢、下坡、刹车,而放开油门时(即关闭节气阀时,约为12克),此时车辆完全不需引擎动力,甚至需以刹车减慢车速,但过高之真空吸力却从化油器吸入大量燃油,不但造成浪费,且因空气量不足而会燃烧不完全造成非常严重的排气污染,若此时真空吸力亦降为3.5克以下,则其排气污染与耗油现象必能显著改善至与怠速时相接近,根据前述车辆因欲使冷车时容易发动而将化油器进行不尽合理的调整以及上述降低岐管真空吸力可降低怠速时的排气污染并减少油耗,本技术乃利用一真空稳压器降低怠速排气实现降污以解决上述实际问题。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真空稳压器的剖面结构图。图2为引擎怠速时真空稳压器未动作的示意图。图3为引擎怠速时真空稳压器动作的示意图。图4为减速或下坡时真空稳压器动作的示意图。图1示出本技术的真空稳压器是在底座1中间设一锥形阀座5,底部并有一气道8与吸气口9相通,另侧设一气道12通至空气过滤器14,上盖2与底座1配合,中间设一调整螺丝7用以调整回位弹簧6的压力,13为压力弹簧用以防止调整螺丝7松动,一侧设一通气口10与吸气口9相通,膜片3设于底座1与上盖2之间,与上盖2形成一吸气室11,中央设一锥形阀门4与底座1的阀座5相配密合。上述各元件经组合后即成为一真空稳压器,其功能为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化油器岐管中的真空吸力,超过设定吸力时打开阀门,使空气进入岐管中,降低岐管真空吸力,若岐管中的真空吸力过强,则阀门开启亦随之加大,产生使真空吸力被限制在设定吸力以下的稳压作用,当真空吸力已处在设定吸力以下时,阀门关闭,不再降低吸力。本技术真空稳压器在使用时如图2所示,将吸气口9以胶管15经气道开关19与化油器岐管16或其原有的真空负压管17相通,将气道开关19与温感开关20装设于引擎的易感温处,气道开关在引擎温度上升至50℃以上时即可打开,在50℃以下时关闭。其作用过程为(本技术一项实施例真空稳压器的设定真空吸力为3.5克)按下起动马达按钮欲发动引擎时,岐管16中的真空吸力为3.5克,因未超过设定吸力,故稳压器不作用,同时气道开关19在引擎温度未达50℃以上时亦处于关闭状态,引擎因自化油器18吸入较浓混合气而易于发动。发动后因引擎转速加快,真空吸力即上升为6克,稍经暖车后引擎温度升至50℃以上时,气道开关打开,真空吸力经胶管15,气道开关19,吸气口9与通气口10与气室11,真空吸力将膜片3吸起,压制弹簧6向上移动,使阀门4离开阀座5,补助空气即由通气口12进入,经阀座5经气道8,吸气口9经胶管15经气道开关19进入化油器岐管16中而将真空吸力降为3.5克(如图3所示)。因真空吸力降低,空气量增加,引擎从化油器18所吸入的混合气即减少,其怠速排气污染即可显著下降,耗油量亦可减少。在行进中或加速时,岐管16中的真空吸力均不超过稳压器的设定吸力,均不会使稳压器动作。但在高速减慢、上坡、刹车时放开油门,化油器的真空吸力升至12克,如图4所示此过强的真空吸力在气室11形成强大吸力将膜片3向上大幅提升,阀门4离开阀座5之距离亦随之加大,从通气口12经阀座5气道8胶管15气道开关19进入岐管16的补助空气即大量增加,并将岐管16中的真空吸力降至3.5克以下,减少引擎从化油器吸入燃油,降低此时的排气污染。引擎熄火后,真空吸力消失,膜片3即为弹簧6推出使阀门4与阀座5保持密合,阻断空气进入岐管16,若引擎温度降至50℃以下时气道开关即关闭,再次发动引擎时引擎能从化油器吸入较浓混合气而易于发动,调节螺丝7可调节弹簧6对膜片与阀门4的压力,使相同的稳压器,可用于吸力不同或是性能不同的引擎。权利要求1.一种可降低怠速排气污染的真空稳压器,其特征为,它在一底座中间设一锥形阀座,底部并有一气道与吸气口相通,另侧设一气道通至空气过滤器,且设一上盖与底座配合,中间设一调整螺丝用以调整回位弹簧的压力;回位弹簧上方设一压力弹簧,并以一调整螺丝防止其松动,座体一侧设一通气口与一吸气口相通,有一膜片设于底座与上盖之间,并形成一吸气室,中央设一锥形阀门与底座的阀座密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低怠速排气污染的真空稳压器,它在一底座中间设一锥形阀座,底部并有一气道与吸气口相通,另侧设一气道通至空气过滤器,且设一上盖与底座配合,中间设一调整螺丝,用以调整回位弹簧的压力;回位弹簧上方设一压力弹簧,并以一调整螺丝防止其松动,座体一侧设一通气口与一吸气口相通,有一膜片设于底座与上盖之间,并形成一吸气室,中央设一锥形阀门与底座的阀座密合。文档编号G05D16/06GK2229020SQ95215268公开日1996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6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6日专利技术者蒋万益 申请人:蒋万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降低怠速排气污染的真空稳压器,其特征为,它在一底座中间设一锥形阀座,底部并有一气道与吸气口相通,另侧设一气道通至空气过滤器,且设一上盖与底座配合,中间设一调整螺丝用以调整回位弹簧的压力;回位弹簧上方设一压力弹簧,并以一调整螺丝防止其松动,座体一侧设一通气口与一吸气口相通,有一膜片设于底座与上盖之间,并形成一吸气室,中央设一锥形阀门与底座的阀座密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万益
申请(专利权)人:蒋万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